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断崖 于 2009-7-27 17:35 编辑
证据虽细微,风格何其一致
1.掐丝菱纹柄金刀
1980年湖北安陆王子山唐吴王妃杨氏墓出土。现藏安陆县博物馆。
下面这件不是臂钏,原出处网站的介绍搞错了,改过来
这是首饰饰件
2.金花饰
唐
长6.0--7.2厘米
1988年10月西安市西郊出土
现藏西安市文物库房
金花饰原窖藏在一个小缸内,内有桃形、鸡心形、梅花形、菊花形等唐代金花饰和其他物品。这里所选出的几件金花饰分为折花形和梅花形两种。从花饰表面留存的痕迹看,花饰上原镶嵌有圆形和桃形宝石,尽管现在已脱落殆尽,但仍不难想像当时金色的花枝与各色宝石交相辉映、富丽堂皇的情景。花饰叶面上留有多处圆孔,有些背面还有系,可与其它物品固定在一起,推测它们有可能是唐代妇女头上的装饰品。它们极有可能是唐代上层妇女使用的金花宝钿。
找个大图
3.唐 镂空忍冬花结挂链银香球,
卫生用具,银质,为镂空圆球体,高6厘米,直径5.4厘米,腹围17厘米,重60克。
银熏球 唐代 陕西咸阳市窑店出土
作圆球形,用锤击、切削、抛光、铆接等工艺技术制作,通体镂空,花饰为织物状忍冬花纹,是随身携带的焚香之具。
银熏球是唐代金银器工艺品最佳之作,主体由上、下两个半球体扣合构成,接合处装有一个小型轴,其余部分制成扣合严密的子母扣,结合牢固,启合方便,下半内装置两个同心活环和一个焚香盂,各部件以相对称的活轴关连器壁,利用同心和活轴造成的机械平衡,确保焚香孟在球体无论怎样转动情况下,都能保持水平状态,不使香料撒出,此件银熏球是高超的工艺和科技相结合的代表作品。
4.唐代“孔雀花鸟纹方盒”。高:10厘米 长:12厘米 宽:12厘米 1970年西安南郊何家村出土陕西历史博物馆收藏。
5.金筐宝钿团花纹金杯
高5.9厘米口径6.8厘米 1970年10月西安何家村出土
金杯质地灿烂夺目,造型婉约俊美,其腹部焊接四朵用金丝掐编的团花,每朵团花的边缘又焊接一圈直径不到1毫米的小金珠.团花的中心原来镶嵌珍珠、松石,出土时已经脱落, 杯的上下边缘也焊接四朵金丝掐成的如意云头.金的延展性很好,1克的纯金 可以拉成直径0.00434毫米、长3500米的细丝.用金丝掐成花形,然后再焊接在器物上,称掐丝焊接.将金液滴在冷水中炸开,形成细小的金珠,再将金珠焊接在器物上,称炸珠焊接.在其间再镶嵌珠宝,则称为 "金筐宝钿真珠装"工艺。这种工艺在金银制作中纯属高难技艺,而唐代工匠已将这几种工艺成功地运用到生活器皿的制作上.这杯身小小的狐形曲面上,将粗细均匀的金丝、大小一致的金珠,按照一定的花形焊接出来,焊口平直,看不出丝毫焊缝,经历一千多年仍未开裂,令人惊叹不已。
掐丝团花金杯 唐 陕西省西安市南郊何家村唐窖藏出土。造型为典型的波斯样式,把手也具有波斯风格,腹部的宝相花,则是中国化了的佛教花纹。多种文化因素的混合是唐代金银器的特点之一。
蔓草花鸟纹八棱银杯 唐 现藏陕西省博物馆
高5.3厘米,口径5.4-6.9厘米,足径3.1 厘米
唐蔓草花鸟纹八棱银杯,饮酒器,银质, 镀金。八曲侈口,腹和足均作八棱形,腰略束。腹壁棱间饰以缠枝蔓草和花鸟相间的图案各四组,圈足面饰缠枝蔓草纹,环柄上有半圆形护手,护手上饰一展翅飞翔的鸿雁,下以萱草相称。地纹皆饰鱼子纹,刻工精细,富有生机,颇具匠心。1982年陕西西安韩森寨纬十街出土。
可作类比的,纹饰风格的证据很多的
包括刀鞘的漆艺,从唐代漆器里找证据,也多得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