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sand

[摄影作品] 《观片 品镜 问道今夕》个人手札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0-4-18 02:13 | 显示全部楼层
在佳能全线变焦镜头当中,这只老镜皇是公认的色彩方面“德味儿”最重的一只,前镜组带着一层厚厚的深蓝色镀膜,一眼望去安静、沉稳,极吸引眼球。由于采用老式含铅玻璃镜片,发色厚重、考究,红色和蓝色表现突出,在实际使用中能够明显感受到在暗部会泛着暗暗的蓝色,拍出的片子冷暖对比方面非常强烈,画面立体感强。全程恒定F2.8光圈,决定了它的体积和重量都不可小视,以至于装在350D上头重脚轻的感觉异常明显。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0-4-18 02:13 | 显示全部楼层
从网络上搜集的资料中显示,这只镜头28mm-50mm的锐度堪比定焦,在实际使用中确实如此,2.8光圈全开时拍出的片子已经很锐了,收至3.5时,景物有“破屏而出”的感觉(数码时代了,偶都是在屏幕上看PP),但是50mm至70mm间,画质和锐度明显下降,让人多少有些无法相信是同一只镜头的表现。因为是红圈头,镜头使用了USM超声波马达,支持全时手动对焦,操作快捷、方便,对焦奇准,该有的它全有了。28mm端筒形畸变比较明显,但成像依然可圈可点。70mm时画质虽然有下降,但是在光线好的情况下,进行中焦距抓拍还是很不错的。
我始终认为这支镜头属于“万金油”,远交近攻兼顾,用于扫街、抓拍、纪实等方面很方便,但拍摄大场景的风光以及真正的长焦作品却略有不足。截止目前,仍然有不少佳能拥趸出掉后来的24-70/2.8L满世界在找已经停产多年的它。总之,它是全画幅的标准变焦,我认为一定要清楚它的设计定位,才能够用好它。它不会让你失望的,曾经的“镜皇”称谓,它担当得起。




后来,由于当时搭载的机身是EOS350D和EOS50D,广角端缺失严重,又因为考虑到要升级其他器材,还因为它太大、太重等等种种原因,我将他出掉了。但是这只镜头至今仍然很吸引我,让我非常怀念它,没准哪天又收一只回来也不一定,因为我还给它留了一片B+W 77mm的UV镜呢,哈哈~!此为后话了。



EF28-70/2.8L USM  完结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0-4-18 02:14 | 显示全部楼层
佳能百微

是的,佳能百微,它的全称应该是:EF100mm/2.8 macro USM,严谨地说,它是佳能EF镜头的第二代百微,在它之前,EF镜头群中有一只百微,与它的区别是没有搭载环形USM超声波马达,因此不能在现在红圈百微推出后将其称为“老百微”! 它并不老,而且并没有因为红圈百微推出后立即停产。这一点我想有必要阐述清楚,否则会闹笑话的。

在初学摄影时,总想什么镜头都收集全,以备不时之需,作为初哥,我感觉自己拍摄一些花花草草用百微还是很专业的,所谓术业有专攻嘛,这就是当时购入它的原因。

微距无弱旅,佳能的百微这这方面依然堪称代表。三个镜片组采用了浮动式对焦设计,从而解决了对焦过程中镜筒不会因对焦随之伸长和缩短,对于微距镜头来讲,这一点很重要。因为在拍摄昆虫题材时,伸长的镜头会吓跑你的拍摄主体,这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内对焦”。
由于搭载了环形USM超声波马达,对焦安静、准确、迅速,这一点也很重要。因为所有微距镜头在设计时都要考虑在近距离、浅景深的情况下进行准确对焦,那么对焦行程会被设计得很长,是的,比一般镜头的对焦行程都要长,如果没有超声波马达的驱动,对焦会很慢以至于丧失拍摄的最佳时机。这也就是我当时对腾龙90微之后选择这只百微的主要原因。它149mm的工作距离以及1:1的放大倍率使野外的微距拍摄变得乐趣多多,但在室内题材同时又搭载在APS-C画幅机身的时候,也许我不会推荐它。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0-4-18 02:14 | 显示全部楼层



它的成像风格是典型的微距镜头风格,近距离拍摄时,焦内极锐,焦外景散也不错,但场景稍大、背景杂乱时,焦外的二线性比较明显。我一度也拿它当做外拍人像镜头,2.8的光圈可以获得比较高的快门速度以及较为良好的焦外景散。但是,也许因为它太锐了,用来拍MM时会拍得纤毫毕露,皮肤缺陷也会变现得异常明显,所以一般情况下别拿去为MM拍照,会挨骂的。也可能是因为它太锐了,所以百微落得一个“傻锐傻锐”的评价,可反过来说,作为微距头,它不锐行吗?所以,最好还是将它用作本职工作吧。
由于折腾了一段时间,发现自己涉及真正意义上的“微距摄影”题材很有限,最终,我还是告别了它。


佳能百微完结

后期预告:适马30/1.4  佳能EF16-35/2.8L II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0-4-18 02:15 | 显示全部楼层
适马APO AF 30 mm F1.4 EX DG HSM

当初购入适马30/1.4是为了解佳能EF35L的毒,这只镜头是目前为止我最喜欢、最怀念的一只镜头。
因为当时使用350D,在使用过50/1.8 II感觉在室内拍片有些玩不开的前提下,进的它。它是为非全幅机身专门设计的数码标头,也是我第一只适马镜头,当时网络上对30/1.4的跑焦问题讨论得沸沸扬扬时,我却毅然决然地从网上购入了一只。它没有让我失望,甚至开始慢慢喜欢适马这个品牌了。





62mm的口径,前镜组绿油油的镀膜,小巧、紧凑的镜身设计,加上使用了非球面镜片、SLD、ELD(超低色散镜片)的使用,能够有效抑制色差,我在逆光拍摄时,几乎没有发现过这只镜头出现眩光和鬼影,完美。它搭载着适马的HSM超声波马达,虽然与佳能的USM相比还是有一点点差距,但那差距是微乎其微的,在暗光下对焦依然能够准确迅速,而且极其安静。相当于135画幅48mm的焦距以及1.4的最大光圈,决定了它在暗光下的拍摄实力,称其为“暗夜之眼”也不为过。1.4光圈全开已经很锐了,同时拥有了梦幻般的焦外,色彩还原比较真实,没有副厂镜头常见的偏黄。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0-4-18 02:15 | 显示全部楼层
由于它的焦段设计合理,在非全幅机身上,解决了标头使用中视角偏窄的问题,在室内拍摄开始变得游刃有余了,即便是在室外,它依然表现稳定,不但大光圈表现完美,拿来拍摄小光圈的风光片的图像质量依然非常漂亮。其搭载在APS-C画幅上45°的视角,配合F1.4的大光圈,拍出的人文、小品都极具空间感。






2K多价位的镜头,真的能够达到万元左右的EF35L这只佳能原厂牛头的品质吗?大多数时候可以,但还是有差距的。从色彩和层次感而言,在APS-C画幅机身上,差距微乎其微,那么差距在哪里呢?我在这里告诉你,那就是最近对焦距离了。适马这只30/1.4最近对焦距离为40cm,而佳能原厂的35L则能够达到30cm,千万不要小看这10cm的差距,在拍摄静物、小品的时候效果就不同了。不过,瑕不掩瑜,这个价位的镜头,这般优秀的表现,你能拒绝它的诱惑吗?写到这里,我又开始怀念它了……



适马APO AF 30 mm F1.4 EX DG HSM 完结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0-4-18 02:15 | 显示全部楼层
卓越奢华的超广角变焦镜皇:EF16-35/2.8L II USM

能够同时拥有超广角和标准视角的两只镜皇,对于我来讲,曾经是一个根本达不到的梦想,没错,我确实实现了!晕吧?这段日子几乎让我真正尝试到几乎器材党的痴迷,但是很短暂。




这只超广角镜皇是最新的第二代,价格更高,体积更大,份量更重。经过重新设计的镜头结构,居然夸张到82mm的滤镜口径,太变态了。全镜完全采用环保型玻璃镜片制造,广角端畸变控制非常好,我讲的是桶形畸变,不是透视变形,这是两个概念。从网络上得到的资料是比第一代16-35/2.8L色彩稍微淡一些,不过从实际使用上来看,这种变化几乎感觉不到。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0-4-18 02:16 | 显示全部楼层


全程2.8恒定光圈,画质很好,分辨率极高,色彩浓重、艳丽,颇有德头风范。全时手动对焦,变焦和对焦的手感都颇为顺滑,内变焦设计,全镜长度不会随变焦而改变,作为新一代超广角镜皇,不必多说,肯定还是USM超声波马达,甚至还搭载了高速CPU来驱动整个对焦系统。2片UD超低色散镜片以及3片非球面镜,优化的镜片镀膜和镜片位置有效抑制鬼影和眩光,圆形光圈带来出色的焦外成像。全镜的密封性能很好,佳能做了防滴水设计,镜头后端与机身交接部位甚至有橡胶密封圈进行相应的防护,可谓周到。成像方面,16mm的超广视角能够尽情容纳你所想纳入的一切景物,不但极富视觉冲击力切画面细腻、层次丰富,35mm端拍摄小品和纪实、人文类题材游刃有余,光圈全开很锐,完全不必收缩光圈,在35mm端使用2.8拍摄时甚至能够找到35L的感觉。从C家来讲,目前除了14L II和24L II两只定焦以外,超广角的再也无人出其右。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0-4-18 02:16 | 显示全部楼层

http://www.cnsohot.com.cn/

而且,16-35/2.8L II USM的镜身设计聚集了佳能广角镜头所能运用的所有技术,全程28cm的最近对焦距离,以及0.22倍放大倍率,常常可以当做微距镜头来使用,而且细节、锐度、色彩均很完美,真是太可贵了。


这幅与前帖中百微的一幅图是同一天拍的,那幅中的桃花是百微,这一幅,真的是16-35/2.8L II所摄。





这里不妨说说机身与镜头的搭配。如16-35L及28-70L两只镜皇乃至XXB甚至百微,搭载在APS-C画幅机身上,由于CMOS的面积相差一半,在色彩的层次、景深的表现以及焦外的虚化等等决定画质的关键因素都打了不小的折扣,这一点,在我后来将机身升级到EOS5D MARK II之后,感受颇深。无奈之余,即感叹道:“它们为全幅而生,我等,为全幅而死……”










EF16-35/2.8L II USM 完结、战国时代结束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0-4-18 02:16 | 显示全部楼层


帖子写到这里,不得不说说为何将前面的数个镜头同时拥有的日子称为“战国时代”。
在同时拥有多台机身、多达近十枚镜头的日子,幸福吗?不幸福!那段日子现在回想起来真的是异常狂热,而且异常浮躁。为了众多个所谓“不时之需”,搜集各个焦段、各种功能的镜头,心态不成熟,导致器材怎一个“乱”字了得! 每遇到外出拍片,总得冲着一堆器材发呆,愁的是不知道自己需要哪个、舍弃哪个……而往往带一大堆又重、又沉的镜头出去,拍摄时用了这个又想换那个,最终草草收场,哪一只镜头也没用好。现在回过头去想想,不禁莞尔。
还好,那段日子持续了不到一年,已经过去,回归本质吧。淡定、淡定、还是淡定!

战国时代终结
下期预告:聊聊单反备机 佳能博秀 G7、松下LX3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0-4-18 02:17 | 显示全部楼层
佳能博秀-G7




玩摄影的人,大多喜欢给自己的器材库中添置一台单反备用机,也就是一台高素质一体化数码相机。G7就是我曾经的一台备用机。它的优点有很多:金属外壳、比较漂亮的外形(复古的旁轴式机身设计曾经让我异常痴迷),较大的变焦比,能够与镜头联动的取景框、不错的成像质量、有别于其他DC的数码变焦效果(数码变焦后画质也非常牛)、很实用的IS佳能专利防抖……最重要的是能够与我当时的主力机身-350D通用相同型号的电池。它一度是我的EDC (Every Day Carry),我每天都携带者它,在5.12地震之后甚至还拍过一组纪实片子。



摄于2008年“5.12”大地震过后第三天


不过,它的缺点也很明显:相对于普通DC来说,他的块头有些大、份量有些重了;35mm的广角端往往感觉有些不够用,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慢慢开始喜欢广角了,那个时候我还没有16-35L呢;另外就是画质了,虽然它在DC中算是出类拔萃的,但是总觉得它出片缺乏立体感,画面比较“平”,而且ISO设置为400时噪点比较难看。但这些不能成为我舍弃它的原因,只是在某日使用后不甚挂住了我的手指,随着手臂的大幅摆动,他“飞”了出去,重重跌落在水泥地板上……呜呼~! 别了,G7!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0-4-18 02:17 | 显示全部楼层
松下 DMC-LX3

这款机型真的太火了,从2008年7月发布至今,价格依然坚挺,到现在为止还是很多影友的第一选择。我也选择了它!
选择它的原因,是被它的便携性能、参数和画质彻底迷倒。24mm的超广角、真正16:9的CCD、广角端2.0-长焦端2.8的光圈值,很高的宽容度、高清视频功能的加入,几乎样样都做到了DC的极限,时值2010年的今天,依然有很多指标没有被后来者打破,在当今数码产品飞速研发的时代,LX3简直是个奇迹!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0-4-18 02:17 | 显示全部楼层
说到它,不得不说说它的镜头。相当于135mm相机24mm-60mm这个焦段非常实用,从超广角大场景到小品、微距、特写,它几乎样样都能做到最好。如果喜欢纪实题材,用LX3的24mm去试试盲拍吧,一定好片如潮。镜头上标注的徕卡“SUMMICRON”标志不可小视,SUMMICRON序列下最有代表性的就是徕卡的“七枚玉”了,LX3上面8片6组的镜头结构居然采用了4片非球面镜片,非常好的修正了像差,而且圆形光圈居然使如此之小的机器能够拍出圆形的焦外光斑,太赞了!松下专利I.O.S防抖配合F2.0的大光圈在暗光下拍摄时保证了完美的画质。







LX3在ISO 400时噪点并不明显,对比佳能G7,它的优点在于噪点呈颗粒状,这样下来使用较高的感光度拍摄出来的片子即使有噪点,但会有一些胶片感。再加上松下与徕卡合作的这款机型时设置的机身算法将出片的色彩搞得颇有徕卡特有的色彩倾向,对蓝色、红色等暗色调的表现淋漓尽致,黑、白反差到位,冷、暖对比强烈,色彩浓郁,图片效果很有立体感,出片几乎不用做什么调整(再调就过了,确实够狠)!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0-4-18 02:18 | 显示全部楼层






LX3基本上具备了单反备用机的所有优点,画质好、色彩棒、快门时滞短、菜单操作便捷等等等等。因此我一度考虑给它装配一只松下原厂的24mm外置取景器,培养自己镜头感的同时也让它看上去更专业,无奈外置取景器的价格居然高达1600大洋,实在太贵了,就此打住吧。




单反备机完结
下期预告:淡定品镜,追求极致
侃侃“三镜走天下”的最佳搭配
手动镜头即将出场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0-4-18 02:18 | 显示全部楼层
淡定品镜,追求极致
侃侃“三镜走天下”的最佳搭配


梦里探花,终被所困,迷死人的中长焦135L




依稀记得网上的若干空穴来风,讨论的主角就是佳能EF135/2L USM,这个讨论N年前就已经开始,内容大概是它要推出第二代产品,需要改进的内容也已开出菜单,诸如改变镜头结构,更好地消除紫边、加入IS防抖等等。我倒从来不太考虑这些问题,作为佳能定焦大三元之一的135L,即使它不升级,也根本不会差到哪里去。假设佳能进行相应的跟新,作为前一代产品,它所受到的赞誉已经足够让它成为我的选择对象了。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0-4-18 02:18 | 显示全部楼层

http://www.yyxfm.com.cn/

第一次见到它的感觉,有些与第一次见到XXB的感受相仿,诧异于它的小巧和轻便。简直有些不相信所谓“空气手术刀”般的成像风格能够来自于如此小巧的它,与16-35L放在一起简直如同孪生兄弟,个头差不多,但它更轻巧。它的参数是135mm,F2.0啊,看来定焦镜头确实节省很多空间。



72mm口径,USM超声波马达,较大的前镜组确保了足够的通光量,上机试拍才知道它轻巧的外形掩盖了它强悍的本领,2.0的光圈足够锐利,出片色彩沉稳、真实、浓郁,空间压缩干很强。USM马达驱动下的镜组对焦极快且悄无声息。拍出的画面,极轻易就将主体脱离纷乱嘈杂的环境,焦内真的宛如空气切割般的锐利无比,而焦外似烟雾抑或液体般温润柔软,虚无缥缈,所谓大光圈长焦距定焦镜头特有的空气切割感一览无余。这样的成像质量搭配平实的价格,是佳能所有红圈定焦镜当中最具市场竞争力的一款产品。与XXB一样,N家目前也没有相应的产品来与之抗衡。


世界人民大团结万岁!




职业影人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0-4-18 02:19 | 显示全部楼层
浴火重生




自从一不留神被某毒枭的135L毒倒(阿门,千万别让他看到……),我这样立场不坚定的人立刻就根据它的成像质量、色彩风格、体积、价位做出判断,是时候出手了。相对于XXB,它的优缺点都很明显,有点是小巧、隐蔽(这一点在扫街、拍摄人文片的时候太重要了),成像好,适合人多的时候抓拍,比如扫街,因为这样一只镜头别人根本看不出来它是长焦;缺点就是定焦,变焦基本靠走。当然,我个人更加看重它的优点,定焦镜头是需要踏踏实实的心态来体会的。于是,我的XXB告别了我,取而代之的是135L,一路用下来感觉我的选择是对的,在暗光下它依然强悍,甚至在搭载了1.4倍增距镜的情况下,成像依然好于XXB。定焦,确实是个毒坑,让你不得不往下接着跳!







EF135/2L USM 完结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0-4-18 02:19 | 显示全部楼层
想说爱你不容易,适马50/1.4




所谓“洗尽铅华始见真”,当N只镜头来来去去成为过眼云烟之后,开始为自己选择除了16-35/2.8L II、135L之外的中焦镜头了。当时映入眼帘的就是那只刚上市的适马50/1.4,全称叫做SIGMA AF50mmF1.4 EX HSM 。当时选择它的原因有两个,一是希望当年对适马30/1.4的好感接着延续下去,二是在网上看过N个测评,对适马50/1.4的好评如潮,从测评提供的片子来看,它在焦外的呈像要好于佳能原厂那只EF50/1.4 USM,在大光比下紫边抑制也要优于C/N两家原厂的50/1.4,于是,就毫不犹豫地拿下了它。





由于它也搭载了适马的HSM超声波马达,对焦速度是没有问题的。但是这次,我终于没有逃离跑焦的魔咒,杯具啊!最大的悲哀是我与供货商联系,前后共更换了三只镜头,每只都跑焦,且每只的跑法均不同,以至于当时对适马这个品牌产生了极大的抵触情绪。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0-4-18 02:20 | 显示全部楼层

http://www.rzdsb.cn/




作为目前市场上价格最高的自动对焦标准镜头来说,它并不是一无是处的,客观地讲,作为副厂镜,它确实在很多方面做到了质的超越(这里指的是超越原厂)。首先是将光圈叶片设置为9片(佳能EF50/1.4为8片),这使它能够获得更好的焦外效果和更加圆的圆形光斑;其次是将口径扩至77mm,也是目前标准镜头中最大口径的,使其获得了更好的通光量;第三是改变了之前原
厂标头普遍采用的镜片结构,完全是全新的光学设计镜组由6组7片增至6组8片,使之产生更好的呈像。
不过,不知道是我倒霉,还是适马的个体差异太大,总是我过手的三只此镜,在色彩方面的表现和对焦方面的表现都差强人意,于是,我不会向身边的朋友推荐这只镜头。





适马50/1.4 完结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0-4-18 02:20 | 显示全部楼层
有感于徕卡的暗部魅力:徕卡R60/2.8 macro



这是我入手的第二只比较经典的中焦镜头,考虑到当时比较缺乏中焦镜头,而且自己的拍摄题材在这一段时间内小品比较多,最重要的是R60可以兼顾微距拍摄,因此在朋友的推荐下,我入手了第一只手动镜头:徕卡R60/2.8 macro。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