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747|回复: 3

过年了,转点资料供周老师参考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6-1-25 10:49
  • 签到天数: 2 天

    [LV.1]初来乍到

    发表于 2006-1-30 14:5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碳素工具钢
      碳素工具钢廉价易得,易于锻造成型,切削加工性能也比较好。碳素工具钢的主要缺点是渗透性差,常规淬火的淬硬层只有1.5——5mm;淬火介质一般采用自来水、盐水或碱水,变形开裂倾向大;耐磨性和热强性都较低。因此,碳素工具钢只能用来制造一些小型手工刀具或木工刀具,以及精度要求不高的形状简单的小型冷作模具。
      适于制作工模具用的碳素工具钢牌号、热处理规范及硬度见下表。T7钢是亚共析钢,淬火后没有剩余碳化物,耐磨性差,硬度也相对较低,常用于制作木工工具和钳工工具。模具制造则很少采用T7钢。T8钢是共析钢,过热敏感性大,容易出现过热的粗大马氏体组织,导致工件开裂,淬火后也很少有剩余碳化物,耐磨性也较差,但大截面工件的中心不会出现网状二次碳化物。工模具行业用得较多的是T10、T12两个钢号,它们淬火后有颗粒状剩余碳化物,硬度高,耐磨性好,组织也较细,有一定的韧性。T13钢一般用得较少。
    钢号           Ac1/℃          Accm Ac3/℃        常规淬火加热温度/℃        Ms/℃        淬火硬度HRC
    T7、T7A            730               770                           780—800        280        62——64
    T8,T8A       730                ----                           760—770        240        63——65
    T9,T9A            730                ----                           760—770        ----        63——65
    T10,T10A    730               800                           770—790        200        63——65
    T12,T12A    730               820                           770—790        200        63——65


    想插入表格真的好难哦!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6-1-25 10:49
  • 签到天数: 2 天

    [LV.1]初来乍到

     楼主| 发表于 2006-1-31 10:29 | 显示全部楼层
    热处理工艺、组织和性能
    一、概述
      高碳钢要获得优异的强韧性,其组织应具备下列特点:
    1)        球化组织中的碳化物要均匀、细小、圆整,因此淬火后的剩余碳化物也应均匀、细小、圆整。
    2)        马氏体针要均匀、细致,板条马氏体的份额要高。为此,应细化奥氏体晶粒,先行成适量下贝氏体,以细化后形成马氏体的伸展空间。碳化物颗粒应均匀、细小以及微区化学成分不均匀等,都可细化马氏体。有时同时能增加板条马氏体的份额。
      高碳钢中马氏体,一般都以高速、无扩散、切变共格方式形成,形成温度Ms在200℃以下,压结构为孪晶,故称孪晶马氏体,或高碳马氏体。孪晶马氏体呈透镜状,在金相磨面上其形态呈竹叶状或交叉分布的针状,边缘整齐,棱角锋利,故又称片状马氏体。第一片形成的马氏体往往贯穿整个晶粒,或在两个结构壁垒(孪晶界、剩余碳化物、微区化学成分不均匀、先行成下贝氏体等)之间伸展,一般不越过晶界或结构壁垒。后形成的马氏体,在先行成的马氏体片或结构壁垒之间伸展,因此马氏体片大小不一。马氏体针之间有残留奥氏体,马氏体针愈粗,残留奥氏体愈清晰,残留量也愈多。马氏体针愈细,残留奥氏体愈分辨不清,数量也愈少。淬火加热温度愈高,晶粒愈粗,残留碳化物愈少,化学成分愈均匀,马氏体针可长得很粗长,残留奥氏体也愈多。马氏体中碳的过饱和度随着淬火加热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比体积变化和晶格也加大,马氏体变得硬而脆,工件内应力相应增大,变形开裂倾向更严重。因此,高碳钢淬火加热温度应选择在Ac1——Accm之间。
      片状马氏体一高速形成,速度达(1——1.5)×100000cm/s。当马氏体片带着很大的冲击能被阻于晶界,或遇先行成的马氏体片,或遇其他障碍时,冲击与被冲击双方都形成微裂纹。这种微裂纹在内外应力作用下,很容易扩展为宏观裂纹。微裂纹优先在先形成的受冲击机会最多的长片马氏体上形成。因此,淬火温度愈高,晶粒愈粗,碳化物溶解愈好,化学成分愈均匀,马氏体固溶碳量就愈高,微裂纹产生的敏感性也就愈高。所以,过热工件和原始组织为片状珠光体的工件,都容易淬裂。
      低碳马氏体又称为板条马氏体,显微组织为平行的板条,亚结构为位错,故又称位错型马氏体。板条马氏体中含碳量低,形成温度Ms在300℃以上,晶格畸变和比体积变化都较小,因此淬火内应力和变形开裂倾向都较小。板条马氏体形成速度约为100mm/s,平行伸展形成马氏体束,加之本身也不脆,因此转变时几乎不形成微裂纹,强韧度较高。板条马氏体转变比较完全,残留奥氏体很少。
    高碳钢淬火加热温度选择在Ac1——Accm之间,保留一定数量的未溶碳化物,降低了奥氏体中的溶碳量,提高了化学成分的不均匀程度。可获得片状马氏体和板条马氏体的淬火组织。淬火温度愈低,奥氏体固溶碳量也愈低,板条马氏体数量愈多,这样的组织,既有较多均匀分布的剩余碳化物,也有均匀细致的马氏体,以及两种马氏体的恰当组合,因此具有较高的耐磨性和高的强韧性,变形开裂的几率很小。
    回火可以消除工件内应力,减少微裂纹发展成宏观裂纹的几率,因此回火要在淬火以后立即进行。此外,马氏体回火分解析出碳化物,也可减低马氏体的内应力和脆性,同时析出的碳化物还可以将微裂纹搭接起来,从而减少了微裂纹的数量。在160——200℃之间回火,马氏体中含碳量降低的速度最快,到200℃时,马氏体中碳的质量分数可降低到0.3%左右,正方度(c/a比值)由1.54——1.64下降到1.012——1.013;同时析出的碳化物,可有效地将微裂纹搭接一半以上。200——500℃之间回火时,马氏体中碳含量缓缓下降到α相的饱和值,微裂纹数量几乎没有变化,但硬度却大幅度下降。到500℃以上回火时,微裂纹数量将再次大幅度下降。因此,高碳钢选择在160——200℃之间回火,可以获得硬度、强度和韧性的最佳配合。
    高碳钢淬火时,如能先行成一定数量的强韧性较好的下贝氏体,可以有效地减少后形成马氏体的伸展空间,可细化马氏体,减少微裂纹的数量,所以等温淬火可以改善工件韧性,减少变形和开裂倾向。但是下贝氏体对板条马氏体的性能改善作用不大。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6-1-25 10:49
  • 签到天数: 2 天

    [LV.1]初来乍到

     楼主| 发表于 2006-1-31 12:16 | 显示全部楼层
    二、常规热处理工艺、组织和性能
      高碳钢淬火加热温度一般在770——790℃之间,淬火介质采用自来水、盐水或碱水都可以。高碳钢工具回火后硬度在61——64HRC,高碳钢模具回火后硬度在54——60HRC。低温淬火工艺是把正常淬火加热温度压低20——30℃,可获得体积分数在50%以上的板条马氏体的淬火组织,孪晶马氏体也较小,可以提高模具韧性,但淬硬层太薄。低温淬火工艺与碳化物超细化预处理相结合,可以提高工模具强韧性。较大的高碳钢工件,淬火加热温度可提高20——40℃,以增加淬硬层深度,然后分级淬火以减少变形。
      正常淬火组织为均匀分布的粒状碳化物+隐针或细针马氏体+残留奥氏体。T7、T8钢淬火组织中剩余碳化物很少,或者完全没有,因此其耐磨性也较差。ZBJ36003-87《工具钢热处理金相检验标准》中第十二、十三级别图,把高碳钢淬火马氏体依其针长分为6个级别(在放大500倍下评定):
      1级<1.5mm           2级>1.5——2.5mm
      3级>2.5——4mm      4级>4——6mm
      5级>6——8mm       6级>8——12mm
      以T10钢为例,分析淬火后的组织和性能。T10钢Ac1温度为730℃,Accm温度在840——860℃之间。正常情况下,淬火组织中出现明显残留奥氏体和马氏体针时,其淬火温度大概在1/2(Ac1+Accm),即780——790℃之间。在这个温度以下淬火,马氏体针很细,残留奥氏体也很少,因此这个温度是淬火温度的上限。较大工件或分级淬火工件,可以把淬火加热温度提高到上限以上。
                      
                           T10钢淬火温度、组织和性能的关系(150℃回火后测试)
    淬火温度     MS    残留奥氏体    未溶碳化物    马氏体针长    淬火    抗弯强度   挠度   冲击韧度
      /℃          /℃         /%                /%             /um         HRC     σbb/MPa   f/mm   αk/(J/cm2)
                                                                  一般    最长      
       770       260          无               3--4       隐针                65        2058       2.0       9.8
       800       240         1--3            1.5--2      7--11    12       64        1717       1.6       8.8
       830       200        5--10          0.5--1.2   18--24  28--35    64        1266      1.2       5.9
       860       180       10--15              无      18--24  28--35    63           --           --         --
       890       180       15--20              无      28--35  35--52   62.5         --           --         --
       920       180          ---                 无      28--35  35--52    ---           --           --         --   

    奥氏体晶粒明显长大发生在840——870℃之间。正常淬火加热温度为760——780℃。特殊情况下,可提高到800——820℃,但须分级冷却,以减少内应力,防止变形和开裂。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6-2-1 21:20 | 显示全部楼层
    收到谢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