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qhd

[量产刀] 中国的民族刀哪里去了?请大家谈谈。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10-12 17:14 | 显示全部楼层

http://www.cstarlight.cn/

还是自己做一下自己喜欢的刀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10-13 01:26 | 显示全部楼层

http://www.cstarlight.cn/

藏族佩刀中,刀装的重视程度很高,除了特有的社会形态的因素以外,还包括了游牧民族对金银、宝石的态度。
藏族的手工艺发达程度远超出我们的想像,但佛像铸造使用的铜材,可以有9种配方,手工雕刻的技艺远超同时代的中原工艺,刀鞘上镂空的雕刻一丝不苟,规范严正。金银的工艺水平和西亚以及印度并列称雄,经历数百年的时间依然灿烂精细。
大土司佩刀、土司佩刀、管家佩刀、代本佩刀、藏军佩刀、商人佩刀、牧民佩刀都有严格的形制、金银工艺、锻造工艺的差别,装饰能够保持上千年纹饰不杂乱,这样的民族之刀是值得尊敬的。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7-12-13 10:43
  • 签到天数: 4 天

    [LV.2]偶尔看看I

    发表于 2005-10-13 08:07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么好啊!!!!!学习了又!
    从西藏回来了阿?楼上的 ?收获大不?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3-6-26 09:51
  • 签到天数: 1 天

    [LV.1]初来乍到

    发表于 2005-10-13 14:14 | 显示全部楼层
    各位好  我就在内蒙古 觉得蒙古刀其实更加偏重餐具 而不是武器和工具 价格确实不低 但是便宜的也有 玩玩也很好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10-13 16:3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来了,有些小收获~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10-13 17:45 | 显示全部楼层

    http://www.delori.net.cn/

    我有一把蒙古刀,11寸的,好象是82年买的,260元人民币,刀身极轻薄,背厚两毫米,刃极薄,凹磨,刀宽1.5CM.但是可以挑起60斤的羊,(现场演示)而刀只弯不断,完好如初.我曾用刀尖挖水磨石地面大概半厘米深,刀尖基本没有什么损坏,绝对的好刀!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10-13 18:24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2018-12-16 23:43
  • 签到天数: 4 天

    [LV.2]偶尔看看I

    发表于 2005-10-13 18:44 | 显示全部楼层

    老鬼的网有病毒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5-10-13 23:43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样的民族之刀的确让人尊敬。不戒兄对藏刀的学识也让人敬佩,谢谢。
    您讲的7种人佩刀形制上严格性,是根据某种法典文字规定而进行自行制作或官方授予,还是他们比照同侪的材料样式根据自己的经济实力按照他们自己或工匠的自由意志制作呢?
    说到“游牧民族对金银、宝石的态度”,是不是这是一种游牧民族特有的及时行乐的消费态度,加上这些材料在边远地区的地表存在状态,再加上即使是平民们也有权使用金银(游牧社会中缺乏中央集权和细分制度),使这些游牧民族不像中原人那样宝贵这些物品而不轻易使用。他们宁愿对金银宝石采取一种更加率真的态度(极尽装饰功能)。但是即使这样,以维族为代表的突厥民族和蒙古族以及藏族也是有区别的,例如维族更加重视用金银宝石装饰刀具本身,如沙雅小刀、英吉沙匕首,刀鞘似乎相对要俭朴、实用一些;而藏族和蒙古族则更加重视刀鞘。为什么呢?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10-14 01:0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zqzl 于 2005-10-13 18:24 发表
    :http://www.ggzd.com/ggz/index.asp 上怎么有毒?

    是的,我的主页和论坛都叫人搞了毒了,这事我找个时间会向大家说的,这几天请大家不要上我的网.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10-14 09:27 | 显示全部楼层
    几个问题分开说比较好:
    1、7种社会阶层是现实存在的,而7种人都佩刀也是现实存在的,找到当初佩带的刀一一对应则可解决问题,3年之中开车走了数万公里的路,访了无数的藏族同胞,看过大小近千只刀,入怀不过数十只,摸多了自然就明白了。
    文史典籍会有蛛丝马迹,至少会提供一些思路。
    佩刀的形制,用料随着阶级的划分自然有很多不同。
    2、我提到的少数民族对金银以及珠宝的态度,其实说成大白话就是:因为游牧民族居无定所,物资来源除了在定点定时交换外,其他一切财物都随身携带,显示富有以及方便使用。什么叫做方便使用?简单说就是2个人见面后,随时可有掏出财物和对方进行交换。在下以为这样的方式是生活环境造成的,非他也。
    维族装饰刀本身和藏族蒙族装饰刀鞘是一个道理,没有本质区别。
    其实藏族高级佩刀的装饰是平衡的,不是单一的。

    共同讨论~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5-10-14 18:02 | 显示全部楼层
    受教,物物交换。原来很有时候单凭刀本身是不能判断刀的主人身份的,当事人必须辅以耳闻目睹才能大致地推测。刀不能像书画收藏是可以题字印章的,并有专门的学问和学问家加以研究。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10-15 01:14 | 显示全部楼层
    藏人交换刀件的不多,赠送的倒是不少~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5-10-15 09:21 | 显示全部楼层
    不戒兄,昨天看了您的回复我还是含糊了。今天想想,藏族似乎不应被称作游牧民族,因为他们主要的经济形式是庄园经济。但您说的游牧民族对金银宝石的态度的解释还是有道理的。这个解释能够部分说明维族为什么重视刀身的现象,因为维族起源于游牧民族,而且其相当数量的人口仍然在以游牧方式生存,而且小型维刀之所以如此普遍就是因为他们的饮食须臾离不开刀-切割羊肉,如手抓羊肉。
    而藏族和蒙古族似有类似,其中蒙古族尤其值得一说。蒙古族曾经是游牧民族,但是历史上曾经建立了强大的政权,其民族已经具备完整的社会形态,虽然主要仍是草原文化,但不羁的游牧精神已经大大减少。到清朝他们的经济已经变成农耕业和牲畜饲养业混合状态。但从民国以来,工业化的浪潮已经使这个过去的游牧民族变得和其他民族的经济形态相差不多(草原文化和草原情节仍然存在)。
    所以藏族对金银宝石的态度是不是应当追溯其他原因呢?例如宗教与世俗统一的文化。另外藏族农奴主集团是有这样三大领主组成,官家、贵族和寺院。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10-15 12:35 | 显示全部楼层

    http://www.yyxfm.com.cn/

    藏族在1959年以前是奴隶制度社会,探讨任何一种文化的起源、形成或特点,很难随便概括几句,或随手就从什么地方捡几个零碎东拼西凑加以论述。藏族传统的历史学者习惯上把广大的藏区分为三大区域。这就是“上阿里三围,中卫藏四如,下朵康六岗”。
    这些年主要走动的是康区,康区社会形态除了封建农奴制(大部分),还有一部分是封建地主经济。在社会组织方面,既有与西藏统一的基巧、宗、庄园等,又有分布于各地,互不统一、八方割据的土司头人,如德格土司、明正土司、霍尔五土司等。此外还有游牧部落组织和保留原始父系氏族残余的“帕错”和“果巴”组织,以及妥坝的母系氏族残余组织等。

    《藏族社会历史调查》中对藏族的游牧介绍的比较详细,我们可以官方文字为准,民族冷兵器的研究国内尚无专业系统的研究人员和相关资料,研究环境相对不是很好,诸多爱好者奔走呼号,也仅仅是民间的自主觉醒,往往在只样的觉醒的背后,是文化的消融和湮灭,可悲,可叹~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10-17 10:45 | 显示全部楼层
    8ict_0026.jpg
  • TA的每日心情

    2014-5-6 21:29
  • 签到天数: 67 天

    [LV.6]常住居民II

    发表于 2012-11-30 20:34 | 显示全部楼层
    民族刀,支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