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1591
注册时间2007-7-3
参与分
技术分
精华
该用户从未签到
|
本帖最后由 StevenChan8693 于 2009-8-4 22:42 编辑
版主在文中提到了“自由铬”一说。我个人认为非常正确。
因为之前,关于不锈钢,有各种各样的说法。大多都是说铬的含量来区分。有说10%的,有说12%的,有说13%的。。。
但10%的说法,应该是能排除了,不然的话,D2就成了不锈钢了。但显然不是。
而现在有一种被越来越多人接受的不锈钢的区分法则,就是“基体中的铬含量”,还有“电位”。
比如说,我们以第一页中提到的13C26(属于过共析钢)为例:
在钢厂从炼钢炉中浇铸成钢锭时(铸态),一部分铬Cr,和一部分的碳C,化合成了碳化物。
而我们知道,过共析钢在铸态下,基体组织是粗大的珠光体+网状渗碳体(网状碳化物)。而珠光体,其实就是片状的铁素体和片状的渗碳体(碳化物)的混合物。
我们把铁素体单独“提取”出,看看铬元素,在铁素体中的含量,就能知道这种钢材是不是不锈钢了。
——固溶体(铁素体)中的含铬量不致低于11.7%这一最低限度的含铬量。——按照这个精确的标准来看的话,13C26应该是落入不锈钢序列的。
注意看这句话:固溶体(铁素体)中的含铬量不致低于11.7%这一最低限度的含铬量。
——我们按照这句话来区分不锈钢的话,难度太大了。首先,要把网状的二次碳化物扔掉,然后再把珠光体一分为二,只取出里面的铁素体。最后测定铁素体的含铬量。——这显然不是个好办法。
所以,人们又换了一种测定办法,就是电位法。
——先确定铬对于钢材防锈的本质:
①铬使铁基固溶体的电极电位提高
②铬吸收铁的电子使铁钝化
既然,铬能使钢材的电位提高,那么只要测定钢块的电位值。就能准确而方便的区分是不锈钢还是非不锈钢。
曾看过北京的一位不锈钢专家,对北京市区的一座过路天桥上的不锈钢栏杆,做过这样的分析。结果,实验室里测定下来的电位说明,这位学者在该天桥上刮下的4份样本中,有2份样本呈现正电位,而另2份样品,则呈现负电位。在后来的耐蚀测试中,呈现负电位的2份样本,锈蚀的程度,和速度,也大大的超过了呈现正电位的2份样本。而实验的结论,该作者写道“那2块测定出来电位呈现负数的钢块,显然是不合格的假冒不锈钢”。
因此,直接测定钢材电位的方法,从理论上说,是合理的。
PS:当钢块的电位=0的时候,“固溶体(铁素体)中的含铬量不致低于11.7%这一最低限度的含铬量”这一条件也刚好成立。
另外,有人曾经提到过,为何热处理之后的不锈钢,耐锈蚀能力会感到降低。
我个人的观点是:经过淬火回火之后,珠光体变成了马氏体。回火之后,就是回火马氏体并伴随着大量的碳化物生成。因为生成了更多的金属碳化物,基体中的铬,被“拉”了出来。这也直接导致基体中铬的含量减少。因此,降低了电位,也降低了防锈性能。
——以上观点,谨代表个人观点。并不含有商业目的。如觉得不对,请指出,拍砖轻一点。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