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用什么砍? 用什么砍,就涉及到了工具选择的问题。具体可参考《户外刀具选择说》一文。在此,简单说说。
如果是高难度砍伐任务较重的户外活动,北方用斧头则会相对来说更具优势,同时,需要锯子搭配,效率则会更高,最轻便的是线锯,次之则是链锯,而最具使用价值也是综合性能最好的其实是折叠锯。而南方则更适宜大型的砍刀。
但鉴于我们绝大多数的户外活动,对砍伐的要求并不是很高(粗壮的树木我们一般不需要去碰),因此,无论是南方还是北方,我都更倾向于轻薄的砍刀。在我个人的理解,4厘米以内的薄片砍刀是非常理想的选择,长度不宜过长,四十到五十之间长度,六十的十八剁都觉得太累,曾收过一把四十长3.5厚平头柴刀(有的地方叫砍竹刀)轻便趁手极为好用。太长太大太厚的大型砍刀虽然威力更大,但带来的负担也相应增加,因此,并不做重点推荐。尤其是尼国大狗腿,刃厚高达7-9毫米,甚至一厘米的厚度,实在是没有必要。如果作为冷兵器,处于对强度的苛刻要求,需要厚一点,也无可厚非,但户外用刀,根本不需要这么厚重的大砍,加厚的刀身,并未给实际工作带来明显的便利,反而多半会成为负担累赘。因此,尼泊尔狗腿并不做重点推荐,也不是最理想的户外刀具选择。
对于户外砍刀,我个人最喜欢的重量方面的要求,是不超过500克,即一市斤,这样的重量,均摊之后,完全可以做成刃厚3-4,长度40公分左右的砍刀,而这样的砍刀,无论形制怎么变化,都基本可以满足绝大多数的户外砍伐之需求。有人就是偏爱十八剁,这当然无可厚非,前提条件是只要自己臂力和耐力足够,轮上几十下都丝毫不会感觉到累。户外刀具的选择,最重要的一条是,在刚好够用的基础上稍微有所富裕,但不能以强度控的姿态去要求,非重不要非厚不用,到最后选择了一把又厚又重的大杀器,抡不了几下胳膊酸软,YY神器,而实用性不足。
南方有一种带钩的柴刀,是我个人非常喜欢且重点推荐的,有的地方也叫做“钩刀”,而我个人则习惯的称之为钩镰,既能作为镰刀,用钩子的功能,钩取细小的枝条,又具备普通砍刀柴刀的劈砍功能,小柴可钩,大柴可砍,一刀多用,非常人性化,也充分体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
还有一种平头砍刀,也是一种非常典型的农具,有的地方还叫做“砍竹刀”全长40-50公分,刃厚不等,粗糙而实用,是一种非常实用的农具砍刀,想比较而言,感觉比日式的柴刀更具实用性,威力也更大一些。
第三种我重点推荐的农具就是矛刀,整体看来是一把矛,可以随意安装手柄,但去了手柄之后,可以手握,也可以当作一把大型砍刀使用,冷钢的bushman,就是一种比较典型的矛刀,而类似这种设计的农具,在民间也非常常见,不足为奇。兼备了矛和刀两种形制的有点的这个工具,简称矛刀。
工兵铲也是户外工具很好的选择,因为专注挖掘,因此,在挖掘人物较重的户外活动中,时常可以发挥很大的作用,而传统205虽然是我个人比较推崇的,但显然一斤不能满足所有人的喜好和需求,因此,各个厂家商家都在根据市场的需求在不断做着各种各样的改进。由传统的205尖头,改为平头(方头),由不能折叠改为两折,三折,不开刃改为开刃,开刃之后又在另一边加锯齿,除了传统的挖掘功能之外,还逐步具备了洋镐、刀具、锯子、等各种各样的功能,多次折叠和一锹多用逐步成为流行和时尚,特别是多功能藏獒铲,实行的是一条龙打包服务,除了铲子之外,背包,手电,打火棒等一应俱全,真可谓“一铲在手天下我有”。但实际上,多功能铲的很多功能都并不专业,甚至很多都可以用鸡肋来形容。玩铲子玩一段时间之后,就会重新回归到传统的205上来。还是简单朴实的好用,物美价廉。但是,个人觉得小铲子放车里作为备用工具还是很不错的,但多数的户外活动,工兵铲并不是最理想的选择。铲子能干的活儿(铲子的强项是挖掘),大型砍刀或其他工具也能凑合干,铲子并不专业的事项,比如劈砍开路等在实际应用当中需求则要比简单的挖掘更多一些,因此,带刀要比带铲子更具备实用性,当然了,铲子比较和谐,便于携带,这也是很大的优势。
其实无论什么样的形制,狗腿也好,帕兰也好,十八剁也好,平头柴刀也好,弯钩柴刀也好,日式柴刀也好,矛刀也罢,其本质上最强项的都是劈砍为主,因此,实际运用当中,除了轻重手感之外,在单纯的劈砍工作中,并没有特别大的本质区别,因此,全刀的重量,重心位置,厚薄,长短等就成为了“是否好用”的决定性条件。是否好用完全是个人体验,不同的人不同的体格和素质,对不同刀具的感觉也会不同。有的体格魁梧,臂力惊人,觉得十八剁非常轻薄好用,百耍不累,但对于身材矮小或者不够强壮的人来说,十八剁就太长太重了。
因此,选择大型刀具万不可人云亦云,量体裁衣才是最重要的,一定要选择适合自己的形制、长短、大小、厚薄和轻重。自己喜欢的,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六)砍柴的注意事项
首先,单纯从实际需求出发(纯砍着玩的除外)来说,能不砍尽量不砍,能少砍,尽量不要多砍乱砍。为什么这么说呢?刀具永远是消耗品,每砍一刀,都会有不同程度的消耗,不仅消耗刀具,同时也消耗自己的力气。在野外的时候,刀具的维护远比刀具的实用更加重要。比如,细小的干柴,本来用手轻轻即可折断,就不必拿刀去砍了,从物理学的角度分析,用大刀去砍所做的“功”肯定是要比徒手折断要多的多了,起码举起大刀,就要克服地球重力,就要做功。做功多,自然消耗身体的能量。如果是需要把中等粗细的树杆或者枝条折断,也没有必要用刀一口气直接砍断,可以砍一部分,然后借助外力(一棵带叉的树),运用杠杆的远离将其折断,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又比如开路,特别是荆棘和矮树丛错综复杂面积广阔的地区,能绕道就尽量绕道吧,如果非要知难而上,下定决心攻坚,最后的结果就是“寸步难行”,累死不讨好。
其次,最后,关于具体的柴火选择,能捡小柴火,就不要费劲去弄太大的干柴,制作吊锅支架的时候,如果不是特别大的锅子,一般细小的枝条都可以承受,因此,就不必因为“强度控”心理作用而非要去弄太粗大的枝条和树杆。
然后,刀具维护,虽然大型砍刀不要求也没必要做到削纸剃毛的锋利度,但锋利一些肯定更加好用,因此,当刀钝了之后及时修复,打磨。大型砍刀多用碳钢,而且决多部分农具用更加廉价的锰钢的较多,容易生锈,除了进口的量产之外,农具类的刀具因为成本的问题是用不起涂层的,生锈再说难免,除非是特殊情况,能不沾水就尽量不要沾水。
最后,具体的用刀方法,小型的枝条处理,用大型刀具刀刃的中部或者更加靠近清根位置区域会更加省力,我们看《北方荒野》雷胖子用斧头做轻度工作就是把手握的部位转移到斧头手柄的最前端靠近斧子头的位置,而如果是大型砍刀,手无法前握,则可以通过将劈砍位置后移的方法得以解决。劈砍较为粗大的树木枝条的时候,大致呈45度角是最为合理的劈砍角度,大部分的户外书籍当中都有详细介绍,不再赘述。
(七)我的砍柴梦
归隐只是一个梦,却曾在很多人心里生根、发芽。——宛金
深山老林,蓬荜蜗居,薄田几亩,牛羊一圈,晨起读书,晌午小憩,白日耕种,午夜深眠,饥食粗粮,渴饮清泉,间或狩猎,砍柴烧饭,自给自足,我心恬淡,与世无争,百寿长眠!古有仕途失意之文人雅士归隐生活,而今不复存也!尝求之于梦中而不可得,独潸然而泪下。
曾几何时,想过逃离都市,置身荒野,无数次梦中憧憬古代文人归隐的生活,并在日记本上写下了上面的一段感慨。 (以上摘自随笔《归隐说》)
很多都市人都有归隐的梦想,而梦之所以为梦,就是因为不能实现,能实现的就不叫梦,而是理想。
既然归隐只是一个很难实现的梦,那么,把这个美梦深埋心底,作为自己内心深处的一个念想,也是很好的一件事,总比空落落的什么都不装的好,起码可以让自己的精神生活更加充盈一些。但这似乎还远远不够,如果有条件,隔三差五的远离都市,上一次山,走向自然,置身野外,来一次“上山砍柴”的生活体验,不也算是变相的圆梦了么?
对我来说,上山砍柴,其实是一种心态,一种生活,一个梦想,一个身在都市的人对户外孜孜追求疯狂迷恋的所有感情的升华和浓缩,更加是一种象征,一种户外生活、自给自足、返璞归真的一个代表。
纵然自己上山的次数有限,但因为有了对“上山砍柴”这一生活方式和名次的思考和理解,并且深深的渴望和追求,必然会在余生之中,在有可能的情况下,多去体验,多去感受,多去亲近自然,多去享受生活。
(八)尾声
多年以后,把“上山砍柴”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和梦想始终孜孜追求的我,和步入耄耋之年的老伴及挚友们靠着墙根晒着太阳的时候,准会想起自己和朋友们第一次尝试“上山砍柴”时的情景。那是一个难得的晴朗而没有雾霾滋扰的上午,在距离北京市中心的很远的郊区的一个景点的山上,自己带了一把当时自以为很牛X的但事后才知道那是大阳江仿品的大型砍刀,砍掉了三个粗大的枝条用来制作吊锅的支架,当时的心情,的确是难以形容的激动。
(完)
2014年7月25日星期五 休假之中闲来戏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