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1678
注册时间2008-9-2
参与分
技术分
精华
该用户从未签到
|
http://www.du8.com/books/fre1406503.html
在乌苏里的莽林中:乌苏里山区历险
一百年前的沙皇俄国,军官阿尔谢尼耶夫受命前往日本海岸边的乌苏里地区行科学考察。被划入俄国版图后,乌苏里地区俄国移民数量相当少,在原始密林、深山与大海边占优势的人群依然是中国人,还有相当数量赫哲人。阿尔谢尼耶夫富有野外生活经验,且是出色的博物学家,出于工作责任心,他专心于记录考察日志,绘制地图,观察人土风物。因此阅读此书,可以获得相当丰富的人类学、地理学、植物学和动物学知识,别处不可觅。随着现代学科划分日细,旅行观念的变迁,如此博览众小的行走与记录方式注定成为绝响。书中还记录了沼泽雪暴,原始林大火,与狗熊面对面等目击场面,其朴素的笔法与内容相得益彰。
本书最大的魅力却不在博学上。作者对自然和人类的体察,兼具学者的放达之心,探险者的勇敢精神与文人的细腻情怀,勇士才有能力走入那荒蛮之地,放达的人才能在那里放低自己去倾听自然的声音,客观评价人类的生存状态,敏感的心才能收获真正自灵魂深处的欢声与哀鸣。难得的组合结出了难得的硕果。
除大手笔横扫地形与动植物分布外,作者常静静观察密林中的动物。他看到一只獾在忙活“这种獾是日本獾的近亲,本地常见。毛色灰褐并杂有黑色,颜面灰白,眼睛旁边有几条纵纹。獾是杂居动物,不群居。……它一次又一次地抬起前腿,用后腿直立着,抓取上面的东西。究竟是什么东西,却看不清楚。它一心一意忙着,根本没有发觉我们。……獾听到响声后,窜向一旁,很快不见了。”在这里心无旁骛的獾儿跃然纸上,它正在小心而专注地忙碌着自己的生活。不难想像,当作者发现乌苏里部分地区陷于滥猎状态时,文字间是何等痛楚焦苦。
<br/>
<br/> 和作者心有灵犀,一样热爱与尊重自然的,是猎人德尔苏。德尔苏是乌苏里山脉里最后的赫哲族猎人,他的形象勇敢而机敏,富有生命力。他的智慧和大山本身一起,成为此书最有吸引力的部分。以他名字拍摄的电影,成为黑泽明的名作之一。德尔苏把自然界的万物看成“人”,他与它们分享丛林。风起风止,云来雨去,虎哮与参须,他都拿来做某种自然灵魂的传达,顺应它尊重它利用它。在长年山林生活中,德尔苏形成了独特的精神世界,那里的法则足以让现代生活中的人们汗颜。我承认我一度跳转篇幅,急切地期待德尔苏的再次登场。数年之后,他果然回到考察队身边为他们带队,途中经过游满大马哈鱼的大河,飞禽吃死鱼,走兽吃活鱼。狗熊坐在砾石堆上一心用前掌抓鱼,棕熊只吃鱼头,黑熊只吃鱼肉。另一个地方野猪们津津有味吃鱼尾,再往前走不远,狐狸抓了一条大鱼,为了预防不测,它没有就地享用,把鱼拖到灌木丛中去了。德尔苏把自己对生物圈循环的观点用蹩脚俄语说出来:“一种人吃另一种人,鱼别的东西吃,野猪鱼的吃,现在该咱们野猪的吃。”说话间他一抢撂倒了野猪,那东西吼叫着向上一蹿,“刚要往森林里跑,当即倒下摔了个嘴啃地,四肢乱动地挣扎着。”鸟儿们惊飞,鱼像发疯似地在河里乱游。德尔苏扛着野猪回去吃肉了。
有人说这本书的记叙对象常在德尔苏与自然环境间跳跃。这可能取决于作者的态度,在书中作者巧妙地让自己消失,他像透明人般穿越在乌苏里丛林中,带领读者静听倾听山野的声音。德尔苏也好,密林也好,鸟兽也好,都是自然的灵魂在低呤浅唱,而沼原上的暴风,将小船碾碎的冰河,或者原始密林中惊天的野火,不过是大自然有时翻身作怒罢了。
随书在丛林中做那样的穿行,是何等叫人神迷。
附:早在1977年,商务印书馆以内部发行资料形式印发此书获得好评,到2005人民文学再次出版,除附以相关旧作与电影资料外,还在书末附上文中提到的大量植物与鸟类彩色照片,为读者提供了更通畅的阅读通道,可叹的是这样一部强作初版今年只印了7000本。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