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原创共享] 国家宝藏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9-1-27 00:51 | 显示全部楼层
中西合璧---狩猎纹高足银杯
唐(公元618~907年)
高 7.4厘米,口径6.3厘米
1963年陕西西安沙坡村客藏出土

此杯锤击成型,纹样采用垫刻工艺。整体器型为圆唇,直径深腹,杯腹下部略收,下承外高足。内壁光素无纹。外壁通饰鱼子地纹,杯腹部饰一道凸弦纹,下部阴刻一道弦纹,高足中部有凸起圆环,上刻株连纹一周。口沿下刻一周缠枝花,两道弦纹之间饰有骑马狩猎图死幅,猎者均策马飞驰,姿态各异,或张弓待射,或箭放离弦,贝追逐的獐、鹿、狐等动物神情慌张,四散逃窜,整个狩猎景象布局巧妙情节紧张生动。杯体近底部饰有一周缠枝花,圈足外表饰宝相花,内底刻有“马”“舍”二字。
唐代帝王史官喜爱狩猎,狩猎纹不只见于金银器上,铜镜上,壁画上也 屡有所见。此杯造型具有西方高足杯特点,但纹饰中的人物服饰是唐代风格,是中西文化交流的见证。

[ 本帖最后由 ★剑痴-飞龙★ 于 2009-1-27 02:33 编辑 ]
DSCF5593.JPG
DSCF5594.JPG
DSCF5595.JPG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9-1-27 00:51 | 显示全部楼层

http://www.cstarlight.cn/

六国之器---咸阳宫银盘
秦(公元前221-前206年)
口径37厘米,高5.5厘米
1978-1980年山东淄博临淄区西汉齐王墓一号随葬器物坑出土
   
银盘遍饰鎏金龙纹图案,具有战国时代的特点,当是战国时的六国之器,后来被秦国所得,就在其口沿背补刻了 秦篆铭文,用于咸阳宫。汉王刘邦攻入咸阳后,此盘即归入西汉宫廷,又被赏赐给封在临淄的齐王,故最后在齐王墓中出土。

[ 本帖最后由 ★剑痴-飞龙★ 于 2009-1-27 02:34 编辑 ]
DSCF5499.JPG
DSCF5500.JPG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9-1-27 00:53 | 显示全部楼层
神圣之瓶---小口尖底陶瓶
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距今约7000-5000年)
高46.2厘米
1958年陕西宝鸡北首岭出土
   
  尖底瓶是仰韶文化最重要的 代表性器物,它一般为小细劲、斜肩鼓腹、瘦长尖底、腹部有对称双耳,也称小口尖底瓶。它的产生年代大约在距今6500年前,存续了 1500年左右。其分布范围西至甘、青地区,东至河南腹地,南及鄂西北汉水中游,北达内蒙古中南部、晋北、冀西北地区。尖底瓶通常北认为是汲水工具,也有学者认为它具有礼器功能,是存放酒或者水以用于祈雨、祭祀、庆典等礼仪活动。

[ 本帖最后由 ★剑痴-飞龙★ 于 2009-1-27 02:36 编辑 ]
DSCF5398.JPG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9-1-27 00:58 | 显示全部楼层
斝中之王----“妇好”铜方斝
商(公元前1600——前1046年)
高66.7厘米,口长25.1厘米,口宽24厘米
1976年河南安阳殷墟妇好墓出土

斝是古代盛酒、温酒之器,在某些特定的礼仪活动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斝在盛酒之后,香气四溢,能够激起豪饮之兴。该斝口部为长方形,上有对称的方塔形立柱,足呈四棱锥尖外撇,一侧有鋬。颈部和腹部分别饰夔纹和兽面纹。据分析,方形之斝为高级贵族专用,一般贵族只能使用圆形之斝。该斝铸造精美,形体高大,更非王室专用莫属。

  斝腹内底中部有铭文“妇好”二字铭文。“妇好”作为商王武丁的配偶,不但受命征伐四方,而且常主持重大的祭祀典礼。可以想见当年这位巾帼王后大会诸侯群雄时,持斝而饮的飒飒英姿。

[ 本帖最后由 ★剑痴-飞龙★ 于 2009-1-27 02:37 编辑 ]
DSCF5425.JPG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9-1-27 00:58 | 显示全部楼层

http://www.heibor.com.cn/

国之重器----乳钉纹铜方鼎
商(公元前1590年——1300年)
通高100厘米,口长62.5厘米,口宽61厘米,重86.4公斤
1974年河南郑州张寨南街出土。

    该鼎为多范分铸而成。口呈长方形,上立二次铸成的拱形立耳一对,深腹,腹壁微内敛,平底,下有四个上粗下细的空柱形足,器身四面和四隅各铸单线兽面纹一组。每面两侧与下部饰乳钉纹,足上部各饰兽面纹。这是中国目前发现时代最早的大型铜方鼎

[ 本帖最后由 ★剑痴-飞龙★ 于 2009-1-27 02:38 编辑 ]
DSCF5372.JPG
DSCF5411.JPG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9-1-27 00:59 | 显示全部楼层
千年冰柜---铜冰鉴
战国器
长宽均为76厘米,高63.6厘米
一九七七年出土于湖北随县擂鼓墩一号墓即曾侯乙墓

曾侯乙墓出土了大量的青铜器,其造型和纹饰在继承商周以来的中原青铜文化传统的基础上有很大的创新。铜冰鉴便是曾侯乙墓青铜器中的代表器物,集中表现了曾侯乙墓青铜器新颖、奇特、精美的特征。
铜冰鉴的四足是四只动感很强、稳健有力的龙首兽身的怪兽。四个龙头向外伸张,兽身则以后肢蹬地作匍匐状。整个兽形看起来好像正在努力向上支撑铜冰鉴的全部重量。鉴身为方形,其四面、四角一共有八个龙耳,作拱曲攀伏状。这些龙的尾部都有小龙缠绕,还有两朵五瓣的小花点缀其上。
铜冰鉴是一件双层的器皿,方鉴内套有一方壶。夏季,鉴、壶壁之间装冰,壶内装酒,可使酒凉。可以说,铜冰鉴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发现的最早的冰箱,是一个构思精巧,实用性与艺术性高度统一的青铜器物,也是迄今为止发现的部分采用失蜡法铸造的较早的典范作品。

[ 本帖最后由 ★剑痴-飞龙★ 于 2009-1-27 02:40 编辑 ]
DSCF5485.JPG
DSCF5486.JPG
DSCF5487.JPG
DSCF5488.JPG
DSCF5489.JPG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9-1-27 01:00 | 显示全部楼层
宗宇之乐---编磬
兽首编磬(6件),战国后期,长27.6cm,宽6.7cm,重1.15kg;长23.2cm,宽5.8cm,重0.83kg;长22cm,宽5.5cm,重0.8kg;长19.8cm,宽5.3cm,重0.65kg;长18cm,宽5cm,重0.5kg;长15cm,宽4.1cm,重0.3kg。
   
磬是中国古代的打击乐器,多为石制。山西襄汾陶寺遗址所发现的石磬是目前发现的最早的实物资料。商代的磬有石质、玉质、青铜质多种,并出现了编磬,一般是三枚一组。至战国时期编磬制作技艺达到了较高的水平。
     编磬是由若干只磬排成一组,每枚磬发出高低不同的音响,可以演奏乐曲。在宫廷雅乐或盛大祭典上,编磬与钟密切配合演奏,其音响效应“近之则钟声亮,远之则磬声彰”。
    此套铜编磬均作宽扁条中折状,一端饰兽首,并有一圆穿孔。

[ 本帖最后由 ★剑痴-飞龙★ 于 2009-1-27 02:44 编辑 ]
DSCF5509.JPG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9-1-27 01:01 | 显示全部楼层
狮纹鎏金银盘

[ 本帖最后由 ★剑痴-飞龙★ 于 2009-1-27 02:47 编辑 ]
DSCF5611.JPG
DSCF5612.JPG
DSCF5614.JPG
DSCF5615.JPG
DSCF5616.JPG
DSCF5617.JPG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9-1-27 01:02 | 显示全部楼层
铜编钟

[ 本帖最后由 ★剑痴-飞龙★ 于 2009-1-27 02:50 编辑 ]
DSCF5465.JPG
DSCF5467.JPG
DSCF5468.JPG
DSCF5469.JPG
DSCF5470.JPG
DSCF5471.JPG
DSCF5473.JPG
DSCF5474.JPG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9-1-27 01:03 | 显示全部楼层
鎏金铜观音造像

[ 本帖最后由 ★剑痴-飞龙★ 于 2009-1-27 03:01 编辑 ]
DSCF5621.JPG
DSCF5618.JPG
DSCF5619.JPG
DSCF5620.JPG
DSCF5622.JPG
DSCF5623.JPG
DSCF5624.JPG
DSCF5625.JPG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9-1-27 01:04 | 显示全部楼层
龙虎纹铜尊

[ 本帖最后由 ★剑痴-飞龙★ 于 2009-1-27 03:09 编辑 ]
DSCF5414.JPG
DSCF5415.JPG
DSCF5378.JPG
DSCF5379.JPG
DSCF5428.JPG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9-1-27 01:05 | 显示全部楼层
鸟兽合一---铜觥
商朝时期(公元前1600-前1046年)
高36厘米、长36.5厘米、重8.5千克
1976年河南省安阳市殷墟妇好墓出土


铜觥最早见于商代,盛行于商和西周前期。形制可以分为四足兽形铜觥、圈足觥、方觥等。这件铜觥器体扁长,底中部微外鼓,前两足呈兽蹄形,后两足如鸟爪,器身饰夔纹、器底中部和盖里均有“司母辛”铭文。司(后)母辛是妇好死后的庙号。

[ 本帖最后由 ★剑痴-飞龙★ 于 2009-1-27 03:03 编辑 ]
DSCF5422.JPG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9-1-27 03:12 | 显示全部楼层
武王伐纣---利簋
西周时期(公元前1046—前771)
高28厘米,口径22厘米
1976年陕西省临潼县出土

利簋为圆形双耳方座,这是西周出现的新式样。簋内底有32字铭文,记载周武王征商,在甲子日上午击败商王军队的史实。周武王亲自率领近5万人的军队进攻商王朝,在牧野(今河南省淇县)大败商军,商纣王兵败自焚而死,商朝灭亡。利簋铭文内容与中国古代文献记载完全一致。作器者名“利”,他随武王参加战争,胜利后受到奖赏,铸造这件铜器以记功并用来祭奠祖先。利簋是目前确知的最早的西周青铜器。

[ 本帖最后由 ★剑痴-飞龙★ 于 2009-1-27 03:15 编辑 ]
DSCF5457.JPG
DSCF5458.JPG
DSCF5456.JPG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9-1-27 03:18 | 显示全部楼层
鸣金为令---兽面纹铜铙

商(公元前1600-前1046年)
通高71、口长47.2、宽38.3厘米
1959年湖南宁乡县老粮仓出土
   
铙是打击类青铜乐器,《周礼》说“金铙以止鼓”,是军队中用来指挥进退的器具。而这类被称为“大铙”的青铜器,比一般铙要高大厚重,大都出土于南方地区,主要用于军旅和祭祀活动。
    这件虎纹兽面大铜铙形制较大,气魄雄伟,敲击其侧,声音雄浑空阔,悠扬久远。同时出土的大饶共有5件,1993年又在与该地点相距仅20米的地方出土铜铙10件,其中有9件形制相同,大小相次,测音的结果是,形制相同的9件可发出C、D、E、F、G五种调的音,部分学者视为是铙成组演奏的证据,因此称之为编铙,是我国最早能编组演奏的乐器。
    此类青铜乐器有几个特点:一、出土地点集中在湘江流域及其周围地区,中原没有发现一例,长江中下游地区偶有发现;二、形体厚重,最重的达221.5公斤,最轻的也在10公斤左右;三、纹饰以兽面为主,但兽面的表现方式及其配饰与典型的中原青铜器的表现方式完全不同;四、使用时口朝上,甬(柄部)植于木桩上。
大铙在西周早期继续流行,但发展到西周中期终于被另外一种乐器甬钟所取代。
未命名.jpg
  • TA的每日心情

    2014-12-31 20:22
  • 签到天数: 3 天

    [LV.2]偶尔看看I

    发表于 2009-1-27 08:10 | 显示全部楼层
    好东西啊,大饱眼福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4-7-21 16:32
  • 签到天数: 1 天

    [LV.1]初来乍到

    发表于 2009-1-27 08:15 | 显示全部楼层
    辛苦飞龙了!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3-6-27 13:49
  • 签到天数: 1 天

    [LV.1]初来乍到

    发表于 2009-1-27 08:16 | 显示全部楼层
    文明古国啊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7-11-24 13:08
  • 签到天数: 88 天

    [LV.6]常住居民II

    发表于 2009-1-27 09:54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帖,真算是新年礼物了!
  • TA的每日心情

    2016-6-13 15:13
  • 签到天数: 11 天

    [LV.3]偶尔看看II

    发表于 2009-1-27 10:00 | 显示全部楼层

    http://www.heibor.com.cn/

    看见金缕玉衣 就看见了很多柄贴片啊
  • TA的每日心情

    2013-6-27 11:01
  • 签到天数: 3 天

    [LV.2]偶尔看看I

    发表于 2009-1-27 10:12 | 显示全部楼层
    详细的介绍,如临其境!精彩!多谢飞龙哥!长见识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