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017|回复: 2

[理论探讨] 网上看到的不知道对刀友有没有帮助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8-10-3 22: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B.国外花纹钢工艺研究
唐惠琳《一切经音义》卷35云:“镔铁出自外国,以诸铁和合,或极精利,铁中之上者也”。这是我国
古代文献中关于镔铁工艺的唯一记载。此“诸铁”,应指含碳量不同的铁碳合金。由此我们可以得知,
与我国花纹钢一样,“镔铁”亦可由不同含碳量的铁碳合金锻合而成。
A.K.安捷仁所著《波罗的海沿岸的大马士革钢》一书载:1859~1863年,丹麦的尼达沼泽发掘出了106枚
公元三世纪的宝剑,其中至少有90枚是焊接大马士革钢的。有关研究认为,它约有三种不同的操作工艺
:一是一层钢料一层“铁料”地积叠锻合,可得到流线形花纹。二是把具有流线形花纹的材料拧成铁麻
花,一股向左拧,一股向右拧,再把两股方向相反的铁麻花焊合在一起,可得到尖角状花纹。三是把两
股具有尖角状花纹的材料焊合在一起,可得到双角状或花瓣状花纹。
日本刀工艺有许多流派,但刃部常用焊碳量较高的钢,其他部分则常由含碳量不同铁碳合金,各部分均经多层积叠、多次折叠、千锤百炼后制作而成。
可知上述几种外国花纹钢与我国古代的,以及流传下来的北平折花钢工艺原理是一致的。所谓花纹钢,实际上是组织和成分极不均匀,并且变化陡峭的钢铁集合体;这不同的组织和成分具有不同的光学性能

。再自然光作用下,铁素体部分,或说低碳部分颜色往往较淡;珠光体、马氏体部分,或说高碳部分颜色往往较深;沈括《梦溪笔谈》卷三说纯钢“黯然青且黑”,方以智《物理小识》卷七引方中通说“喜
鹊青乃钢”,说的都是同一意思。若在同一器物中造成了一薄层含碳较高,一薄层含碳较低时,相应地就会出现一层颜色较深,一层颜色较淡的现象;它们黑白相间,明暗相映,便构成了所谓的花纹。又因不同的组织耐蚀能力不一,若再用某种腐蚀剂腐蚀一下。这花纹就会更加明朗起来了。
2.实验方法和步骤
(1)选料:选择一种钢,一种“铁”作为原料,并分别把它们加工成条状和块状。
(2)锻打:把上述两种材料一层钢一层铁多层积叠起来,并通过多次折叠,反复旋拧等方式锻合成一个料坯。(按:这便是花纹钢坯件,可用来加工成宝刀宝剑一类器物。)
(3)夹钢:即把另外一块含碳量较高的非花纹钢从侧面嵌入到花纹钢料坯中,以作钢剑的刃部。这是钢铁锋刃器的一项复合材料技术。夹钢后便可锻打成器。(按:三十年代的北平折花剑也曾夹钢。日本刀
锋利是众所周知的,其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工艺因素便是复合材料技术掌握较好。除去了夹钢外,我国古代钢铁锋刃器使用过的这类操作还有贴钢、包钢等。沈括《梦溪笔谈》卷十九说,“刀剑绝美者以百炼
钢包裹其外”。此“百炼钢”指经过了反复锻打、含碳量高、夹杂较少、性能较好的钢。这两段文献说
都是复合材料技术。)
(4)淬火和回火。这操作再钢剑成形后进行,其目的有二:a.提高钢剑刃部的
硬度和强度,且使之具有一定韧性。b.使花纹更为清晰。我们使用的冷却剂是自来水。(按:曹丕《典论》说其百辟刀剑锻成后要“淬以清漳”,可见古代花纹钢也要淬火的。)
(5)研磨和抛光。这是花纹钢剑工艺的最后工序。目的是提高表面光洁度,以显示花纹。我们是用机械方式抛光的,由粗到细,分级进行:抛光一定程度后,花纹即现。试验用过的腐蚀剂有硝酸酒精溶液和稀硫酸。因具体操作不同,模拟出来的花纹有竹叶纹、流线纹、人字纹、彩云纹等,后者最为绚丽。(按:北平折花剑是用砥石研磨,以布抛光的;腐蚀剂是明矾酒精溶液。镔铁的腐蚀剂有金丝矾等。)
以上是模拟试验的几项主要操作,前二项主要对花纹钢料坯言,后三项主要是对花纹钢刀剑器来说的。
从试验情况看,选择好原料应是制作花纹钢的先决条件;原料选择不当时,定然作不出花纹钢来。在相 同的原料条件下,锻合方式对花纹形态和清晰度影响最为明显;但掌握好火候则是花纹钢成败与否的一 个关键。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8-10-3 22:10 | 显示全部楼层
没人顶自己先顶一下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6-3-4 23:06
  • 签到天数: 3 天

    [LV.2]偶尔看看I

    发表于 2008-10-3 22:53 | 显示全部楼层
    大部分对.日本刀不光有夹钢,还有甲伏锻、五枚合等。淬火是为了提高硬度、强度、耐磨度,而不是为了使花纹清晰。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