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4537
注册时间2009-2-6
参与分
技术分
精华
TA的每日心情 | 怒 2013-6-27 11:56 |
---|
签到天数: 1 天 [LV.1]初来乍到
|
前言:本文基于笔者个人分析,研究及使用心得。不能保证所言完全正确,如有缪误之处,还请指正。
为何以此为题?
民族的就是世界的。人类发展的那么多的时日,自然环境,物质储藏,人种各异。使得每个民族都演化出不同的文化,风俗习惯。
但似乎冥冥中早有注定,相隔数万里某种风俗习惯却惊人的相识,不得不说是一件奇事,或者以科学论,是长时间与自然做斗争演化成的。
初识斯堪底那维亚研磨
Scandi(斯堪底那维亚研磨),最早见到这种开锋方式是在北欧三国(瑞典,丹麦,挪威)的传统刀具中,斯堪的纳维亚本身就是一个地名。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狭义上就是包含了瑞典,挪威,广义上包含了丹麦。
可以说这是一个富于民族风味的传统的刀具开锋形式。
自从有了雷胖子,自从有了bushcraft,这种打磨方式又和求生bushcraft联系在了一起。通过雷胖子的宣传,使用演示。
这种打磨方式和生存完美的结合在一起。
不少朋友一提起斯堪底那维亚研磨,第一想到的就是bushcraft,就是一把小手斧配合,广泛的使用在森林,特别是高纬度高海拔地区的森林求生。
但真的是如此具有地域性吗?
前些年的一次东南亚之旅,开启了我对这个问题的思考。
忘了是在缅甸还是柬埔寨,在参观当地的博物馆时,看到了当地山民使用的农具,其中一把山刀或者说柴刀非常明显的特征就是斯堪底那维亚研磨。
我特别询问了博物馆的工作人员,展出的刀具是复刻的还是老物件。
这种刀具的使用范围,为什么和国内南方的那种带勾的柴刀不同。以我的印象,东南亚的亚热带雨林都是使用这种勾头的柴刀为主的。
工作人员的回答是,这种研磨的形式在东南亚很普遍,越南,老挝,柬埔寨,泰国,缅甸多数山民使用的农具都是以这种研磨为主。
这个回答让我比较惊讶,这是典型的斯堪底那维亚研磨,为什么在相距数万公里的东南亚却普遍的存在?
细细分析一下斯堪底那维亚研磨,得出了以下的一些结论
斯堪底那维亚研磨到底是什么?
简单的说,就是低位平磨,一次开锋。
使用这种开锋方式的刀具也有一个共同的特点————薄
那斯堪底那维亚研磨产生的目的和适用的环境到底是怎样的?
本人的分析如下
1,省材料
金属,铁矿,自古以来就是一个民族国家的主要资源。
采用此种打磨方式的刀具,本身厚度比较低,在原材料上节省很多,适宜在生产力低下的时期大批量的生产。
2,强度保障
轻薄的刀具本身有个问题,强度是否足够?斯堪底那维亚研磨很好的解决了这一问题。
我们这样想一下,一只4mm厚度的刀和一只2mm厚度的刀,哪个强度高?
正常人肯定会说,必须是4mm的,但是如果4mm的刀是剃刀,而2mm的一把剁骨刀呢?
用短板理论分析,一把刀的强度决定于最薄的地方而非最厚的地方,虽然使用斯堪底那维亚研磨的刀具通常都不太厚,甚至有种弱不禁风的感觉,但是这种研磨方式去肉很少,从总体上保证了强度。
这也是为什么mora在实操后发现并不是想象中那么单薄的主要原因。
3,加工容易
这个很好理解,在生产力低下的情况下,没用电动工具。
是将厚实的钢板做成大平磨的刀容易,还是将轻薄的钢板做成斯堪底那维亚研磨容易?
4,锋利
本身钢板就薄,一次开锋角度比二次开锋的小。
决定了斯堪底那维亚研磨的锋利性。
加上这种开锋形式在切割劈砍时和物体的接触面小,避免了夹刀的麻烦,所以对付草木藤蔓有良好的效果。也造成了一部分刀友觉得斯堪底那维亚研磨就是用来对付植物的,其实这个研磨方式对付肉类同样好用。
以上就是笔者对这种研磨方式产生,发展的个人见解和分析。
这种研磨的方式因北欧三国而出名,但实际上是很多民族刀具通过长时间演化而共同产生的一种普遍的刀具研磨方式。
说了那么多废话,说点实际的吧。
怎么磨???
斯堪底那维亚的刀具好磨,但磨得好看不容易。
这个请大家记好了。别磨花了,跑来说你丫的骗人~~
基本上就是将刀放置在磨石上,顺着原有的开锋角度去蹭,基本就完事了,但是要磨出镜面,难度就很大了。没有电动工具的情况下,单靠磨石,确实不容易。因为刃面大。
所以我的刀基本磨成拉丝状,清清毛茬就算了。
因为本来这个就是农具用的打磨方式,就玩得是个泥巴味。所以不讲究。
最后鸣谢几位比较早接触这种打磨方式的前辈,realjam兄,舵主等。这些前辈一早就介绍过,测试过这种研磨方式。笔者也是看到这些前辈的帖子,才产生研究的兴趣。亦有炒冷饭的嫌疑。
以上所述,不尽完整详细。哪位朋友有更好的想法,欢迎一同研究探讨。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