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560|回复: 22

[DIY活动] 几个F记wm1的K鞘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郁闷
    2013-6-26 19:14
  • 签到天数: 1 天

    [LV.1]初来乍到

    发表于 2016-10-17 09: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kuntin 于 2016-10-17 09:27 编辑

    WM1一直是我最喜欢的小直。
    最近又搞了一把,做了几个K鞘。
    压制的时候在指槽垫了木板,
    后期调整轻松很多。
    背上的指推,方便单手拔刀。






    评分

    参与人数 2参与分 +21 收起 理由
    sjsj + 1 牛逼
    xxxxx213641 + 20 做得不错。

    查看全部评分

    来自苹果客户端来自苹果客户端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3-7-21 01:31
  • 签到天数: 5 天

    [LV.2]偶尔看看I

    发表于 2016-10-17 10:14 | 显示全部楼层
    指槽不垫木板,
    入鞘易割鞘口,
    而重新调整鞘口使之不割鞘则很麻烦。
    垫木板是个成熟工艺,
    要么有高人指点,
    要么靠自己反复摸索。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8-1-20 20:11
  • 签到天数: 4 天

    [LV.2]偶尔看看I

    发表于 2016-10-17 10:29 | 显示全部楼层
    挺好,wm1一直也是我比较喜欢的小直,我也是后配的k鞘,不过还打算等再买一把3g版的就再做一个更紧凑点的,类似第二张图下排左边第一个那种,方便携带。
  • TA的每日心情
    郁闷
    2013-6-26 19:14
  • 签到天数: 1 天

    [LV.1]初来乍到

     楼主| 发表于 2016-10-17 10:57 | 显示全部楼层
    xxxxx213641 发表于 2016-10-17 10:14
    指槽不垫木板,
    入鞘易割鞘口,
    而重新调整鞘口使之不割鞘则很麻烦。

    感谢 xxxxx213641 兄。

    之前看到过一些外网图片,
    当时以为主要为了为护手部分留出通道。
    尝试了不少其他的方法,比如木棍、固化之后的软陶,
    效果并不很理想,都快要放弃了。
    后期花费很多时间在鞘口的调整。

    最近看到 你的帖子,注意到割鞘口的问题,
    正好买了一些木块,做了新的尝试,(F1,IZULA,BK11,楝)
    效果很满意,
    一是压制完成后更容易取出,
    二是鞘口的调整方便了,松紧度也能够接近一致。


    http://forum.knifriend.com/forum ... ead&tid=2808306


    点评

    接前述点评:中大直,K鞘包住刀柄2-3厘米为宜;小直K鞘包住刀柄1.5-2厘米为宜。  发表于 2016-10-17 11:48
    还有个细节建议:K鞘包住刀柄的长度,不要超过2.5厘米为宜,包住太多,拔刀不便,尤其是小直,包住一大截,手指握住刀柄的部分太短,无法发力拔刀。  发表于 2016-10-17 11:38

    评分

    参与人数 1参与分 +20 收起 理由
    xxxxx213641 + 20 鞘越紧凑越好!多余一点都是累赘。

    查看全部评分

  • TA的每日心情
    郁闷
    2013-6-26 19:14
  • 签到天数: 1 天

    [LV.1]初来乍到

     楼主| 发表于 2016-10-17 11:01 | 显示全部楼层
    wolfox 发表于 2016-10-17 10:29
    挺好,wm1一直也是我比较喜欢的小直,我也是后配的k鞘,不过还打算等再买一把3g版的就再做一个更紧凑点的, ...

    握个手~

    以后尝试做得更紧凑些,比较之后还是原厂的K鞘更小。
    至于携带,我觉得放在口袋里、包里,或者IWB环 腰间携带都不错。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8-1-20 20:11
  • 签到天数: 4 天

    [LV.2]偶尔看看I

    发表于 2016-10-17 11:32 | 显示全部楼层
    kuntin 发表于 2016-10-17 11:01
    握个手~

    以后尝试做得更紧凑些,比较之后还是原厂的K鞘更小。

    我比较简单一直放在裤子口袋里。
  • TA的每日心情
    郁闷
    2013-6-26 19:14
  • 签到天数: 1 天

    [LV.1]初来乍到

     楼主| 发表于 2016-10-17 11:57 | 显示全部楼层
    包裹刀柄的问题,我认为还是需要视情况而定。
    如果食指能够直接接触刀柄(小直),
    或者中指、无名指、小直能够握住刀柄的后半部分施力(中直、大直),
    都是没问题的,

    这部分对于稳定,减少晃动起到一定的作用。

    点评

    接前述点评:也就是说,K鞘卡住刀尖,卡住贴片护手部位,固定两点,对于稳定,减少晃动效果最佳。K鞘卡住刀尖,摩擦距离趋向于零,不易起划痕。  发表于 2016-10-17 19:14
    对于稳定,减少晃动起作用的,是刀尖和贴片护手位置与刀鞘的无间隙配合(其他位置与刀鞘无间隙配合的话,容易起划痕),这样力矩最大,稳定性最佳,全靠K鞘卡住贴片护手位置来减少晃动,是违背物理几何定律的。  发表于 2016-10-17 19:11
  • TA的每日心情
    郁闷
    2013-6-26 19:14
  • 签到天数: 1 天

    [LV.1]初来乍到

     楼主| 发表于 2016-10-18 09:42 | 显示全部楼层
    翻了一下记录,垫片的方法是从 Grizzly-outdoors.com 的视频看到的。
    Image_副本.jpg

    油管地址
    https://youtu.be/KSCt-udbm44

    搬运到了优酷



    两年前的视频,一个集成了指南针、小手电以及打火棒的小刀鞘。
    又囫囵看了一遍,刀鞘本体部分,有一些值得学习的细节:
    1,刀柄部分增加了木垫片,基本上比柄稍薄、与护手同宽,在接近护手部分做了减薄。
    2,刀柄部分的胶带是为了固定木垫片,并没有完全覆盖。
    3,刀刃根部增加了六层胶带的小垫片,刃部贴了额外的一层胶带。
    4,使用了0.093英寸(约2.36mm)较厚的K板。

    对于刀刃部分的处理,国内很多大神有更好的方法,比如类似传统刀的吞口。

    @xxxxx213641 兄,手机客户端看不到点评内容,而且无法对点评 进行回复呢。

  • TA的每日心情
    郁闷
    2013-6-26 19:14
  • 签到天数: 1 天

    [LV.1]初来乍到

     楼主| 发表于 2016-10-18 10:06 |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晃动的问题,我认为:
    1,K鞘是根据刀具外形的塑形,已经限制了刀在鞘中的移动。有很多点都对固定起了作用。
    2,理想状态,最好是刀身悬空在鞘中,只靠柄部固定。(就像试管中的导管,靠胶塞能够不接触试管壁)传统刀剑中也有一些结构起到胶塞的作用,比如日式鎺,吞口等。
    3,我的观察,柄部稍紧就能起到很好的作用。

    Image3230_副本.jpg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3-7-21 01:31
  • 签到天数: 5 天

    [LV.2]偶尔看看I

    发表于 2016-10-18 12:5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xxxxx213641 于 2016-10-18 23:50 编辑
    kuntin 发表于 2016-10-18 10:06
    关于晃动的问题,我认为:
    1,K鞘是根据刀具外形的塑形,已经限制了刀在鞘中的移动。有很多点都对固定起了 ...

    kuntin兄的真诚探讨,令人愉快。

    如9楼图示,我觉得理想状态是:
    刀尖位置在K鞘尖端紧贴K板为佳。

    仅靠鞘口紧裹刀柄贴片,并不是好办法。
    任何聚合物,时间长了难免老化,应力松弛。
    K鞘用久了,必然强度下降,握裹力下降,
    这事是有大量事实为依据的。
    我找论坛两位著名的K鞘制作者做过很多K鞘,
    要求均是入鞘紧,更紧。
    经过几年使用,几百次上千次出入鞘之后,
    鞘口不断磨合,K板慢慢老化,应力渐渐松弛,
    体现在鞘口松紧度上,则普遍松了30%左右,
    鞘口渐渐松动,刀子晃动越发明显,
    由此可见,仅靠鞘口一处握裹刀柄,来固定刀子不晃动不是长久之计。
    在刀尖三五毫米处,必须能和K鞘尖端的K板相接触。

    至于kuntin兄所说:”有很多点都对固定起了作用。”
    我认为,除了刀尖,刀身其余很多点都和K鞘接触的话,必然会使刀身划痕增多。
    因为,只有刀尖接触K板,摩擦运动距离才能趋向于零,
    其余位置接触K板,则会长距离摩擦K板,磨损必然增大,划痕必然明显。
    这样推理:
    某K鞘,全部紧贴刀身,长时间使用摩擦,
    则鞘口处磨损最严重,鞘尖处磨损最小,
    因为,鞘口位置,刀身通过时,是全尺寸摩擦通过,
    鞘尖处,刀尖到达时,摩擦距离趋向于零了。
    那么,把K鞘鞘尖紧贴刀尖,鞘身其余位置留出间隙,则刀身进出时不会受到较大摩擦,
    而刀尖尽管紧贴K板,但由于摩擦距离很短,也不会造成较大磨损,
    这样,刀子既不晃动,刀身也不会因剧烈磨损造成划痕。

    至于kuntin兄所说:”我的观察,柄部稍紧就能起到很好的作用。”
    若是使用三五年,上千次几千次出入鞘之后,
    再观察鞘口松紧度,你的结论会很不一样。

    此事的另一个重要佐证是:
    BUSSE带美产K鞘一起进口回来的刀子,有以下共同点:
    1,K鞘包住刀柄贴片一般不超过3厘米,
    无论是20多厘米的小直,还是70多厘米的AK47。
    这说明无论小直大直,全靠K鞘包住刀柄贴片来稳定刀身,并不靠谱,
    尤其是70厘米的大直,卡住刀柄两三厘米,
    如此大的力矩,是无法稳定刀身不晃动的。
    2,刀尖处的涂层多半稍有磨损,其余位置则无明显的磨损划痕。
    这说明K板热压定型时,
    刀尖很可能是没有垫胶带,
    就是为了刀尖能和K板接触,
    起到稳定刀子不晃动的作用。
    3,刀子入鞘后,晃动都很小。
    这说明K鞘一旦卡住刀柄贴片两三厘米,再卡住刀尖三五毫米,
    必然刀子就不会晃动了。
    这类BUSSE我过手很多把,无一例外。
    且论坛BUSSE玩家也多次提到过BUSSE刀尖涂层稍有磨损这一现象。

    (测试鞘口老化应力松弛的方法很简单,
    新鞘到手,弹簧秤挂住鞘尖气孔,匀速拔刀出鞘,记录最大读数,
    用一年两年,几百上千次出入鞘之后,
    再弹簧秤挂住鞘尖气孔,匀速拔刀出鞘,记录最大读数,
    读数差就是K板应力松弛以及老化的程度。)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7-11-16 13:14
  • 签到天数: 17 天

    [LV.4]偶尔看看III

    发表于 2016-10-18 13:3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sjsj 于 2016-10-18 13:36 编辑

    这刀和原型会员刀咋这么像?难道失散多年的兄弟?
    1476768982316.jpg
    来自安卓客户端来自安卓客户端
  • TA的每日心情
    郁闷
    2013-6-26 19:14
  • 签到天数: 1 天

    [LV.1]初来乍到

     楼主| 发表于 2016-10-18 16:13 | 显示全部楼层
    xxxxx213641 发表于 2016-10-18 12:55
    和kuntin兄的真诚探讨,令人愉快。

    如9楼图示,我觉得理想状态是,

    感谢 xxxxx213641 兄赐教。

    我的一些鞘都还没有长时间使用的考验,这方面需要进一步的学习。
    非常感谢 xxxxx213641 兄分享的宝贵经验。


    看来,合适的填充是调整摩擦以及变形的重要手段,
    减小对K鞘内壁的刮擦,
    减少进出鞘的挤压变形。
    (这里想到Wilder Tactical的鞘,采用橡皮筋作为紧固,

    可惜不能直接套用到刀鞘上)
    cEVOMG7BLK_OutsideEmpty_Angle.jpg


    还没有做中型、大型刀鞘,
    希望在以后的制作过程中饰演固定刀尖来减少晃动。

    但在另一方面,贴的蓝胶带大约是0.1mm左右,
    刀身每一面3层的话不到0.5mm,空隙并不大。
    但是一层胶带的厚度差异,往往都能在表面体现出来,
    如果只是留下刀尖不贴胶带,似乎不大好看。
    可能从清根到刀尖分段减薄会好一点。

    另外,由于体积的关系,固定刀柄比较固定刀尖容易。





    点评

    清根到刀尖分段减薄是个好主意。由于体积的关系,固定刀柄比较固定刀尖容易------刀子抽出来半厘米左右,鞘尖局部稍稍加热,再压一次,刚刚好。  发表于 2016-10-18 16:21
  • TA的每日心情
    郁闷
    2013-6-26 19:14
  • 签到天数: 1 天

    [LV.1]初来乍到

     楼主| 发表于 2016-10-18 16:17 | 显示全部楼层
    sjsj 发表于 2016-10-18 13:33
    这刀和原型会员刀咋这么像?难道失散多年的兄弟?

    sjsj 兄,千万不要拉仇恨啊,我对这个会员刀可是垂涎三尺呢!

    似乎是有点像哦,要不让两兄弟聚聚?
  • TA的每日心情
    郁闷
    2013-6-26 19:14
  • 签到天数: 1 天

    [LV.1]初来乍到

     楼主| 发表于 2016-10-19 09:31 | 显示全部楼层
    xxxxx213641 发表于 2016-10-18 12:55
    和kuntin兄的真诚探讨,令人愉快。

    如9楼图示,我觉得理想状态是:

    xxxxx213641 兄,试验了一下,效果很明显。
    热风枪吹几秒,放入夹具加压。
    唯一的缺点是重新加热施压部分看上去有点塌陷的感觉,因此只处理靠内的一侧。
    过几天会再尝试尝试。


    关于鞘口的摩擦,有一点不同的意见:
    对于覆盖了手柄贴片的K鞘,
    由于厚度的不同,刀柄贴片部分厚度是刀身的数倍,
    因此进出的时候刀身并不容易碰触到鞘口,
    摩擦最多的,应该是贴片之前、变薄的那个部位。

    点评

    我说得此部位,当然就是贴片之前、变薄的那个部位呀。  发表于 2016-10-19 15:45
  • TA的每日心情
    郁闷
    2013-6-26 19:14
  • 签到天数: 1 天

    [LV.1]初来乍到

     楼主| 发表于 2016-10-19 17:26 | 显示全部楼层
    xxxxx213641 发表于 2016-10-18 12:55
    和kuntin兄的真诚探讨,令人愉快。

    如9楼图示,我觉得理想状态是:

    xxxxx213641 兄,
    以前我以为鞘口部分由于厚度突然变化,
    从柄的厚度直接变到刀片厚度,
    如果是施压力度不大,
    或者是手柄到刀身贴的胶带作为缓冲,可以不用过多考虑。
    然而最近压制的时候,发现这个部位的细节轮廓还是很清楚。


    8楼所贴视频中,对这个部分特意做了加厚,增加了6层胶带作为填充,
    以后也会尝试一下。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3-7-21 01:31
  • 签到天数: 5 天

    [LV.2]偶尔看看I

    发表于 2016-10-19 18:5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xxxxx213641 于 2016-10-19 19:10 编辑
    kuntin 发表于 2016-10-19 17:26
    xxxxx213641 兄,
    以前我以为鞘口部分由于厚度突然变化,
    从柄的厚度直接变到刀片厚度,

    鞘口包住贴片至清根的那一部分长度,
    本来就是体现K鞘制作者塑型功力的关键处之一。

    国内玩家们的K鞘制作,
    无论以西安为代表的北派,
    还是以深圳为代表的南派,
    这一点上都做得不错。

    洋姜那些廉价刀子,
    鞘口包住贴片至清根的部位,
    毫无形状,
    宽大臃肿,
    笼统带过,
    包住刀柄长达四五厘米,
    是典型的反面教材。

  • TA的每日心情
    郁闷
    2013-6-26 19:14
  • 签到天数: 1 天

    [LV.1]初来乍到

     楼主| 发表于 2016-10-20 09:26 | 显示全部楼层
    xxxxx213641 发表于 2016-10-19 18:53
    鞘口包住贴片至清根的那一部分长度,
    本来就是体现K鞘制作者塑型功力的关键处之一。

    第一颗气眼、螺丝固定的位置也很重要。继续向各位大神学习。


    不过阳江K鞘,鞘口的处理虽然毫无美感,
    但功能性上满足了最基础的要求,
    而且符合大批量生产的要求。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