- 积分
- 4342
注册时间2008-5-16
参与分
技术分
精华
TA的每日心情 | 开心 2017-8-13 14:31 |
---|
签到天数: 3 天 [LV.2]偶尔看看I
|
本帖最后由 喁喁收集 于 2010-3-16 00:41 编辑
解释经济学,需要用比较简洁的逻辑来介绍一下现在或者之前比较火爆的经济学概念。并且回顾一下2007-2009的经济危机的成因。同时要对未来的经济走向做一些展望。
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逻辑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有一个很不错的逻辑,很有说服力。其逻辑是这样的:供给过剩(以信贷为支持的供给扩张)而需求相对不足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这种不均衡最终突破社会可承受能力。资本主义生产的本质在于追逐剩余价值。工人生产价值但是只获得工资,生产出来的价值多于工资的部分既是剩余价值,资本家获得了剩余价值。生产出来的产品价值大于工人所获得的工资。工人会进行一些消费,甚至是将自己的工资全部用于购买产品,这些无产阶级的边际消费倾向是很高的。我们再来看另外一部分,就是剩余价值,掌握在资本家手里。资本家使用这些剩余价值,可能会消费,可能会再进行投资,按照马克思的理论,作为一个优秀的资本家,是不会太注重个人消费的。一个好的资本家,应该是生活简朴的,他会把一切省下来的钱变成资本,再去攫取更多的剩余价值。原因很简单,资本家不是人,而是资本的人格化。
如果是在一个封闭经济下,这种经济模式就有很大问题。工人的消费是小于等于自己创造出来的价值的,资本家消费的也不多,他们会把剩余价值积攒起来进行扩大再生产。为了能够获得更多剩余价值,会想尽办法压低工人工资。如果可能,他们还希望压低原料价格(在封闭经济内很难做到,在一国之内,如果对资源需求升高,价格必然会升高)。结果是,需求小于供给,一个封闭经济最终将会无法承受,产生经济危机。但并非没有解决的办法,那就是打破封闭经济。具体有二:其一是对外掠夺资源;其二是对外倾销产品,倾销过剩的供给。因此,在19世纪中叶以前,资本主义都需要非常大的外部市场。至此,就算是讲清楚了政治经济学所揭示的资本主义生产的逻辑。马克思睿智地揭示了资本主义的弊病,但是他并没有找到正确的解决之道。计划经济也不可能是一个正确的解决之道,因为计划经济扼杀了创造性和不同的偏好,信息是不通畅的。亿万人的偏好信息,是不可能由一个中央集权全部掌握的。
二、经济增长与货币
在纸币出现之前,世界通行贵金属货币。在古代还没有问题,但是时间到了工业革命,问题就来了。贵金属货币的增长是线性的,而经济的增长则是指数增长。1850年——1900年,平均每年的黄金产量为200吨。各年会有些不同,有时候会有比较多的金矿被发现,但是总体而言平均数就是这样。19世纪之前人类采掘出来的黄金总存量约为1万吨。这个数目是不足以满足经济的快速增长的,经济运行必须要有货币作为血液。血液不够了怎么办?两种办法,内生和外生,内生就是多挖金子。外生就产生了金块本位制,之后又出现了松动的金本位制用以满足资本市场和银行信贷。之后又出现了金块本位于银行货币创造制度的结合,使得货币财富的增长跟上了经济的发展。但也为经济不平衡埋下了祸根。
金块本位制简单而言就是不生产金币,而是以金块作为准备金发行银行券,并且这种银行券只能在一定条件下兑换金块。银行就可以使用信贷工具支持经济发展。信贷的自我扩张产生了杠杆效应,会产生出超过实体经济应有需求的泡沫。银行支持产生了不平衡,支持的惯性又加剧了这种不平衡。一旦危机发生,出现金银的挤兑,杠杆支持的信贷会在短时间内坍缩回实体经济的规模。
1929-1933年的大经济危机,使得金块本位制度和金汇兑本位制度彻底瓦解。以美元为中心的布雷顿森林体系与1945年建立。当时美国拥有了世界上存世黄金的大部分。因此才会出现美元与黄金挂钩,其他货币与美元挂钩的体制。但是布雷顿森林体系有一个致命的缺点,即所谓的特里芬难题。美元作为世界的储备货币,使得任何人都希望获得美元,美国必须得有贸易逆差才能使得美元发到全世界去充当结算货币和储备货币。但这样一来美元会贬值。若是美国保持国际收支平衡,则将使得结算货币不足,引起国际清偿能力不足。显然,美国和世界共同选择了前者。这也最终导致了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溃。
三、经济危机的全球大气候:政府、通货膨胀与全球经济失衡
我们所拥有的货币有多少价值取决于货币的总量。通货膨胀可以使居民收入上升到更高的所得税征档,并且可以减少债务的实际偿还。财政赤字也可以通过印发货币的方式补充。因此政府有推动通货膨胀的财政性动机。研究通货膨胀的历史有助于今天的经济学研究。一般而言,政府印出来货币,使得货币贬值,通货膨胀,但是人们对此的认识是有时滞的。这叫做“货币幻觉”。
关于货币,还要多讲一些内容。前日国资委主任说到4万亿刺激计划中没有一分钱投进股市和楼市。我不认同这个说法。货币从银行里放出来之后,打个形象的比喻,就像是某种液体,就像其他所有液体一样,在全社会范围内是流动的。你不能只看到投资计划给了某企业进行了基础设施建设,这个钱不会停在这里,支付出去的钱会继续流,最终流动到全社会。资产价格和物价水平就像是液体之上漂浮的船,液体多了自然水涨船高。但是这个货币不是水,流动速度没有那么快,实际上具有很大的粘性,并优先附着于楼市、股市。但是在较长的一个时期内最终会流动到全社会范围,造成物价水平的整体上升,就是通货膨胀。
有人可能会说,曾经的计划经济时代不存在通货膨胀啊。实际上,短缺经济可以看作是一种隐性的通货膨胀。收入非常低,但是产品却依旧短缺,货币不能购买到产品。这和我们现在看到的你用一定数额的货币买不到以前能买到的那么多东西是很类似的。这就是隐性的通货膨胀。
说到全球性的通货膨胀就不能不提到上文中关于美国一些内容。美元不管是不是处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之下,实际上都居于国际货币体系的中心地位。美元一直都是国际的结算货币。这就使得美国如同坐在一座金山上。只要开动印钞机印刷美元,就可以以推行通货膨胀的形式掠取全球的资源和财富。这同时也带来美国的经常账户赤字。全球自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以来,出现过三个比较大的周期。这些周期的原动力都是基于这种经济的不平衡。当美国的经常账户赤字达到最大的时候,就是一次周期的高潮。第一次顶峰是1971年美国宣布停止美元与黄金的挂钩,1971年8月15日,34美金不再兑换1盎司黄金,布雷顿森林体系完蛋,之后整个70年代,全球陷入滞涨。 20年后,到了80年代末90年代初,日本对美国的顺差达到最大,最终日元被迫升值,经济崩溃。第三次周期就是到2010年之前的这段时间。每当周期高峰的时候,最大的“顺差国”会出现资产价格的泡沫,同时全球出现通胀,这个周期也和美元贬值的周期相一致。最终的结论是,全球的不平衡是全球需求扩张在以美元为中心的“类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的必然结果。
四、金融创新、资产证券化:导火线
这里要说的是关于经济危机的直接导火线。我不说金融创新是经济危机的原因,因为这种话实在没有什么逻辑。金融衍生产品是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衍生品的发展是有助于资本形成的。在美国发生的市场问题,是监管的不到位造成的,不能把板子打在金融创新的身上。
证券化(Securitization),始于20世纪70年代。
证券化的目的,简单的说有俩个。1:Structured Finance to convert illiguid credit sensitive assets into cash.
2: Remove the credit sencitive assets from originator's balance sheet.
翻译过来就是,要将不可流动的资产转化成现金;进行信贷资产的表外化。
(未完待续……)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