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1310
注册时间2009-3-13
参与分
技术分
精华
该用户从未签到
|
刀友你们好,俺初来咋到请多多关照。
入住刀友,现介绍一下自己:1979年就读技术学院锻工专业三年,毕业后从事锻工二十几年,最高工资级别为八级。本人喜欢收集刀具(藏刀、蒙古刀、国内外精品若干)打制的刀具可称为宝刀级别---x削铁如泥不在话下----
经常看刀友的文章和作品,精品不少,但误区较多。我分几段(材料、加热、锻造、热处理、磨制抛光等)将心得示之,权当抛砖引玉。
一、刀具材料
1、传统工艺:过去及乡村铁匠采用抒火(锻接)的方法,就是刀背采用熟铁而刃口用上等好钢锻接在一起,完*工艺较难,没十年八年经验做不到,打制出的刀具经过刃部淬火,刀口刃部硬度高而刀身有韧性。
2、现在工艺:一般采用电焊的方法,小型刀具采用整体钢结构打制,本人最反对采用机械切削的方法:因为将金属纤维切断了,无论完*的再精美,由于工艺不对也称不上精品。至于用风钢锯条、锉刀等改制的刀具,也就是多了把潜在的凶器,对人对自己都可能是。
3、小型刀具材料:查一下金属手册就会知道,建议采用优质碳素工具钢T8A,打制的刀具经过适当淬火,削铁如泥。
2009.3.28回复:
呵呵,对于刀友的支持,表示感谢。
所说削铁如泥,如按字义理解那不是太牵强了。
你可能见到的所谓蒙古刀、藏刀是那些所谓“藏民”在大街卖的那种,只能称为潜在的凶器----对人或对自己。
工作原因经常到藏、蒙,有机会与其刀匠交流,得到几把馈赠,好的藏、蒙刀的特点:手工打制、钢口好(就不说削铁如泥了),刀身、刀鞘做工精致,堪称艺术品。
锉刀材质为T12A,淬火后硬度太高,韧性不好,做钳工刮刀及磨菜刀的锵子好用,不同的材料用途不同(建议刀友到图书商店工具书类查看一下(不用花钱买,银子多就例外了)。
我也看到刀友一些帖子,把一些在网上下的东东粘贴上来,恐怕连他自己也不知所云。所以不想把锻工工艺书、金属工艺书及热处理工艺书搬上来,你也没空读。
钢材是含碳量在0.04%-2.3%之间铁碳合金,从锻造、金属工艺学上来说,具有纤维性,但区别于木材等纤维。
加热是打制刀具的主要工艺之一,温度高低事关重要,过低打不动、不出料。过高形成过烧现象,严重脱碳,胚料作废。温度一般用目测确定,大约橘红色为始锻温度。
加热炉工业上有燃煤(油)的火焰反射加热炉,电加热炉等,农村铁匠用风箱助力燃煤加热炉。作为业余用,可完*一小型加热炉,不光加热胚料用,退火、淬火等热处理、浇注刀柄部件时都用得着。
完*方法(供参考):加工一个长400mm宽300mm高400mm铁皮箱,箱体一端沿箱底开80mm×80mm方孔,并作翻边插销。将黄泥和好(有条件加上点耐火土)搓成30mm左右的细泥条,沿箱体壁泥至100mm后(厚40mm,箱底不泥),用直径5—8mm铁棍间距8—10mm纵向排列压在泥沿上作为炉篦,再用泥条继续上泥到箱顶。用玩具小电机、镀锌铁皮等做一个助风器(以前蜂窝炉助风器类似),用干电池两节供电,助风器和箱体翻边插销配合好,不要漏风。泥阴干后就可使用了。
铁砧可用小段铁轨代替,火钳用电工手钳代替,原料如是圆钢等可按1:1.2-1.5截面比来估算。
打至成型后,检验刀胚质量:轻敲声应是清脆悦耳,然后将刀胚整体均匀加热,迅速放入干石灰中盖严,使其缓慢降温,退火后用锉刀或砂轮进行粗磨加工。
刀具完*工艺探讨续 (淬火)
经过粗磨及所有钻孔等所有工序完成后,可进行淬火了,一般认为淬火工艺较难,不过多试几次就有经验了,将刀胚加热至橘红色,迅速将需要淬火的刃部放入冷水中,刃部温度急剧下降,然后从水中提出,明显看出在冷热交界处颜色的区别,随着刀背温度下传刃部,颜色由白—黄—蓝过渡变化,白时硬度太高,黄时硬度高,黄略向蓝时最好,蓝时太软。
颜色黄略向蓝时立即将刀胚整体放入水里急剧冷却。
刃部在水中拿出后,利用刀背高温回火,明显看得出刃部淬火处颜色的变化:由白—黄—蓝过渡变化,前后有5、6秒时间(小型刀具)。
刃部淬火约入水4mm,粗磨后的刃部厚约1mm(也就是没开刃)。
记住:终止回火的颜色白时硬度太高,黄时硬度高,黄略向蓝时最好,蓝时太软。
淬火后可试验:用刀砍三角铁,应不卷刃、不崩刃,如不理想可退火重新粗加工后在淬火。
[ 本帖最后由 八级锻工 于 2009-3-29 20:16 编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