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lpy2255

我的剑~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无聊
    2013-6-26 20:01
  • 签到天数: 1 天

    [LV.1]初来乍到

    发表于 2010-8-10 13:05 | 显示全部楼层
    ……
    刀剑不拿来搏命杀人~~难道是做法用的阿~~~~~~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0-8-10 14:49 | 显示全部楼层
    就是这个大凹磨的横截面结构。属于现代工艺品剑的设计。我国历史的实战剑器中都未发现过这样结构
    秦汉铁剑以刺击为主,所以对抗侧弯的要求特别高,多见六面或八面剑。比宋明及以后常见的双人双脊四面剑的强度要高很 ...
    菩提散人 发表于 2010-6-22 15:33

    先不说楼主的剑如何
    但你的观点是错误的
    与楼主这个形制接近的实战古剑不能说到处都是,但也非难寻之物~
    有空多学习学习,加强一下自己的知识再来评价~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0-8-10 14:55 | 显示全部楼层
    翰龙和拔刀斋的网友发过一些类似形制的剑~
    有兴趣自己去找~
    增加自己的知识不是件坏事~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0-8-10 20:09 | 显示全部楼层
    花纹不是很好,有点乱;剑的规格形制没见过,实用性不强;装具做工一般。愚见{:4_109:}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0-8-11 14:27 | 显示全部楼层
    27# 菩提散人
    好吧,本着教育与提醒的目的我就再回一次帖做一点技术探讨~
    先说几个问题:
    第一,楼主这剑条的形制是有据可考的,虽然剑的整体我并不认同.
    第二,我从未想要驳倒谁,菩提我不晓得您为何有这样的心态.
    第三,菩提您的观点是明显错误的,我不认同并且告诉您~是纠正您的错误,希望您能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并且改正.承认错误比坚持谬论更值得人敬佩.
    第四,一定要加强学习,多看多学,只有这样才不至于闹笑话~否则多尴尬啊~遇到我算你运气,如果没遇到我,您这辈子都可能活在自我的谬论中...
    言归正转,楼主这个剑自古就有,目前实物以明居多.清亦有之,中古也有之~
    下面这把剑是某大藏家的剑,非我本人剑~
    由于引用,所以在此向物主表示歉意和敬意~
    ptdsba1.jpg
  • TA的每日心情
    无聊
    2013-6-26 20:01
  • 签到天数: 1 天

    [LV.1]初来乍到

    发表于 2010-8-11 15:29 | 显示全部楼层
    您看~~
    在实例面前我就无力了
    我承认我确实见识不够。


    另我说的“秦汉铁剑以刺击为主,所以对抗侧弯的要求特别高,多见六面或八面剑。比宋明及以后常见的双人双脊四面剑的强度要高很多。且比较细。
    凹面大部分是在宽度不能减小的情况下减轻重量,减小开刃角度的手法,多见于刀~~~~~~”的说法
    在这把剑上并不冲突吧?


    冲突的只是我关于剑身大凹磨很荒谬这个说法~~~
    对于这一点我承认,这把剑有力的驳倒了我的说法


    但我坚持我前面的理论
  • TA的每日心情
    郁闷
    2013-6-26 19:04
  • 签到天数: 1 天

    [LV.1]初来乍到

    发表于 2010-8-11 15:41 | 显示全部楼层
    您看~~
    在实例面前我就无力了
    我承认我确实见识不够。


    另我说的“秦汉铁剑以刺击为主,所以对抗侧弯的要求特别高,多见六面或八面剑。比宋明及以后常见的双人双脊四面剑的强度要高很多。且比较细。
    凹面大部 ...
    菩提散人 发表于 2010-8-11 15:29
    葡萄的态度还是实事求是的。我们欢迎这样的朋友。至少,他发表的意见是自己所见的所知的,而不是人云亦云的。希望关于古剑大磨凹面的知识我们再能知道得多点。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8-7-8 18:58
  • 签到天数: 1 天

    [LV.1]初来乍到

    发表于 2010-8-11 15:45 | 显示全部楼层
    27# 菩提散人  
    好吧,本着教育与提醒的目的我就再回一次帖做一点技术探讨~
    先说几个问题:
    第一,楼主这剑条的形制是有据可考的,虽然剑的整体我并不认同.
    第二,我从未想要驳倒谁,菩提我不晓得您为何有这样的心态. ...
    无刀不男人 发表于 2010-8-11 14:27
    您应该找把汉剑……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0-8-11 15:49 | 显示全部楼层
    您应该找把汉剑……
    阿拉岗 发表于 2010-8-11 15:45

    呵呵,不只是汉~春秋战国也有凹面剑的~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0-8-11 15:56 | 显示全部楼层

    http://www.ahehome.cn/

    您看~~
    在实例面前我就无力了
    我承认我确实见识不够。


    另我说的“秦汉铁剑以刺击为主,所以对抗侧弯的要求特别高,多见六面或八面剑。比宋明及以后常见的双人双脊四面剑的强度要高很多。且比较细。
    凹面大部 ...
    菩提散人 发表于 2010-8-11 15:29

    很好,您的态度不错,值得表扬~
    但希望你还是要多学习,真正提高自己的鉴赏水平以尽量避免类似情况再次发生~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0-8-11 17:1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无心散卓 于 2010-8-11 17:23 编辑


    录自周纬先生《中国兵器史稿》
  • TA的每日心情
    无聊
    2013-6-26 20:01
  • 签到天数: 1 天

    [LV.1]初来乍到

    发表于 2010-8-11 17:43 | 显示全部楼层
    个人觉得LZ这个凹磨~~~和上面横截面的图已经不是同一种意义了~~~
    上图更多的是对剑茎的加强~~
    不知大家怎么看~~~~~
  • TA的每日心情
    无聊
    2013-6-26 20:01
  • 签到天数: 1 天

    [LV.1]初来乍到

    发表于 2010-8-11 17:5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讨论最具实际意义的地方在于

    凹磨这种结构究竟是为了什么样的功能和设计目的而存在~~~
    各历史时期~~~不同环境不同需求的剑~~最需要的是哪些性能~~什么样的结构能够满足这些需求~~~~

    需要的是一个宏观的~~普遍出现的概括~~而不应该执著于某一两件特例~~~~~

    比如说~~西南兵器的时代滞后性~~这些都是有大原因和整体表现的~~~~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0-8-11 19:21 | 显示全部楼层
    lz就是就着自个儿喜欢作的呗~~
    现在有几把剑真能用上?

    至于凹磨
    比方说某人作剑,觉着那重心有点靠前,或是剑过沉,便想把那剑弄薄点儿,但是又担心刃口经不住磕碰
    怎么办?
    中间磨掉点呗,刃还是那么厚,脊也没变,剑却轻了不少~

    当然,若说那脊是怕断加厚但又不想填重的也行~


    其实这不能算特例~~ 葡萄想必记得拔刀里有不少开着大瓦槽的汉刀~
    甚至现在的恰希克都可以算上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0-8-12 10:2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剑脊 于 2010-8-12 13:56 编辑
    ……
    刀剑不拿来搏命杀人~~难道是做法用的阿~~~~~~
    菩提散人 发表于 2010-8-10 13:05

    反驳一下这个观点成不,就剑而言,上手的剑大多镇宅文房,很多就像未热处理过。做法的剑也不少。存世量最大的福寿剑和龙泉剑。能够实战的确实太少。相反剑身镶七星铜点比比皆是。这大概也算是一种斩妖除魔、镇宅辟邪的寓意。清晚时期有一种朿魔剑,据说八国联军时期,中国人看红毛金发人以为是妖怪,须要带符的剑才能将其刺死。所以也剑身铭一道朿魔符。就这种剑而言,也难用于搏命杀人呀。
    在以前一个讨论帖中,你驳斥我说并质问我,中国什么时代把剑当做制式准配发部队。想必你也感觉剑并非实战兵器,才敢如此果断把中国上下五千年都概括了。其实,我还真用心请教过以为前辈。这位前辈告诉我书上记载在元代有段时间把剑当做作为制式装备过。我请教是哪本书时,人家忘记了,答应帮我查找。但并无回应了。
    两个题外小故事:
    昨日,成都一老藏家来京,我招待。席间,有我一位做房地产行外的朋友问:是你们厉害还是电视台的专家厉害。这位老藏家说:收藏分两种人。1是实战派。每天都在寻找着藏品。行情好时一个月可以过手百件以上。2是学院派,大多毕业专业院校。没事看看书,学习的时候都是隔着玻璃看。一件普通藏品可以编出20多个字的名字。
    前几日看拔刀斋里南北两位大佬在争论。南方大佬对自己的藏品很满意,下面也是欢呼声一片。北方大佬除了没说新。其他都说了(拼凑这类)。最后以南方大佬的一句话结束:说再多没有用咱们藏品上见高低。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0-8-12 11:46 | 显示全部楼层
    如蒙赐教岂不为君成人之美哉?
    吾不知而求君可乎?
    君知吾所不知,何不告知?
    菩提散人 发表于 2010-8-11 17:08

    不是我不告诉你,而是我觉得这些东西都是一些基础知识,甚至可以说是常识~
    翰龙,盛世,拔刀斋,几乎所有的收藏类网站都有大量的这方面知识.你不去学~为何?
    如此显而易见且浅薄的基础知识,您问了我几遍了?
    第一次我告诉您了,也就是我引用的那个图
    这一次是别的网友告诉您了~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0-8-12 11:53 | 显示全部楼层
    最烦你们这些说人品的~~~~~讨论东西呢~~~你哪儿就冒出来了~~~~
    菩提散人 发表于 2010-8-12 10:59

    菩提说句不客气的话~
    你对这个瓦槽都没啥概念,如何探讨?
    瓦槽在剑上大概什么时候出现,什么时候盛行~你甚至都不知道历史上有这样形制的古剑~
    在这样的情况下,还有探讨的必要吗?探讨的基础是什么呢?和一个历史小白去探讨?
    这个版块叫鉴古铸新~我想意思应该是鉴赏并借鉴古刃来铸造新刃吧~
    你连历史的形制都不晓得,还有必要探讨吧?
    如果要继续下去~~~对你来说是学习的~学习就要虚心~虚心使人进步~
  • TA的每日心情
    无聊
    2013-6-26 20:01
  • 签到天数: 1 天

    [LV.1]初来乍到

    发表于 2010-8-12 12:13 | 显示全部楼层
    青铜剑那种类似瓦槽(好吧你们非要叫它瓦槽)的结构~~是由青铜剑的多次复合铸造的生产过程造成的~~`

    青铜剑也是刃硬身韧的~~~通过不同的青铜配比经过多次符合铸造后制成~~~类似后世的包钢技艺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0-8-12 12:15 | 显示全部楼层
    青铜剑那种类似瓦槽(好吧你们非要叫它瓦槽)的结构~~是由青铜剑的多次复合铸造的生产过程造成的~~`

    青铜剑也是刃硬身韧的~~~通过不同的青铜配比经过多次符合铸造后制成~~~类似后世的包钢技艺
    菩提散人 发表于 2010-8-12 12:13

    问您一句,您上手过青铜剑实物?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0-8-12 13:36 | 显示全部楼层

    http://www.cnsohot.com.cn/

    青铜剑那种类似瓦槽(好吧你们非要叫它瓦槽)的结构~~是由青铜剑的多次复合铸造的生产过程造成的~~`

    青铜剑也是刃硬身韧的~~~通过不同的青铜配比经过多次符合铸造后制成~~~类似后世的包钢技艺
    菩提散人 发表于 2010-8-12 12:13


    “瓦槽”是由青铜剑的多次复合铸造的生产过程造成?
    将“瓦槽”定义为“多次复合铸造的生产过程”的产物似不妥。一次成型式铸造就没有了么?
    “青铜剑的多次复合铸造"为了什么,产生了什么,在董亚巍先生的《东周青铜剑的铸制工艺》一文中已有详述,您不妨找一下
       
    凹面大部分是在宽度不能减小的情况下减轻重量,减小开刃角度的手法,多见于刀~~~~~~
    出现在剑上是比较荒谬的。~”
    菩提散人 发表于 2010-8-12 12:10



    多见于刀,就不多见于剑了么。刀剑两者之间的关系没有那么割裂吧,荒谬一说从何谈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