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wuxinming521

唐刀!!!国人遗忘的荣光!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9-7-6 17:42 | 显示全部楼层

http://www.jyyes.cn/

被楼主骗进来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2015-3-8 09:24
  • 签到天数: 98 天

    [LV.6]常住居民II

    发表于 2009-7-6 20:27 | 显示全部楼层
    想收藏,没有经典的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9-7-6 21:09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也是隋的,美国大都会博物馆
    介绍只是说:据说洛阳附近出土
    断崖 发表于 2009-7-6 17:19



    这个也是很好的标本,装具的外形设计和装配方式上跟日本保存的那些东西有极为相似之处。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9-7-8 10:12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9-7-8 10:13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9-7-14 17:44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9-7-15 18:0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断崖 于 2009-7-15 18:13 编辑

    那边的讨论很精彩啊
    hhgo2 兄提到了形制对比一下
    下图是韩国某博物馆的藏品,高丽三国时期,
    虽然韩国人的人品总该打个大的问号,
    但有环头,有和中、日环刀的对比,这个断代应该差不了太多

    刀型很接近了

    其实在汉环里也能找到类似形制的
    20050223022626768.jpg
    环头大刀.gif
  • TA的每日心情
    擦汗
    2014-4-1 20:15
  • 签到天数: 1 天

    [LV.1]初来乍到

    发表于 2009-7-15 19:02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国自古开国皇帝都有铸剑为犁的优良传统,想想多少刀剑被熔为铁水,多少被埋入古坟。。。。。。。。文官治国,不尚武勇是对精神的骟割
    三尺本心 发表于 2008-5-5 12:31

    铸剑为犁算什么,好歹犁能用

    跟大炼钢铁比起来^………………

    看来铸剑为犁不止是传统,还是中国的未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9-7-22 18:53 | 显示全部楼层


    已经很说明问题了,不是么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9-7-22 22:44 | 显示全部楼层
    之前有很重要的一点忘记说。
    从唐朝这些图绘和壁画中的无环首直刀刀柄,揭示的并非仅仅是消除了环首这一现象。这些图中刀柄大多作白色,与黑色的刀鞘对比鲜明,这个颜色我认为也是据实而写,原因就是它们用的是鲛皮卷柄。日本古籍中记载唐刀传入日本之前,其本土从无用鲛皮做柄的先例,盖因日本沿海很少产鲛。而传入唐刀则多以鲛皮卷柄,传为中国吴地的风俗,多以安南(今越南)所产鲛皮包之。因而日本也就此开始以鲛皮卷柄,终成惯例,而历来所用鲛皮基本为进口。
    中、日、韩的文字和实物资料中,都鲜见环首与鲛皮包柄同时存在于一口刀剑上的例子。因此,或许可以这么认为,这些图绘中的实例,同时从无环首和着鲛皮柄两方面,证明了无环首唐刀的存在。同时,鲛皮刀柄的外形特征也不同于简单的去除了环首的环首刀柄(汗,有些拗口涅~),多数在靠近柄头处可见挂绳与绳孔,这些特征也可以用于分辨绘画中究竟是原生的无环首直刀,还是后世修复中误将环首改画作了无环首。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9-7-23 13:16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9-7-23 13:27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9-7-23 13:30 | 显示全部楼层
    对这个问题感兴趣
    虚心恭请hhgo2 兄不吝指教一二
    烦您有时间给说说疑点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9-7-24 10:48 | 显示全部楼层
    "中、日、韩的文字和实物资料中,都鲜见环首与鲛皮包柄同时存在于一口刀剑上的例子。因此,或许可以这么认为,这些图绘中的实例,同时从无环首和着鲛皮柄两方面,证明了无环首唐刀的存在。"
       ---------这才是非常合乎情理的判断。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9-7-26 15:25 | 显示全部楼层
    hhgo2兄基本是全盘否定我提出的论点及证据,认为日本资料及实物全不可信。又提唐前后的国内资料与实物才值得信任,那么那些唐朝绘画壁画是否也不算可信证据?

    前面我已经详细论述了从刀装方面的分析和结论,那么就算抛开日本那些馆藏品,从国内和日本以外的证据来看:
    一是刀条形制方面,石家庄的刀匠师傅之前研磨的一把东汉环首刀,刀身也是切刃造,轻微内反的直刀,跟多数日本遗留隋唐刀剑如出一辙。国内其他藏家手中状态较好的环首直刀,也有可看出明显切刃造的实例。至少说明切刃造直刀这种形制,在东汉时已经出现,经三国魏晋南北朝,一脉相承到隋唐,是合理可信的。

    二是前面说过的环首作为刀装的一部分与刀茎分开不为一体,这一点从环首非铁质的实例中即可证实。如断崖兄前面贴的纽约大都会博物馆藏隋墓出土环首刀,精雕纹饰的环首明显为铜或金制,与柄头一体,刀条本身是铁的,所以环首跟刀条本非一体制造。成都的骆驼祥子兄在涤心斋论坛所贴自藏东汉晚期环首直刀,环首为青铜,也是明显的证据。其他国内出土的非铁质环首的实例还有不少。

    这两点就已经比较充分的说明了日本那些隋唐刀剑的刀条形制具有很好可信度,第二点也说明无环首直刀的前提充分存在。所以越是这样,我越想听听hhgo2兄所示“纵向的对‘唐刀’加以考证。通俗的说,应该对唐之前的汉、魏晋、南北朝、隋时期,以及唐之后五代、辽时期刀的形制加以考证,结合唐代的资料再加以考证,就大致可以推断出来唐刀的形制”,看起来就是非常丰富、翔实的研究考证,非常期待。。。。。。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9-7-26 19:5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断崖 于 2009-7-27 16:46 编辑

    对比一下刀装风格
    金银钿庄唐大刀镂雕缠枝纹
    金银钿庄唐大刀.jpg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9-7-26 19:5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断崖 于 2009-7-27 17:35 编辑

    证据虽细微,风格何其一致

    1.掐丝菱纹柄金刀
    1980年湖北安陆王子山唐吴王妃杨氏墓出土。现藏安陆县博物馆。
    掐丝菱纹柄金刀.bmp

    下面这件不是臂钏,原出处网站的介绍搞错了,改过来
    这是首饰饰件

    2.金花饰

    长6.0--7.2厘米
    1988年10月西安市西郊出土
    现藏西安市文物库房
    金花饰原窖藏在一个小缸内,内有桃形、鸡心形、梅花形、菊花形等唐代金花饰和其他物品。这里所选出的几件金花饰分为折花形和梅花形两种。从花饰表面留存的痕迹看,花饰上原镶嵌有圆形和桃形宝石,尽管现在已脱落殆尽,但仍不难想像当时金色的花枝与各色宝石交相辉映、富丽堂皇的情景。花饰叶面上留有多处圆孔,有些背面还有系,可与其它物品固定在一起,推测它们有可能是唐代妇女头上的装饰品。它们极有可能是唐代上层妇女使用的金花宝钿。
    金花饰.jpg 鎏金三钴杵纹银臂钏.jpg
    找个大图
    金花饰2.jpg

    3.唐 镂空忍冬花结挂链银香球,
    卫生用具,银质,为镂空圆球体,高6厘米,直径5.4厘米,腹围17厘米,重60克。


    唐 镂空忍冬花结挂链银香球.jpg
    银熏球 唐代  陕西咸阳市窑店出土
    作圆球形,用锤击、切削、抛光、铆接等工艺技术制作,通体镂空,花饰为织物状忍冬花纹,是随身携带的焚香之具。
    银熏球是唐代金银器工艺品最佳之作,主体由上、下两个半球体扣合构成,接合处装有一个小型轴,其余部分制成扣合严密的子母扣,结合牢固,启合方便,下半内装置两个同心活环和一个焚香盂,各部件以相对称的活轴关连器壁,利用同心和活轴造成的机械平衡,确保焚香孟在球体无论怎样转动情况下,都能保持水平状态,不使香料撒出,此件银熏球是高超的工艺和科技相结合的代表作品。

    银熏球.jpg
    4.唐代“孔雀花鸟纹方盒”。高:10厘米 长:12厘米 宽:12厘米 1970年西安南郊何家村出土陕西历史博物馆收藏。
    孔雀花鸟纹方盒.jpg 鎏金花鸟孔雀纹银方箱.jpg

    5.金筐宝钿团花纹金杯
    高5.9厘米口径6.8厘米 1970年10月西安何家村出土

    金杯质地灿烂夺目,造型婉约俊美,其腹部焊接四朵用金丝掐编的团花,每朵团花的边缘又焊接一圈直径不到1毫米的小金珠.团花的中心原来镶嵌珍珠、松石,出土时已经脱落, 杯的上下边缘也焊接四朵金丝掐成的如意云头.金的延展性很好,1克的纯金 可以拉成直径0.00434毫米、长3500米的细丝.用金丝掐成花形,然后再焊接在器物上,称掐丝焊接.将金液滴在冷水中炸开,形成细小的金珠,再将金珠焊接在器物上,称炸珠焊接.在其间再镶嵌珠宝,则称为 "金筐宝钿真珠装"工艺。这种工艺在金银制作中纯属高难技艺,而唐代工匠已将这几种工艺成功地运用到生活器皿的制作上.这杯身小小的狐形曲面上,将粗细均匀的金丝、大小一致的金珠,按照一定的花形焊接出来,焊口平直,看不出丝毫焊缝,经历一千多年仍未开裂,令人惊叹不已。
    掐丝团花金杯 唐 陕西省西安市南郊何家村唐窖藏出土。造型为典型的波斯样式,把手也具有波斯风格,腹部的宝相花,则是中国化了的佛教花纹。多种文化因素的混合是唐代金银器的特点之一。
    掐丝团花金杯.jpg


    蔓草花鸟纹八棱银杯  唐  现藏陕西省博物馆

    高5.3厘米,口径5.4-6.9厘米,足径3.1 厘米


      唐蔓草花鸟纹八棱银杯,饮酒器,银质, 镀金。八曲侈口,腹和足均作八棱形,腰略束。腹壁棱间饰以缠枝蔓草和花鸟相间的图案各四组,圈足面饰缠枝蔓草纹,环柄上有半圆形护手,护手上饰一展翅飞翔的鸿雁,下以萱草相称。地纹皆饰鱼子纹,刻工精细,富有生机,颇具匠心。1982年陕西西安韩森寨纬十街出土。
    蔓草花鸟纹八棱银杯.jpg

    可作类比的,纹饰风格的证据很多的
    包括刀鞘的漆艺,从唐代漆器里找证据,也多得很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9-7-26 21:12 | 显示全部楼层

    http://www.heibor.com.cn/

    另外,关于YeSir 兄所说的,“作为刀装的一部分与刀茎分开不为一体”
    最近看周纬先生的《中国兵器史稿》提到汉代尚玉
    玉具剑是很有特色的一类,(当然春秋战国玉具剑就有了),汉代颇盛
    周纬先生提到多处古籍记载有玉环刀
    或可以大胆推论刀环独立的肇始当与玉环刀有一定联系
    周纬先生还提到,及至晋代十六国,开始尚金银等物
    金银首的刀剑可算玉具剑、玉环刀的延续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9-7-26 21:4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YeSir 于 2009-7-26 22:20 编辑
    证据虽细微,风格何其一致

    1980年湖北安陆王子山唐吴王妃杨氏墓出土。现藏安陆县博物馆。
    480460
    鎏金三钴杵纹银臂钏

    内径9.2cm,外径11㎝,重128-146g
    1987年扶风县法门寺地宫出土
    法门寺博物馆藏
    48 ...
    断崖 发表于 2009-7-26 19:52



    真是非常令人震撼和自豪的艺术品~~~  {:3_62:}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9-7-26 22:19 | 显示全部楼层
    近来读史,晋、梁、齐、宋、魏、隋、唐及北史诸书中,以《隋书》记载佩刀佩剑资料居多。
    其中关于前记陈、齐、魏、周等朝礼仪中,皆言天子佩“鹿卢剑,火珠镖首”,皇太子亦佩“玉具剑,火珠镖首”。
    而文武百官:一品,玉具剑,佩山玄玉。二品,金装剑,佩水苍玉。三品及开国子男、五等散品名号侯虽四、五品,并银装剑,佩水苍玉。侍中已下,通直郎已上,陪位则像剑。带真剑者,入宗庙及升殿,若在仗内,皆解剑。一品及散郡公、开国公侯伯,皆双佩。二品、三品及开国子男、五等散品名号侯,皆双佩。绶亦如之。
    ——《隋书·礼仪六》


    隋帝:“于是定令,采用东齐之法。...鹿卢玉具剑,火珠镖首。”
    皇太子:“玉具剑,火珠镖首。”“后改白珠镖首”
    百官佩剑则同于前朝故事。
    ——《隋书·礼仪七》

    剑,案汉自天子至于百官,无不佩刀。蔡谟议云:“大臣优礼,皆剑履上殿。非侍臣,解之。”盖防刃也。近代以木,未详所起。东齐著令,谓为象剑,言象于剑。周武帝时,百官燕会,并带刀升座。至开皇初,因袭旧式,朝服登殿,亦不解焉。十二年,因蔡征上事,始制凡朝会应登殿坐者,剑履俱脱。其不坐者,敕召奏事及须升殿,亦就席解剑乃登。纳言、黄门、内史令、侍郎、舍人,既夹侍之官,则不脱。其剑皆真刃,非假。既合旧典,弘制依定。又准晋咸康元年定令故事,自天子已下,皆衣冠带剑。今天子则玉具火珠镖首,余皆玉镖首。唯侍臣带剑上殿,自王公已下,非殊礼引升殿,皆就席解而后升。六品以下,无佩绶者,皆不带。
                               ——《隋书·礼仪七》

    火珠镖首,即剑首以火珠为饰。百官则以玉饰剑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