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210|回复: 34

[材料数据] s5 工具钢能做长刀吗?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9-4-8 23: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新订的一批矿山设备中用到不少S5工具钢。都是用在设施或抵抗剧烈碰撞的工具上的。好像还不贵,才5万多不到6万一吨。

想问一下S5能用来做一米以上的长刀吗?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9-4-9 00:22 | 显示全部楼层
能,只要喜欢什么材料都能。再说5-6万一吨还不贵,真的是不要你出钱啊!!!!汗!!!!!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2013-6-27 10:52
  • 签到天数: 2 天

    [LV.1]初来乍到

    发表于 2009-4-9 09:16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是来学习的。
  • TA的每日心情

    2013-6-26 15:43
  • 签到天数: 1 天

    [LV.1]初来乍到

    发表于 2009-4-9 09:27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所谓的S5怎么热处理楼主最好先研究下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9-4-9 10:53 | 显示全部楼层

    http://www.365soso.cn/

    帮楼主查了一下手册,S5大概相当于6CrMnSi2MolV,热处理是677℃±15℃预热,885℃(盐浴)或900℃(炉控气氛)±6℃加热,保温5~15min油冷。58~204℃回火。可以获得58以上的硬度和不错的韧性。

    [ 本帖最后由 妇科圣手 于 2009-4-9 10:54 编辑 ]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3-6-26 11:06
  • 签到天数: 1 天

    [LV.1]初来乍到

    发表于 2009-4-9 10:54 | 显示全部楼层
    帮兄弟顶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9-4-10 03:53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各位前辈指点,有关的热处理数据、可锻温度和性能数据我刚刚查过,硬度和冲击韧性看上去都很强。但不知道如果用S5做刀刃长75cm, 宽6~3cm,靠近刀柄处厚8mm,靠近刀尖处厚5mm,柄长32cm这样尺寸的刀合不合适。会不会因为太长太薄了强度不够?

    矿上用来打石头的冲击钻不少就是这个做的,感觉很强悍。如果这是做刀的好料,我想找个好锻工锻几把够强度的后金时期的双手带式。我上大学时的有个朋友,美籍意大利人,性格像传说中的山东好汉很讲哥们义气。也是个超级刀迷,但就是迷信武士刀。妈了个巴子的,这小子仗着老爸是老板,住别墅,养美女不说。有一次买10000多美金的武士刀和400多的中国制造磕,把中国刀砍崩了还当面说中国刀华而不实。他妈的,当时老子勤工俭学囊中羞涩,还得靠帮他写calculus3作业赚房租和伙食费,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回国这几年还算顺利,整点矿石赚俩小钱。明年大学朋友在vegas聚会,想趁这个机会送他把中国刀。这回要让他随便磕,非把他那10000美金当面撕了。

    话讲多了,各位兄弟嫌烦,这先说声抱歉。多少年了一想起这事就冲动。如果哪位前辈有关于这种s5钢做刀的经验,请指教一二。

    [ 本帖最后由 150Cr8Mo2V4 于 2009-4-10 04:12 编辑 ]

    评分

    参与人数 1参与分 +1 收起 理由
    ★剑痴-飞龙★ + 1 O(∩_∩)O~

    查看全部评分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9-4-10 07:22 | 显示全部楼层
    关注一下这种材料
    期待高人授课
    O(∩_∩)O~

    楼主所述期望中的刀条重量已达2公斤左右,不是一般人能使的
    就长刀剑性能而言,现代单一钢材不一定是唯一的选择
    在下信口雌黄,说错勿怪。。。。。。

    [ 本帖最后由 ★剑痴-飞龙★ 于 2009-4-10 08:30 编辑 ]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9-4-10 08:38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飞龙前辈指教。

    我买过一把9环刀,尺寸差不多重3.6磅。1.6 公斤左右。我在沈阳博物馆看过一把清初的刀,和武术中的环首双手带非常像(博物馆只标注铁刀和其年代,对刀的名称和来历没有详述),但刀身很直而且刀身前部不是很宽只有6cm左右,武术中的双手带要10~12cm。我就想做一把同一类型的刀。

    关于现代钢材,我知道Howard clerk用L6工具钢做的武士刀也用的是现代钢材和现代工艺。虽然工艺上不是传统的日本刀,但性能上被国际上称作最强的贝氏体刀,传统的日本刀刃是马氏体刀身是pearlite。l6贝氏体刀刃是马氏体,刀身是贝氏体。所以更具弹性。

    这个S5在硬度、韧性、弹性的书面参数上都高于l6,工业上也用于更加恶劣的冲击条件。但其空冷就能淬到HRC52+我不清楚可否在不降低性能的前提下做出淬火线。为了保险我将理论厚度6.5~3mm加到8~5mm,这一点如果不符合传统刀剑尺寸可以不要,保留6.5~4mm传统尺寸。现代工艺和材料应该可以,l6和瑞典的粉末大马士革钢也是现代工艺和材料。我收藏过Howard的武士刀,他只锻造刀身并进行现代工艺热处理,还得寄给指定的人打磨...他的贝氏体刀身像高频淬火的产物。做出的刀身薄而轻,强度和韧性高于同尺寸日本的折叠钢夹玉钢。hanwei据说也掌握了l6贝氏体热处理,也专门找了James乱砍一通来做广告。

    这个s5也是低合金工具钢,含碳量和55CrNiMoV2相等,多了mn和Si。如果热处理得当,应该也可以作出高性能的长刀剑。实在不行我就找个锻工试一下。一定要整出个好刀来雪耻,妈的就算做出个狼牙棒,也要断了那把武士刀。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9-4-10 09:39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客气了,前辈不敢当,虚混了几年刀友而已。。。看来您做了很多扎实的功课,跟着兄弟学习。是在下言语冒失了
    O(∩_∩)O~
    兄弟9楼的回帖引起了在下对s5合金钢浓厚的兴趣
    从此钢材成分和特性来看
    热处理时仔细设计一下程序和辅助工具
    使其刃口和刀身硬度拉开距离应该是完全可行的
    希望楼主和钢材达人继续探讨
    俺继续听课。。。。。。。。
    :):)
    PS:楼主若有环首双手带的实物图片
    还请贴出来看看
    感谢!

    [ 本帖最后由 ★剑痴-飞龙★ 于 2009-4-10 09:46 编辑 ]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9-4-10 10:2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0 ★剑痴-飞龙★ 的帖子

    重量太大就是不同级别的比赛了,不公平,需要有理有节!让丫心服口服才好。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9-4-10 15:4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剑痴-飞龙★ 于 2009-4-10 09:39 AM 发表
    楼主客气了,前辈不敢当,虚混了几年刀友而已。。。看来您做了很多扎实的功课,跟着兄弟学习。是在下言语冒失了
    O(∩_∩)O~
    兄弟9楼的回帖引起了在下对s5合金钢浓厚的兴趣
    从此钢材成分和特性来看
    热处理 ...


    您谦虚了,在下愿意接受任何指教和批评。

    实物在沈阳市博物馆清代展厅里(具体全称忘了,就是市府广场东面那个白楼3楼后金展厅),这个星期抽时间排张照片。其刀身和刀柄设计和双手带非常象,只不过刀身靠近刀尖处没有现代武术双手带那么宽,只有6cm左右。刀长一米不算环。

    博物馆的汉语和英语注释没有用专业词汇,只写了“后金时期铁刀”,”iron knife"...iron knife 给人一种铁制菜刀的感觉。

    [ 本帖最后由 150Cr8Mo2V4 于 2009-4-10 15:52 编辑 ]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9-4-10 18:11 | 显示全部楼层

    http://www.bhf.net.cn/

    原帖由 nobeer 于 2009-4-10 10:28 AM 发表
    重量太大就是不同级别的比赛了,不公平,需要有理有节!让丫心服口服才好。


    我认为用双手带并没有失理节,都是一手半的单刃刀,都是民族传统武器。刀重都是位于1~1.6kg的黄金区间。

    3.2磅双手带更适合当代人体重。传统的2.6磅武士刀很难在有效加速积累足够的动能。双手带虽然重,但是其刀柄长且加有铁环,有效增加了双手控刀的力臂,灵活性和加速度上并不低于武士刀。唯一缺点是刀刃教武士刀短,有效攻击半径小于武士刀,刀柄较长使得后手拇指和食指容易成为被攻击目标。这一点在不影响刀身历史真实性的前提下我想不出更好的改进办法,可以用鹿皮手套在手背侧叠加缝合粗砂布。这东西很管用,尤其是抵抗拖划抹只类的动能传递。

    用砂布和石棉还有石灰弄湿了裹在草席里。如果想让武士刀当众出丑,这东西很好用。没有一定的动能这东西很难砍断。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2013-6-27 10:52
  • 签到天数: 2 天

    [LV.1]初来乍到

    发表于 2009-4-10 18:48 | 显示全部楼层
    各位高手继续啊,让我们新手多多受教。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9-4-11 20:36 | 显示全部楼层

    http://www.17808.cn/

    S5的始锻温度是1010~1066, 终锻温度大于等于900。

    871~898度淬火。

    205度回火硬度58~60,冲击韧性187j/cm^2。
    260度回火硬度58~59,冲击韧性198j/cm^2。
    315度回火硬度57~58,冲击韧性193j/cm^2。
    375度回火硬度56~57,冲击韧性212j/cm^2。

    硬度低于HRC56以后没有被工业化采用用。但如果做传统刀剑,剑身硬度一般在HRC42~45之间。

    540度回火可以得到HRC44~45的硬度。但如此硬度没有工业化先例,不知道能否实用在刀剑上。

    还有传统的覆土烧刃,只是在淬火过程中对剑身进行缓慢冷却,无法进行标准的热处理。会导致回火后刀身的弹性不足。这一点实在想不出什么好办法。或许可以用不同的导热介质来控制刀身和刀刃的回火温度,并没有试过。

    对了,中国刀的样式太多,想选一种杀伤力大又能够代表所有朝代太难了。从秦到清,这么多刀剑样式看的我头都大了。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9-4-15 22:14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9-4-15 22:19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9-4-16 17:03 | 显示全部楼层
    这几天我也在研究环首刀的发展。

    感觉汉代的内弧环首刀最具有原始的魅力,而且刀柄长度和刀重很适合双手使用。用S5做这种刀很合适。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9-4-16 21:47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9-4-17 07:15 | 显示全部楼层
    汉环首刀确实是以短柄为主的。但我更喜欢长柄的内弧式环首刀,而且从春秋时的吴越的长钩到宋斩马刀再到后期的双手带,很多种中国刀一直保留着适合双手使用的长柄。倭刀是以双手刀为代表,但不能将所有双手刀都列入倭刀家族。

    双手长刀是适应特定战场条件的必要武器。陷阵、破枪阵、配合支援火力和长矛对抗骑兵冲击,攻击半径打,冲击力强的双手刀都是必要的武器。

    我用过色雷斯的rhomphaia,和中国式双手的内弧刀曲艺同工。双手控刀可以增加挥刀时的力距。更可以把身体旋转的动能更充分的作用在刀上。1.5kg的刀砍4cm直径的铁锹把子向镰刀斩小麦,不用锋利,全凭其巨大的动能就能砍断。

    [ 本帖最后由 150Cr8Mo2V4 于 2009-4-17 07:29 编辑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