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dingjin

城市停水时大小便如何处理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0-5-18 11:57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 TA的每日心情
    擦汗
    2013-6-26 19:17
  • 签到天数: 2 天

    [LV.1]初来乍到

    发表于 2010-5-18 17:54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 TA的每日心情
    擦汗
    2013-6-26 19:17
  • 签到天数: 2 天

    [LV.1]初来乍到

    发表于 2010-5-18 17:58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0-5-18 18:11 | 显示全部楼层
    到山里搭一窝棚,那里可以随地大小便。
    留在城里的人大小便交给物业,物业交给化粪池,化粪池交给细菌做液化处理。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0-5-18 19:19 | 显示全部楼层
    撒到一个坑里面,然后用土埋掉。
  • TA的每日心情

    2016-3-16 08:34
  • 签到天数: 54 天

    [LV.5]常住居民I

    发表于 2010-5-18 19:29 | 显示全部楼层
    停水后,国标的排泄物的处理方法如下:将排泄物排入预备好的保鲜袋,报纸,塑料袋中,放阳台暴晒至干燥后储存作为燃料备用
  • TA的每日心情
    慵懒
    2018-6-16 23:07
  • 签到天数: 34 天

    [LV.5]常住居民I

    发表于 2010-5-18 20:17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0-5-18 23:38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21楼方法挺好的, 但在农村比较适合, 如果城市有合适的地方, 其实也是可以的, 大家可以找找以前有农村推广沼气的一些农业科技节目, 我看过一些, 做一个家用的沼气池并不难, 一些砖, 水泥, 就可以搞定, 是一个半球型的窖, 中心点订一个桩, 连一个合适长度的绳子, 这个绳子就是半球的规矩, 就是开始挖坑比较耗体力, 看过节目的就知道我说的了, 动手能力强一些的基本都可以自己建一个. 据说这个技术是我国一个农业专家发明的, 用最简单有效的方法就可以实现.

    粪便变沼气, 干净卫生, 还可以当作能源生火作饭, 确实是好办法, 但是受周围条件所限.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4-8-12 10:16
  • 签到天数: 2 天

    [LV.1]初来乍到

    发表于 2010-5-19 08:00 | 显示全部楼层
    收集好自家的大小便,下楼倒到化粪池里.(每幢居民楼附近都有化粪池的)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2013-8-19 08:39
  • 签到天数: 1 天

    [LV.1]初来乍到

    发表于 2010-5-19 09:20 | 显示全部楼层
    还是塑料袋吧。扎好口,埋到地下。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2013-6-27 11:50
  • 签到天数: 2 天

    [LV.1]初来乍到

    发表于 2010-5-19 13:30 | 显示全部楼层
    老式马桶带盖的,绿化带挖个坑一埋,算你绿化祖国!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0-5-19 18:49 | 显示全部楼层
    直接移开排污管道的盖子,拉完了再合上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0-5-19 22:48 | 显示全部楼层
    20楼说的对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0-5-23 12:59 | 显示全部楼层
    那种大桶的空油漆桶 有盖子 可以防臭 坐马桶应急应该很好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0-5-23 13:01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吧 有个法子的 就是每幢房子都有化粪池的 都有小口的 那上面做个临时厕所很好的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3-6-26 16:21
  • 签到天数: 1 天

    [LV.1]初来乍到

    发表于 2010-5-23 23:23 | 显示全部楼层
    掀开下水井盖,用橘红色帷帐围上,插一牌子:danger!戴一工程盔,光明正大的便便。便完撤收,顺手摸摸围观萝莉,说:叔叔也不容易~~~~~~~~·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3-6-26 16:21
  • 签到天数: 1 天

    [LV.1]初来乍到

    发表于 2010-5-23 23:26 | 显示全部楼层
    要不就在公园,月黑风高的时候潜伏过去。用这个板块那个牛13的万能军锹挖一坑,便完做好被覆,再插一牌子:地雷!
    不是为了吓唬别人,是为了提醒自己不要在一个地方重复布雷。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6-4-24 01:00
  • 签到天数: 20 天

    [LV.4]偶尔看看III

    发表于 2010-5-24 19:43 | 显示全部楼层
    挖个坑吧
    想想古人是怎么做的~~~哈哈~~~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2014-1-1 20:26
  • 签到天数: 1 天

    [LV.1]初来乍到

    发表于 2010-5-31 16:38 | 显示全部楼层
    自然降解
  • TA的每日心情
    擦汗
    2015-1-4 23:41
  • 签到天数: 7 天

    [LV.3]偶尔看看II

    发表于 2010-5-31 22:43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是较长时间危机的话还是要看政府了,各户天天把马桶拎到外面让粪车拉走

    旧中国城市里粪霸收马桶是很来钱的

    转一段,《霓虹灯外—20世纪初日常生活中的上海》节选

    唤醒城市的人们

      上海是二十世纪上半叶世界上最现代化的城市之一,但与此不相称是大部分市民家中没有卫生设备。上海是最早有电、煤气、电话以及其他现代化便利的城市之一,但是直到这个城市发展的鼎盛期即二十世纪二十至四十年代,家庭厕所对于大部分居民而言仍只是一只木制的马桶,这一点基本上与偏僻的内地乡村没什么两样。倒马桶不仅是一项令人讨厌却又无法逃避的日常工作,而且成了都市生活清晨的序幕。

      所有的马桶虽然并不完全相同,但基本是相似的:木制的,鼓形,大约十六英寸高,直径约一英尺,顶部坐圈为一英寸半宽的木边,一条铁质或黄铜的圆环固定住桶身,圆形的木盖上挖两只半圆形的凹槽以便捉取。马桶内内外外刷满了桐油以防渗漏及确保能长期使用,一般都漆成紫红色或金黄色。

      由于马桶是日常生活的必备品,往往作为妇女的陪嫁物。在这层意义上,马桶就好象诸如如今上海新娘的陪嫁物品彩电一样,但是更加不可或缺。马桶作为陪嫁物时,里面装了红蛋,象征并祝愿新婚夫妇能早日生育(尤其是男孩)。精美制作的马桶环绕着镀金环,桶身和桶盖上还描画着龙凤图案。这种马桶有时成了偷盗的目标。

      城市里所用的马桶尺寸一般是乡村的三分之二。尺寸的缩小显然与城市的居住状况有关。那些没有卫生设备的里弄房子(例如老式里弄房子)也没有一间空余的房间或者一点空间来建造厕所。因此马桶必须是小而轻巧的,以便于安放。大多数家庭将它置放于并不宽敞的寓所中硬挤出来的地方。通常是在房间的角落,悬挂的棉布帘将之隔成隐秘的一角,或者在家具的背后。有时,楼梯下面呈三角形的空间也会被用作“马桶间”。

      如果附近有一所公共卫生间的话,男人们多半会去使用,这与乡下的情况差不多。但是事实上附近的公共卫生间也并不方便,因此小小的马桶就成了每个家庭成员的必用之物。一项很重要但令人讨厌的家务就是在上半夜将马桶放到后门外去,由收粪工负责将它们倒空。收粪工通常在四五点钟到达,天还未亮,此时大部分人仍在梦乡。拖着黑色的有着两只红色车轮的粪车,收粪工进入里弄,喊着:“倒马桶!倒马桶的来了,倒马桶!”有时他摇着铜铃。声音划破了里弄的宁静,常常引起了一阵阵的鸡鸣。

      根据都市管理规则,每辆粪车都有指定的收粪区域。尽管大多数家庭备有两只马桶,隔日交替使用(这样总有一只干净的空马桶),但是万一收粪工有一天没来,这就意味着要使用昨日未清洁的马桶,也就是说家里会有两只不干净的马桶,这显然是一件令人不舒服而且不卫生的麻烦事,尤其是在上海炎热潮湿的夏天。一个能为别人着想的收粪工会意识到这一点,在离开之前往往会大喊一声:“(我要)走啦!不回来了!”这时,常常会看到一位睡眼惺忪的家庭主妇,穿着睡衣,从门后探出脑袋答应道:“等一歇!”然后,急匆匆地提着马桶向粪车走去。

      半个多世纪以前,一位作家用幽默的语调描述了这一场景:“大家小户,形形色色的马子。横七竖八,散兵线般陈列里巷中,如开‘马桶展览会’,猗欤盛哉!”欧尼斯特·海普那( Ernest Heppner ),一位战争时期居住在上海的 犹太人,回忆起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在上海的生活:“虹口(卢注:虹口有很大的犹太人居住区,里面也住着很多普通的中国人)的房子很少带有厕所。大多数房子的入口处往往放着一只马桶。每天清晨,一个苦力推着一部车子,一边嚷嚷,一边挨家挨户地来倒马桶,以用作肥料”。实际上,直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上海几乎有一百万户石库门房子的居民还在演绎着与民国时期差不多的收粪故事,原因很简单,他们的家庭厕所仍然是“亲爱的马桶”。作为城市生活的一部分,一个六十或七十年代出生的人,看见的是与其祖父母半个世纪前所见几乎相同的里弄场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晚期上海的一个居民开玩笑似地用“壮观”两字描述那个时代的景象:上百只马桶摆龙阵似的曲曲折折地从弄底一直摆到弄口。住在沿街面房子的住户,甚至就将马桶放在昏暗的路灯下的街道旁。

      收粪是“末等生意,头等利息”,每月服务所得的报酬为两角。这还不包括每个月底人们付给“倒老爷”的小费,“倒老爷”是大家开玩笑给收粪工起的绰号。这个绰号反映了人们对于这位每天清晨出现在后门满身臭味却又相当重要的人物复杂矛盾的感情。这一职业也是从交易和竞争中得来的。为了能够当上一名“倒老爷”,大约需要孝敬 100 元钱给“粪头”,由他决定是否雇佣。一旦被批准成为收粪工,将得到一辆粪车,在所指定的区域就有了收粪的权利。每月的薪水由老板支付,而更重要的收入是小费。只要收粪工不违反规矩,切记不能晚于早晨八时收粪和不得在未经许可的区域工作,那么他的工作将会是稳定的,一般不会受粪头换人的影响。事实上,他甚至可以将这个位置传给他的儿孙。但是真正的利润属于老板。所有的粪车都集中到船码头,在那里羼入同粪便几乎等量的水,然后以每车一元钱的价格卖给农民。在中国,粪便一直被视作是最好的肥料。每天一大早,农民们驾着船来到上海。“每天,小船运载着粪便从上海驶往乡村,在那里农民正等着肥料,将之贮存于巨大的陶瓶中,直到给农作物施肥的时候,”一张关于虹口的“粪码头”照片的解说词中写道。“上海的粪便尤其受欢迎,品质优良而且特别肥沃,这还要感谢上海人丰盛的饮食”。

      上海有几个粪码头。位于城市的西北部曹家渡有一处码头是为公共租界服务的;而南面的打浦桥码头负责法租界这一区域。两处码头都由帮会组织管理。在法租界,一位名为阿桂姐的女流氓和她的儿子马鸿根在一九一零年代后做了很多年的“粪霸”。他们拥有 400 辆粪车,这是他们所必需的固定资本。在承诺交付 14000 元给法租界当局后,他们雇佣了上百名工人去租界内收粪。这项事务每个月利润总数大约为 10000-12000 元。阿桂姐是二三十年代上海滩三大亨之一黄金荣( 1868-1953 )的情妇,这层关系使她能够垄断该项业务。虽然很少有人知道她的真名,其绰号阿桂姐在上海却是家喻户晓的。对很多人来说,阿桂姐之流可以凭借诸如收粪这一类“污秽”的工作而发财致富,这无疑是对上海“遍地是黄金”的传奇作了有力的注解。

      大多数居民也许对谁是“粪霸”以及粪便的最终去向并不感兴趣。但他们对清晨弄堂里年复一年日复一日那句悠扬的叫喊声“倒马桶”当然是特别熟悉的。象黄包车夫、码头工人以及其他手工业劳动者一样,收粪工差不多都是苏北移民。这无疑也促使了公众对苏北人的歧视。这一职业并不象所看到的那样简单。事实上,这需要一双灵巧的手。嘴里喊着“倒马桶!”,收粪工每隔几家即停下车子——这一距离恰好方便他提取放在弄堂两边每户人家前的马桶。他右手提起马桶,左手迅速打开盖子并用其托住马桶底部。接着右手拎高马桶,将其紧贴粪车顶部的方形入口,同时左手用盖子那么一推,就将粪便全部倒入了车内。依照这一方法,收粪工的双手仅仅接触马桶的提环和木盖,受污染的机会减少到了最小的程度。随后他从车上挂着的吊桶中取出长柄勺子,舀一勺水倒入马桶,略作搅动再倒入粪车。这一动作的目的并不是清洗马桶,而是为了不遗漏粘在马桶边上的残余粪便。

      一名收粪工每天早晨要十分熟练地重复这组动作上百次。通常,在一条有着约三十户人家的弄堂前后工作时间不会超过十分钟。上午八点以后市政当局不允许粪车在街上行驶,所以收粪工总显得十分匆忙。有时他会配备一位帮手,往往是他的妻子。有经验的收粪工边工作边轻松从容地与居民们交谈上几句,偶尔甚至还能与熟悉的女佣聊聊天。女佣总是被清晨收粪工的叫喊声吵醒,从而开始了一天的家务工作。事实上,收粪工所吵醒的不只是女佣和家庭主妇,他们已成了居民区(如果不是整座城市的话)的闹钟。一位作家用幽默发噱的笔调描写了清晨的景象:

      太阳从地平线下慢慢升了起来,幻成“东海浴日”丽景。光芒射到了淞沪之滨,上海这都市,卸下睡衣理晨妆!……这“朝阳洗盥”的上海小姐,妆台罗列的化妆品中,第一样却是“木穉香水”!查非来自巴黎;而为国货——土产杜制——呵?!

      上海之晨,倒老爷第一个登场!……十条马路九条清!唯每个里巷闹纷纷,倒老爷和倒太太两,推了那辆坦克——粪车——,扬起破竹管般喉咙,“唉!……倒马桶”!丈夫似在吊嗓,夫人则在埋头苦干;“淅桫(原文文字看不清)……——”!夫唱妇随,真实表现,离婚男女对之,当愧死哩?!

      粪车离开后,倒空的马桶置放在弄堂边上,接着就是早晨一件十分重要而又令人生厌的事:刷马桶。主妇们所用的两英尺长由竹条制成的马桶刷很容易从里弄小店或摊贩手里买到。在弄堂里刷马桶,是女性家庭成员,一般是母亲或祖母的活儿。未出嫁的女儿基本不做这一事情。一位居民回想起她唯一一次看见男人刷马桶的情景。那是春节期间的某一天,李锡康老人家唯一的女性,他的儿媳回嘉定乡下娘家探亲。不知为什么,当天晚上她没能赶回来。第二天清晨起床后,一家人陷入了恐慌:谁来刷马桶?让年届中年的父亲或那三个十几岁的儿子在大庭广众之下刷马桶是无法想象的。较之于儿孙,老祖父似乎更合适一些,于是老人准备去做这件令人尴尬的事情。这时,邻居彭太太伸出了援助之手。显然,她认为让一个大男人来刷马桶是不适当而且令人同情的。其实,只要每个月花上约一块钱就能雇一个女佣来刷马桶,但这种服务通常是以月为单位结算的。

      刷马桶要使用一定的力气去清除粘在马桶壁上粪便。在清洗的过程中要频繁地加水、倒出。如放入一盆小蚌壳在马桶内,用竹刷子刷的时候就更加有效。居民们知道刷马桶的最佳时间是在粪便变干粘在马桶壁上之前。于是,当粪车一离开弄堂,家家户户便即刻开始刷洗马桶,场所通常是在居屋后门外靠近阴沟的露天空地。弄堂里于是充满了喧闹声,上海人幽默地称之为“弄堂奏鸣曲”。主妇们辛勤刷洗马桶的场景在上海随处可见。直至1994年一位作家还如此形容:“每天清晨,八十万只马桶在弄堂涮响,成为上海晨曲的特殊音响”。马桶刷完后,居民们将之斜靠在墙脚让其自然晾干。通常不到半个小时居民们就都完成了这件早晨的工作。

      此时天色已渐渐泛白,这是居民们生煤炉、去附近的菜场买菜、去大饼店购买早点心的时间了(见第六章)。各色的摊贩陆陆续续来到里弄,生意一直要做到中午。粪车可以算是都市里弄居民一天生活的先锋,二十世纪四十年代流行于上海的一首歌曲描述了清晨时典型的都市里弄生活:

      粪车是我们的报晓鸡,

      多少声音都跟着它起。

      前面叫卖菜,

      后门叫卖米。

      哭声震天是二房东的小弟弟,

      双脚乱跳是三层阁的小东西。

      煤球烟熏得眼昏迷,

      这是厨房里的开锣戏。

      旧被面飘扬像国旗,

      这是晒台上的开幕礼。

      天天的早晨总打不破这例,

      这样的生活我过得真有点腻。

      对于都市拥挤的里弄日常生活,这首歌显示着“生活将继续下去,得过且过罢”的无奈,这一感觉是绝大多数居民所共有的。关于上海里弄生活的文学作品常常登载于地方小报和临时性的期刊杂志上,作家自身也是喧嚣的里弄生活的一部分。这些普通市民真实生活的近距离观察者的作品往往难以适合同时期某些读者的高尚口味,而且也并不被看作是“真正的”文学作品。于是,他们对于所描写的对象常常采取一种“自嘲”或讽刺的态度,就象上面所引用的一些例子那样。

      上海市民有理由嘲讽清晨弄堂里的情景:全国最现代化的城市,以“东方巴黎”、“中国的纽约”、“世界第六大都市”著称。与成千上万贫民窟的居住者相比,里弄住宅区的居民还是都市里的“中产阶级”。而在日常生活中他们仍不可避免地要使用那只小小的木制马桶,同样的东西在农村已被使用了许多世纪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