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355
注册时间2005-7-26
参与分
技术分
精华
TA的每日心情 | 奋斗 2013-10-26 23:04 |
---|
签到天数: 1 天 [LV.1]初来乍到
|
原帖由 作刀人 于 2008-9-23 17:17 发表
玳瑁究竟是什么材料?????????
是一种龟壳,非常珍贵~~
百度一下~~
玳瑁
别名: 十三鳞、 瑁、文甲、瑇玳
拉丁学名: Eretmochelys imbricata
英文名:Hawksbill Turtle。
玳瑁:龟鳖目海龟科的1种。又称十三鳞。古名瑇瑁,文甲。分布于大西洋、太平洋和印度洋。中国北起山东、南迄广西沿海均有分布。头部有前额鳞2对;吻侧扁,上腭钩曲如鹰嘴。背甲呈心形,盾片如覆瓦状排列,老年个体趋于镶嵌排列。椎盾5片;肋盾每侧4片;缘盾每侧11片,在体后部呈锯齿状;臀盾2片,中间有1缝隙,不相切。四肢桨状,前肢较长大,各具2爪;后肢较短小,各具1爪。尾短小,通常不露出甲外。背甲红棕色,有淡黄色云状斑,具光泽;腹甲黄色。
生活于海洋,以鱼、软体动物和海藻为食。每年7~9月在热带、亚热带海的沙滩上掘坑产卵。卵白色,圆形,革质软壳,孵化期约3个月。背甲盾片入药,具清热解毒、滋阴潜阳等功效,亦可作工艺装饰品。
类属:
属于龟鳖目Testudinata ,潜颈龟亚目Cryptodira, 海龟科Cheloniidae,玳瑁属Eretmochelys
主要成分
含角蛋白及胶质等
外形特征
已知其最大的龟壳长近1米, 重27公斤.通常所见的壳长仅60厘米左右,重9-14公斤。背甲共有13块,作覆瓦状排列,所以得名“十三鳞”。成体甲壳为鲜艳的黄褐色,平滑有光泽。尾短,前后肢各具2爪。头、尾和四肢均可缩入壳内。背甲和头顶鳞片为红棕色和黑色相间。颈及四肢背面为灰黑色,腹面几为白色。
背及腹部均有坚硬的鳞甲。头部具前颧鳞甲2对。鼻孔近于吻端。上须钩曲,嘴形似鹦鹉,颌缘锯齿状。背面鳞甲,早期呈覆瓦状排列,随年龄增长而变成平置排列,表面光泽,有褐色与浅黄色相间而成的花纹。中央为脊鳞甲5枚,两侧有肋鳞甲4对;缘鳞甲25枚,边缘呈锯齿状。腹面由13枚鳞甲组成,呈黄黑色。四肢均呈扁平叶状。前肢较大,具2爪,后肢只有1爪。尾短小,通常不露出甲外。
繁殖习性
产卵期3-4月,产卵时,白天爬上沙滩扒穴产卵,坑穴直径约20厘米,深约30厘米,产卵雌龟甲长为60-80厘米。一个产卵期内分三次产卵,每次产卵130-200个。卵球形,壳软,有弹性。卵径约3.5毫米.孵化时间长,约需2个月。初孵出的幼龟背甲未完全坚硬, 但已有覆瓦状排列,龟甲长约40-46毫米。幼龟颈部可自由伸缩,但不能前后左右转动。性凶猛, 属掠食性龟类,捕食鱼、虾、蟹贝等,还兼食海藻。玳瑁强有力的上下颌能粉碎蟹壳,甚至双壳类软体动物的贝壳。幼贝则以海藻为食。
分布范围
分布于印度洋、太平洋、大西洋的热带、亚热带水域。中国产于西沙群岛、海南岛、广东、台湾、福建、浙江、江苏、山东省沿海地区。
保护级别
属于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广东省已建立以保护玳瑁、绿海龟等海龟为主的东港自然保护区。而今玳瑁属珍稀保护动物,禁止捕猎。
工艺价值
玳瑁作饰品的原料取自其背部的鳞甲,系有机物。成年玳瑁的甲壳是鲜艳的黄褐色。此类饰品易蛀,清代晚期以前制作的玳瑁器至今已很难见到。
汉代的著名诗篇《孔雀东南飞》中就有“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的诗句。
真假玳瑁鉴别
在宝石分类中,玳瑁被列入有机宝石类。其用途广泛,长期以来为人们所喜爱。如何鉴别真伪,
1.强光照射法:将玳瑁在强光或电筒光下投射,真品可见通透的美丽花纹,透明的血丝状深入甲片内,其色斑 呈无数圆点状,如糜子小点聚集一起,形成边界参差不齐的不规则状。仿制品的血丝在表面成片状,斑纹呆板或呈团块状。
2.抛光法:玳瑁片经抛光后呈现一种独特光彩和神韵。仿制品则不具备这一特征。
3.燃烧法:刮削末点燃或以热针触之,真品火烧会有烧焦头发的味道。仿制品则为异味,电木发石酸气味;赛璐珞呈樟脑气味;安全赛璐珞和酪素塑胶则呈醋味。
4.手掂法:玳瑁密度为1.29g/cm3。塑料仿制品为1.05-1.10g/cm3,手感易分出。
5.切片观察法:将玳瑁用温水浸泡软化后,切片用放大镜或显微镜观察,可见红褐色球状颗粒,色斑呈圆形色素小点,具备清晰的斑纹结构。塑料制品具条状,可见界限明显的色带。
6.天然玳瑁与压制玳瑁的区别在于:仿制玳瑁因受热后颜色变深,且有空气泡,呈拉长状。天然玳瑁则相反。
7.拼合玳瑁是为了看去很厚,但从侧面观察,就可见不同片间有色泽区别;用放大镜观之,有粘胶痕迹及气泡残存。
8.市面上经常有用牛角来冒充玳瑁欺骗消费者,而牛角的色泽远不如玳瑁光亮,而且也没有玳瑁斑(也就是红黑透明黄夹杂的花斑) ,真正的玳瑁斑光泽好,花纹通透美丽;牛角在使用过程中容易开裂,裂成一层一层的
9.玳瑁从水中捞出瞬间,水会向四周散开,所以玳瑁能避雾水、风邪。
编辑本段药用价值
药材:
本品为近圆形、三角形或多角形的板片,长10~20厘米,厚1.5~3毫米。边缘较薄,中央稍厚。表面呈暗褐色的半透明体。并有暗褐色与乳黄色的花纹,平滑而有光泽;内面密布白色的条纹或斑点,并有纵横交错的沟纹。质坚韧,不易折断,断面角质。气无。以片厚、花纹明显、半透明者为佳。
气味: (甲)甘、寒、无毒。
主治:
1、预解痘毒。用生玳瑁、生犀角各磨汁一合,和匀,取半合温服。一天服三次。在痘疮流行时服此,病未发则内消,病已发则减轻。
2、痘疮黑陷(乃心热血凝所致)。用生玳瑁,生犀角,同磨汁一俣,加猪心血少许、紫草汤五匙,和匀温服。
3、锓风目泪(乃心肾虚热所致)用生青玳瑁、羚羊角各一两,石燕子一双,共研为末,每服一钱,薄荷汤送下。一天服一次。
来源:
龟科动物玳瑁Eretmochelys imbricata L.背部的甲片。全年均可捕捉。将玳瑁倒悬,用沸醋泼之,其甲片即能逐片剥下,去掉残肉,洗净即得。
用法用量: 1~3钱。多入丸、散剂用。
选方:
①治急风及中恶,不识人,面青,四肢逆冷:生玳瑁五两(捣罗为末),安息香五两(用酒煮似糊,用绢滤去滓),朱砂二两(细研,水飞过),雄黄半两(细研),琥珀一两(细研),麝香一两(细研),龙脑一钱(细研)。上药都研令匀,以安息香糊和丸,如鸡头实大。用童子小便三合,生姜自然汁半合,相合暖过,不计时候,研下三丸。(《圣惠方》玳瑁丸)
②治中风不语,精神冒闷及中恶不语:瑇瑁(镑)、丹砂(研)、雄黄(研)、白芥子各半两,麝香(研)一分。上五味,捣罗为末,再同研匀,别以银石器酒煎安息香一两为膏,和丸如绿豆大。每服十丸,温童子小便下,不拘时候服。(《圣济总录》玳瑁丸)
③治痘疮黑陷,乃心热血凝也:生玳瑁、生犀角同磨汁一合。入猪心血少许,紫草汤五匙,和匀温服。(《痘疹论》)
④预解痘毒,遇行时服此,未发内消,已发稀少:生玳瑁、生犀角各磨汁一合。和匀;温服半台,日三服。(《灵苑方》)
⑤治迎风目泪,乃心肾虚热也:生碡瑁、羚羊角各一两,石燕子一双。为末。每服一钱,薄荷汤下,日一服。(《飞鸿集》)
[ 本帖最后由 990147 于 2008-9-23 19:53 编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