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1902
注册时间2004-12-20
参与分
技术分
精华
该用户从未签到
|
楼主 |
发表于 2007-8-12 20:07
|
显示全部楼层
http://www.hotmir.cn/
苗刀名称来源小考
吕伟星
最近几日,我有幸遇到马氏通备门的名师张飞鹏老师。在他繁忙之余,得以向他请教了很多问题。
自然少不了谈到西北军的成名之作,破锋八刀。张老师顺便也提到了苗刀。我拳术方面比较熟悉,
对器械很少练习,关于苗刀久闻大名不知详细内容。这回首次见到苗刀的威力,十分钦佩。
后查找了些关于苗刀的资料。想多了解一些此刀的历史 。没想到一查之下,发现苗刀的来源众
说纷纭。很多人干脆认为苗刀就是倭刀,而苗刀练家多坚持此刀刀身修长,似禾苗,故此叫做苗
刀。在苗刀考证上,将苗刀解释为苗人之刀,或者矛刀。而马明达老师的文章有用双手刀的称呼
替代苗刀之意。
我很认同马明达老师的看法。查考近代武术中出名的门派,太极,形意,八卦。。。。。等诸派,
无不是将拳术结合文化。纷纷用古典哲学的概念注册自己的武术。然后得以推而广之,家喻户晓。
即便南方近代流行的永春白鹤蔡李佛等拳也无不挂靠少林,依仗香港影视的力量。由此可见文化性
对武术发展的重要。
刀身修长,望之如麦苗,所以称其为苗刀。如果这样解释的话,怪不得马老师说是某位浅人定的名。
不过,在偶然间我看到一首诗词,之后改变了我对苗刀的看法。此刀的定名应该是位有学之士,而且
应该和江浙一带的习武者有关。
《大墙上篙行》 曹丕
吴之辟闾,越之步光,楚之龙泉,韩有墨阳,苗山之铤,羊头之钢,知名前代。。。。。。。
苗山之铤,数字夹在熟悉的步光,龙泉的名字中间。我刹那间联想起,苗刀会不会和苗山之铤有关系?继续查资料,发现苗山之铤在汉晋年间非常的出名。
《淮南子》曰:苗山之铤,羊头之销,虽水断龙髯,陆剸兕甲,莫之服带。
高诱曰:苗山利金,所出羊头之销,白羊子刀也。镤或谓为鍱。
艺文类聚卷第五十七 大夫曰:收苗山之铤,采邪溪之铜,
《越绝书》曰:越王勾践有宝剑五,闻於天下。客有能相剑者,名曰薛烛,王召而问之。对曰:当造此剑之时,赤堇之山破而出锡,若耶之溪涸而出铜。
根据这几则材料的简单分析,苗山之铤和耶溪之铜都是铸造宝剑而出名。虽然无法知道苗山是否是赤堇之山,但此山和若耶溪并提,肯定有某种联系。若耶溪就是浣纱溪,是美女西施的老家。 查苗山的资料如下。
集解皇览曰:“禹頉在山阴县会稽山上。会稽山本名苗山,在县南,去县七里。越传曰禹到大越,上苗山,大会计,爵有德,封有功,因而更名苗山曰会稽。
司马迁《史记·夏本纪》:“禹会诸侯江南计功而崩,因葬焉,命曰会稽。会稽者,会计也。”
史记·封禅书记管仲说:“禹封泰山,禅会稽。”
刘向《汉书》:“禹葬会稽不改其列,谓不改林木百物之列也,苗山自禹葬后更名会稽。”
越传曰禹到大越,上苗山,大会计,爵有德,封有功,因而更名苗山曰会稽。
今天浙江的会稽山就是苗山,是大禹封禅,会诸侯,并且安葬的地方。越国君主自称是大禹王的后人,代代祭祀大禹。春秋末年,吴越争霸,两国的铸剑术闻名天下,甚至超越了中原大国齐晋和南方霸主楚国。直到西汉李陵击匈奴,楚国故地还是以荆楚勇士奇材剑客出名,到了明代俞大猷提到剑法,都是以荆楚长剑为号。而宝剑利刃却非吴越两地不可,龙泉宝剑响当当的名号直传到今天。
根据以上资料,不妨作个假设。戚继光,程冲斗等人对新式长刀没有命名,大概剑法以荆楚长剑为号召已经足够了。而刀的本身,在明朝,有练习者取名为苗刀。查考抗倭的明军,戚俞两位将领的部下多在江浙一带作战,最初习练长刀者后来多征调到北方,防卫蒙古或者参加援朝之役。以使用者家乡的古代名山命名作战的武器,也是合情合理的。
苗刀就是苗山之铁铸造的宝刀,形容其锋利。
西晋傅玄“正都赋”云“苗山之铤,铸以为剑;百劈文身,质美铭鉴”。
推测命名苗刀者也是为博学多才之士。因为苗刀后来是皇帝御林军的制式武器,取名者很有可能是宫廷内的大臣或者翰林院学士。此名即道出了新式长刀来自江浙的身份,也称赞了它锋利的特点。并将刀中的文化历史内涵直推到古代的大禹王。 可惜的是明朝不久就在农民起义和后金兴起的打击下灭亡了。苗刀流入民间,在北方一带流传。北人多不知道南方典故,使此刀名称涵义不传。
顺便说几句题外话,苗山和封禅及大禹王的关系很复杂。史学界对苗山究竟是哪座争论很大。有莱芜苗山,有徐州苗山,有洞庭湖苗山。 似乎苗山是座古代圣山,远古先民的起源地,各地抢着自称。
在徐州铜山苗山汉墓则有汉砖画像武士比武图。能看到汉朝武士持刀剑攻击对手的情状
(资料来自网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