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264
注册时间2011-11-22
参与分
技术分
精华
该用户从未签到
|
本帖最后由 bter 于 2012-4-11 22:39 编辑
華叔磨刀祕技,谁听的懂的翻译一下。。。
http://www.youtube.com/watch?v=3UEmX9ocKes&feature=relmfu
“300元磨一把切肉刀,你磨不磨?”“有病!我随便用碗底磨两磨就可以了!再不然,买一把十几块钱的刀,很好使了!”大多数人对于刀剪的要求并不高,“能用就行”。
然而,有一个磨刀师傅,看刀开价,最低200元磨一把刀,一般是三四百元,也有过千元磨一把刀的,依旧门庭若市。下了单,一般要3个月才能取货。他扬言:“现在的人根本就不知道什么是锋利。但是只要他找我磨过刀剪,肯定要回头再找我,因为他知道了什么叫真锋利!”放出此豪言的正是香港“陈华记利器专门店”的主人,人称“香港刀王”的陈当华。
在人流熙攘的庙街,有一个不到10平方米的门铺——陈华记利器专门店。踏入铺子,各种刀剪白花花明晃晃。一盏昏黄的台灯下,一位头发花白、项挂佛珠的老人,正弓着身,如划船般晃动着身体,他就是华叔,今年77岁。
听说华叔磨的刀凌空削番茄不出水,华叔斜了我一眼:“那是小把戏。要看一把刀是否锋利,有两个标准。首先,是削纸。”说罢,华叔拿起一把磨好的切肉刀,在柜台捡起一张报纸,横着削过去,一条几毫米的细纸条就出来了!接着,又把刀塞给我,让我竖着把刀往下放:“不用力的,轻轻把刀放下去,就能削开。”
我一试果不其然,报纸当即破开。
“最重要的,就是轧发!”说时迟,那时快,华叔举刀放到自己头上,两手指轻轻扶着刀身,本以为大刀会滑落到华叔耳朵,然而刀却没有落下。“能轧发才能剃须!这就是真锋利了。”
这么锋利的厨刀,岂不是很危险?“你都不懂。越是锋利的刀越安全!人们常常切到手,就是因为要用力切,刀打滑。如果刀够锋利,根本不用力就可以将猪肉切得像纸一样薄。不打滑,就不会切到手了。你说你喜欢做菜,没有一把好刀,你怎么喜欢?”华叔声如洪钟,中气十足,说起话来噼里啪啦的,就跟他的剪刀剪布的时候一样,“唰”地一捅到底。
华叔的顾客遍布半个地球,曾经有一个移民美国的老太太,已经90多岁了,还吵着要回香港找华叔买刀。一众子孙20多人只好陪着老太太来港。
“很多人都是来买刀,结果就交上了朋友。你说,我开心不开心!去哪里我都不像现在这样开心!来的都是朋友。”
话音未落,又有客人上门,劈头先是跟华叔一阵寒暄。之后,只见那太太掏出好几把刀,交给华叔。华叔一一过目:“这把双立人是好刀。你不拿过来,就报废了。另外这把呢,不是我不想多赚你几百块,实在是磨了也白磨。”那太太连连点头:“华叔人好实在。能找到一把好刀,真是一辈子用不完!”
“外面磨刀,随便用砂轮车一下就收几十块钱。家里面磨,很多人都只知道用普通磨刀石。那是‘利’不是‘锋’,会把刀磨坏的!”
华叔说,磨刀不是用眼看,而是用耳朵听。磨得越锋利,越磨就越没有声音。到了最后,刀行不行,它自己会告诉你。磨了6块石头之后,华叔就起身,把刀拿到柜台上面的工作台继续磨:“不是每把刀都可以上这里的。钢水不好,刀身软的经不起这些石头磨。没有磨好的,也上不了这里。”
“磨刀是用阴力的。”华叔把双手伸到我面前:“你看我的手,磨了48年的刀,还是那么光滑,哪里有一块茧?”接着又转过身去:“但是我背上都是汗,看到没有?因为我是全身用力!尤其是磨剪刀,那叫‘棉花手’。经我磨的裁缝剪,不打滑,四层布一起剪也没有问题!”
说罢,华叔随手捡起一块布,折了两折,一剪下去,就如剪水一样流畅。再检查布两边的剪口,果然整齐笔直。华叔又举起剪刀,在空中剪了几下:“你听听,没有声音的,这是真锋利,因为锋是幼滑的。”接着,他又在一堆未磨的剪刀里面抽出一把,又在空中剪了几下,果然是“咔嚓咔嚓”地响。
华叔工作台边的地上,堆了十几块磨刀石。磨一把刀剪,少则五块石头,多则九块石头。除了开封第一块是石沙炼制的普通磨刀石,密度只有几百,后面的都是天然石。越往后密度越大,直到密度接近4万的“山心石”,即便是十几年前买,也值好几万块钱。
上午11点,华叔到铺子的第一件事就是梳头。整理好仪容,才好拜神、迎客。陈华记里挂着几张旧照片,分别是和德国名厂双立人、金鼠以及DOVO厂的高层合影,还有他在这些厂里面指导的工作照。
“他们德国做刀剪的,谁不认识我?今年8月,又有一家新刀厂请我去德国指导,想让我代理,我还得先看过寄来的样板才决定呢!要不是好钢好刀,我也懒得理他。是好东西,我就不怕帮他推广。”
“双立人”请他去指导之后,还想专门开一条生产线,重金邀请他去指导。“我当时跟他们说,他们的刀切菜切肉没问题,但是经我磨过,可以剃须。老外不相信,我当场就磨给他们看,然后在他手上一过,手毛全没了。那老外当场眼泪都下来了,之后把我当神一样招待。”华叔得意地笑着。
华叔磨刀48年,店里面有三件宝贝,华叔称之为祖师爷。一是他的木制工作台,二是一块磨薄了的石片,还有就是一把老的裁缝剪。三件东西,都是他开业的始祖。
都说华叔是刀王,其实华叔是磨裁缝剪创业起家的。只见他小心翼翼地捧出一把老旧的裁缝剪,上面绑着一根红丝带。这把裁缝剪,就是他起家的祖师爷。
当年一个裁缝把剪刀交给华叔修理,但自己没得用又不想停工,华叔便备了这把剪子借给裁缝用,等磨好了再换回来。“这把剪刀,都不知多少人用过。很多人想要跟我买,多少钱我都不卖!做人不可以忘本。”说罢,华叔又小心地收起他的宝贝。
当时华叔就住在小阁楼里,将剪刀收到家里磨,少时一两毛磨一把,多时也就一两块。而最艰难的时候,华叔甚至要给客人“保证金”。都说“十年磨一剑”,华叔磨剪刀足足20个年头,才迎来了出头天,有了自己的铺位。
至于那个矮矮的木制工作台,华叔至今还在天天用。放置在磨刀石的位置前面,积了厚厚的一层石泥。而那块薄石片,如今我们可以在店里看到它的前身——一块大大的天然石。横着磨短了,侧着磨,侧着磨短了,再竖起来磨,最后就成了一块石片。然而这种“铁杵磨成针”的毅力和精神,恐怕就要随着华叔的手艺一起失传了。
华叔没有徒弟,手艺后继无人。曾经有个后生慕名而来,结果坐上那小木台推了两下,觉得辛苦,就跑了。当人们连真锋假利都懒得去分,工酬一分一毫却算得精准的时候,又有谁愿意继承这门“吃力不讨好”的手艺呢?
华叔虽有很多磨刀石,但密度接近4万的那块“山心石”只剩下一块,他打算磨完了就收山了。他没有徒弟,也就是说华叔一旦退休,被外国人趋之若鹜的造刀技术,就会在闹市之中被悄然埋没,“锋利”二字也只存在于字典中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