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StevenChan8693

[理论探讨] 关于国内-国外钢号的纠正!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9-4-16 22:54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9-4-17 00:58 | 显示全部楼层

http://www.xhpaper.net.cn/

楼上的同志说好喜欢Cr14Mo4V(BG-42),其实也不一定啦。这钢在顶尖的国外厂商手里,能出顶级的玩意儿,但我们的热处理,是不是也能做到?不可能吧?你花了大价钱搞到手,却无法让它“吃大力丸后变身”,那意义就不大了。

Cr14Mo4V(BG-42),其实我倒不太赞成。第一,不一定找得到,第二就算找到,也不一定保证是正品,第三,就算找到正品,价钱也一定很贵了。第四,我们业余条件下,对这么高含碳量的钢,热处理成功的概率还不太能完全保证。如果不是想要和美国特种部队残酷的操刀一样,那这个钢,不太“现实”。

我的原则还是:1.尽量找常用和常见的,容易买到正品的钢号。 2.价格上相对不贵的。 3.热处理相对简单而稳定的,成功率高的。4.在满足了上述3个条件的情况下,硬度,耐磨性,韧性等指标要满足使用要求的。

一分价钱一分货,要想马儿跑,又要马儿不吃草,是不可能的。追求完美是每个人的天性,但这也涉及到成本和难度。因此,在能满足使用要求的情况下,我们就要尽量的去降低成本,降低难度。我就一直都不太认同一些人对刀具啥都要“顶级”的。刀是武器,是冷兵器,这是刀的本来面貌。要说专业的,那就是杀人的。杀人专业的,就是军用的。我是退伍军人,曾经当过军械员,知道武器的要求是什么。——在完全满足使用要求的前提下,采用结构简单,性能可靠的设计,要尽量简化工艺(前提是不降低性能),采用工业常用的材料,便于大量生产和装备部队。最好的例子,我想就是AK47系列吧?简单,皮实耐操,还成本低廉,方便大量制造。

刀具也是一样的道理。美国佬简简单单的1095碳素高锰钢,做了卡巴1217,也用了几十年了。至今还是都竖起大拇指夸赞的。这一点上,我还是满反对一些刀具追求顶级的路线。(可能是我受中国军队传统“苏式”思想的影响吧)

4Cr13(420HC)找这个钢做一些一般日常用的小刀,还是不错的选择。淬火后组织是马氏体+渗碳体。如果您的小刀要求不是太高,这个钢也就差不多了。毕竟比3Cr13(420-J2)淬火后组织是马氏体+铁素体要强硬的多。乃锈蚀能力虽不如3Cr13(420-J2),但日常使用,还是完全没问题的。

9Cr18Mo(440C)做一些战术刀具,大型直刀,这个钢倒不错的。毕竟现在的95步枪刺刀,99伞兵刀,01武警佩刀,公安单警战刀,先锋原厂M9刺刀,D80刺刀,都是这个钢。大差差不了。不锈钢高速轴承用的也是这个钢。毕竟比较“主流”。

其实,一般生活环境下,又不是什么很极端的条件,这2种钢就基本满足使用了。

9Cr13CoMoV(AUS-10)如果您认识正规大型专业刀剪厂的人,有这方面的“路子”,那么,您也可以去托人找找这种钢。这种钢含有钴,热处理时,相对更稳定,也简单一些,对热处理的难度系数不高。成功率更高。

(我父亲是沙宣的美发师,我就问他要他们的沙宣专业剪刀的资料看了看。看到——在高端美发专业刀剪行业,常用的4种钢,分别是:7Cr17Mo,8Cr13MoV,9Cr13CoMoV,9Cr18Mo)

——我是“懒惰的家伙”,也是个“超级不锈钢控”。所以我也基本上不会去做其他钢的刀子。人懒没办法,也不太会记得去擦拭保养刀具。因此,基本上我自己的原则是:一般小刀要求不高的,4Cr13(420HC)足矣;大型的战术类刀,9Cr18Mo(440C)就行了。要是我能有办法搞到正品9Cr13CoMoV(AUS-10)那当然开心。

[ 本帖最后由 StevenChan8693 于 2009-4-17 01:02 编辑 ]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9-4-17 01:25 | 显示全部楼层
说实在的,光知道这些实在很肤浅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9-4-17 08:23 | 显示全部楼层

http://www.hseonly.cn/

用Cr12MoV冒充D2的事情太多了.不少私营模具钢公司都这么做.还有用国产的冒充进口的.所以,一般买钢材尽可能去外资公司买.比如一胜百.虽然也有些猫腻.但还是比私营要好得多.就是价格稍微贵了点.
电渣钢一般是电炉冶炼,浇铸钢锭,然后再电渣重容.道地点的厂家会在中间加个炉外精炼.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9-4-17 08:3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StevenChan8693 于 2009-4-17 00:58 发表
楼上的同志说好喜欢Cr14Mo4V(BG-42),其实也不一定啦。这钢在顶尖的国外厂商手里,能出顶级的玩意儿,但我们的热处理,是不是也能做到?不可能吧?你花了大价钱搞到手,却无法让它“吃大力丸后变身”,那意义就 ...



其实现在的热处理工艺已经很成熟了,都是有固定的流程工艺,正规的热处理厂只要按流程和操作要求来做,都应该能保证质量的。

[ 本帖最后由 阳光猪 于 2009-4-17 08:39 编辑 ]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9-4-17 08:54 | 显示全部楼层
2~3~4Cr13在阳江的时候我得到的消息是每吨减1%的铬能得到400块钱左右的“好处”,只要要求不是很严格,很多厂都这样干!有为不少小厂都是用高频炉热处理的,直接加热到900度以上扔一边风冷就行。3Cr13的硬度这样做得到HRC-52~3。
在我工作的化工厂里进口气化炉里的烧嘴材料那一栏可以看见Cr14MoV,托了点关系才能看见的东西呢~壳牌技术的玩意~我能看见的只是在烧嘴需要更换的时候可替代的国产材料~
Cr12Mo1V1比Cr12MoV难找多了~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9-4-17 09:14 | 显示全部楼层

http://www.gecbbs.cn/

Cr12Mo1V1不难找啊.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9-4-17 09:21 | 显示全部楼层
很认真的学习了,一手非常好的资料,收藏了…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9-4-17 11:14 | 显示全部楼层

http://www.djqz.cn/

原帖由 czy 于 2009-4-17 01:25 发表
说实在的,光知道这些实在很肤浅


这位刀友,我并没有招惹您的意思。真的。您这样说,有点伤感情了。以和为贵。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9-4-17 11:4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StevenChan8693 于 2009-4-17 11:14 发表


这位刀友,我并没有招惹您的意思。真的。您这样说,有点伤感情了。以和为贵。
请原谅,我说话就这麽直,我只是提个见解,这些确实不深奥,也没有探讨度,就是知道外国名的中文名再知道含量,我以前也不知道这些,后来知道了觉得也没用

[ 本帖最后由 czy 于 2009-4-17 11:46 编辑 ]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9-4-17 17:25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真辛苦了,另外请问S30V、N690它们的国标是什么牌号?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2017-5-20 21:41
  • 签到天数: 219 天

    [LV.7]常住居民III

    发表于 2009-4-17 17:35 | 显示全部楼层
    Cr14Mo4V好象含V量少了点,和BG-42完全没法比~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2017-5-20 21:41
  • 签到天数: 219 天

    [LV.7]常住居民III

    发表于 2009-4-17 17:3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StevenChan8693 于 2009-4-16 15:03 发表
    因为我高速钢这一块,手头一份2008年度的机加工行业资料显示,在工业上,三个主要牌号的普通高速钢在中国市场的比例分别为:W18Cr4V——16.5%,W6Mo5Cr4V2——69%,W9Mo3Cr4V——11%。
    从资料看,W6Mo5Cr4V2的 ...
    好象市面上的大部分都是4342,W6较少~
  • TA的每日心情
    慵懒
    2013-6-25 13:49
  • 签到天数: 1 天

    [LV.1]初来乍到

    发表于 2009-4-17 19:3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czy 于 2009-4-17 11:42 发表
    请原谅,我说话就这麽直,我只是提个见解,这些确实不深奥,也没有探讨度,就是知道外国名的中文名再知道含量,我以前也不知道这些,后来知道了觉得也没用

    我倒是觉得知道比不知道要好谢谢楼主的注释,收了。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9-4-17 22:0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saisai113 于 2009-4-17 17:25 发表
    楼主真辛苦了,另外请问S30V、N690它们的国标是什么牌号?


    粉末钢S30V,目前国内还没有制造过。因此没有国内对应的牌号。也只能美国进口了。
    至于奥地利的N690,从化学成分上对照,我国的“新型航空用”高级高碳不锈钢9Cr17MoVCo就是了。但这个钢,估计现在还在实验室里的阶段吧,因为市面上根本就搞不到的。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9-4-17 22:0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BG-42 于 2009-4-17 17:35 发表
    Cr14Mo4V好象含V量少了点,和BG-42完全没法比~


    按照化学成分对比的话,要完全符合BG-42,那么国内牌号就应该是Cr14Mo4V1了。(钒含量1%左右)
    但是国内根本就没有Cr14Mo4V1这个牌号,被用于顶级塑料模具钢,高温不锈钢轴承钢的最高级牌号,也就是Cr14Mo4V。
    因此,在无法完全满足“成分最接近”时,根据“易获得”原则,Cr14Mo4V也几乎可以看成是BG-42的对应牌号了。
    就像是美标420和日标420成分也有一点不同的。我们就将就一下拉。嘿嘿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9-4-17 22:2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StevenChan8693 于 2009-4-16 15:03 发表
    因为我高速钢这一块,手头一份2008年度的机加工行业资料显示,在工业上,三个主要牌号的普通高速钢在中国市场的比例分别为:W18Cr4V——16.5%,W6Mo5Cr4V2——69%,W9Mo3Cr4V——11%。
    从资料看,W6Mo5Cr4V2的使用比例达到69%(都非常接近70%了)。


    您这份资料应该是正规冶金行业官方的产量统计。也就是各大主要正规钢铁厂的产品。

    这个统计与市面上能够见到的高速钢实际情况还是有很大区别的。这就和牛奶加三聚氰胺几乎是一样的道理。

    实际的情况是,即使像哈尔滨第二工具厂这样的大型工具生产厂家,从2000年以后,主要高速钢工具产品就几乎全部换成了W4材质的。少数定制或出口产品才使用W6或W9的材质。
    请注意,这不是偷工减料,而是公开而合法的行业实际情况。

    至于私营小厂,小作坊等,使用W2,W3,“低合金高速钢”,重熔铸造高速钢,等等就更不可能进入统计了。

    其实,您的资料里面M2占70%并没有错,早在80年代,M2就已经成为我国产量占主要比例的高速钢牌号了。
    不过,这些产量中间觉大多数用于工艺装备,大型设备,机械加工等大规模重工业领域,早已被各个国有大型企业使用了。再就是制成工具模具产品出口了。而市面上可以购买到的高速钢,真正的M2或者其他牌号比较好的高速钢确实是少数。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9-4-17 22:3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阳光猪 于 2009-4-17 08:35 发表



    其实现在的热处理工艺已经很成熟了,都是有固定的流程工艺,正规的热处理厂只要按流程和操作要求来做,都应该能保证质量的。


    从我的体验来看,似乎并非如此。
    热处理的工艺参数是很多的,流程也比较复杂。
    就以CR14MO4V来说,就需要经过:预热,保温,淬火,一次回火,二次回火,三次回火,冷处理,补充回火等工艺。

    每一流程的温度,保温时间,处理介质,都可以进行优化选择,反复搭配。

    甚至不同用途,不同硬度要求的情况下,处理流程和处理温度也都可以重新进行优化配置。

    仅仅设置简单的20度温度差距,再加上这些流程的排列组合,足足可以有几百种不同的搭配组合方式。即使去除掉那些明显不合理的搭配,那也就几十上百种组合了。这时候就需要大量的试验加以经验判断了。

    又如何敢说工艺成熟,有固定的流程呀。

    何况,钢号,钢种又是多的不行,即使是CR12,CR12MOV,D2,SKD11这些成分接近的钢号,都各有N多种不同的处理流程。仅仅我知道的,SKD11,经过优化配置后的不同需要下常用的热处理流程就有6套。

    如果查找历年来热处理方面的研究文献就可以发现,每年都有大量的热处理改进工艺。很多老牌号的钢材都可以采用新的热处理工艺而获得优良的性能和全新的用途。
    我曾经发帖子关于60SI2MN采用高强韧化热处理方案,可以处理到HRC61以上作为模具钢使用就是这方面的例子。同样,BUCK公司处理420,其优势显然不仅仅是设备先进温度准确,他们同样有自己经验总结的处理流程。

    所以我认为,热处理还是很复杂很重要的。
    确实,在最常见的手册上都可以查到各种钢材的热处理流程,但是那些流程是最原始最常见最大众化的处理流程。
    现在多数工具刀具制造厂家都采用自己经验总结的热处理流程,同时还有很多新的好的热处理流程被研究出来。怎样推广这些技术知识,是提高刀具工具材料性能的一条很有效的途径。

    [ 本帖最后由 刀仙袁氏 于 2009-4-17 22:41 编辑 ]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9-4-17 22:4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AC米兰 于 2009-4-16 14:37 发表
    既然是做热处理的.那就应该仔细看看钢材的成份再下结论.
    比如440系列和9Cr18系列,ATS34,154CM,BG42和Cr14MoV,Cr14Mo4V等等.只知道照本宣科是没意义的.
    其他的9Cr13CoMoV——AUS8(10A)按照楼主这么严格的标准, ...

    个人觉得,与154CM最接近的,是我国在1976年上钢五厂的厂标牌号:CR15MO4,而CR14MO4V应该和BG42更接近一些。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9-4-18 00:30 | 显示全部楼层
    刀仙袁氏同志对于热处理的说法确实是非常正确的,一阵见血。
    高韧热处理,多次回火,2次淬,深冷处理,表面高频淬火,等等先进的热处理/冷处理方法都被开发出来。比如一个液氮处理,有人做完后,钢材韧性大增,但有人做完后却发脆。冷却速度等因素,确实是很精细的事情。
    传统的正火——局部淬火——1次回火——2次回火,也就是一般大众能在手册里查阅到的大路资料。
    因此确实在热处理方面,外国顶尖的厂商们一定有自己先进的方案和工艺流程。
    看看一个420HC,BUCK玩的是熟门熟路,我们拿着个4Cr13就是怎么按照传统流程都做不到它的硬度和韧性指标。
    所以也是我怕用好钢的原因。即使是Cr14Mo4V,到了手里后,能不能搞出人家的水平,其实自己是知道不可能的。
    一块9Cr18Mo,几乎完全接近440C的料子,就是里面的莱氏体组织,就足够让我头大了。热处理后如何应对粗大的1次渗碳体也没底。硬度是到了,但韧性呢?就是不够。
    所以还是搞一些对热处理要求相对简单的,难度低的,稳定的钢来的现实一些。这样也相对容易“驾驭”。

    哦,您说的CR15MO4现在到是找不到了。现在CR14MO4能找到。应该是现时最接近154CM和ATS-34的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