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zi.zi..

关于步人甲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6-9-17 16:19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评分标准很有意思

能不能把你已经评过分的都贴上来,要再配上图和说明又是一篇好贴。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6-9-21 22:44 | 显示全部楼层
宋朝步兵和骑兵 [转]

    虽然宋代给后世的印象是重文轻武。但鲜为人知的是,宋朝拥有中国古代防护最好的重装步兵。  

  在宋代,欧洲锁子甲的重量不过15公斤,15世纪时的哥特式全身甲也只有20公斤。虽然17世纪最重的盔甲达到了42公斤,但普通的重型四分之三甲也只是在20——30公斤的范围内。以重量而言,中国宋代的步人甲(步兵铠甲)是中国历史上最重的铠甲,根据《武经总要》记载,北宋步人甲由铁质甲叶用皮条或甲钉连缀而成,属于典型的札甲。其防护范围包括全身,以防护范围而言,是最接近欧洲重甲的中国铠甲,但是也没达到欧洲重甲那种密不透风般的防护程度。  

     根据宋绍兴四年(1134)年的规定,步人甲由1825枚甲叶组成,总重量达29KG,同时可通过增加甲叶数量来提高防护力,但是重量会进一步上升。为此,皇帝亲自赐命,规定步兵铠甲以29。8KG为限。此后,又把长枪手的铠甲重量定为32-35KG;由于弓箭手经常卷入近战格斗,其铠甲定为28- 33KG;而弩射手的铠甲定为22-27KG。同时期的欧洲步骑兵的铠甲类型还以锁子甲为主,没有达到如此的重量。  

  绍兴十年前后,是宋朝军队最强大的时期。名将岳飞、韩世忠等,率领以铁甲、长枪强弩为主要装备的重步兵,以密集阵容屡屡击败金朝骑兵。包括兵器在内,当时宋军重步兵的负荷高达40-50KG,由于装备过重,机动性受到影响,如绍兴十一年(1141)的祏皋战役,以步兵为主力的宋军,由于身被重甲,加上过于长大的兵器,负荷过重,因为未能全歼已溃不成军的金朝骑兵。  

   同时为了更有效抗击装甲骑兵的需要,宋代还生产了大量的各种大刀。特别是在南宋的初期,大刀和大斧已成为装甲步兵(重步兵)的重要装备。例如,宋高宗绍兴十年1140)宋军和金兵的郾城之战,宋将岳飞就把装备有大刀、大斧的装甲步兵按两翼摆开阵势,有效地阻止了金兵装甲骑兵的进攻。当时,用大刀对付装甲骑兵进攻的基本战术,先是用大刀劈砍防御比较弱的马腿,然后,对准骑兵的胸部猛砍。

    但是冷兵器时代,没有强大的骑兵就不可能成为军事强国。汉武帝为对抗匈奴,组建了强大的骑兵部队,改变了步兵为主的步兵体制,才得以主动出击,大漠逐鹿。唐太宗则最喜选择敌阵薄弱部位,亲率骑兵冲锋,"敌无不溃败"。一骑飞驰于前,数万骑兵紧随其后的场面,今日想来,尤叫人神往。正是精锐的骑兵使唐帝国威震四方。然而自从中唐以来,汉人失去了西北的产马地,军队又逐渐转为以步兵为主,宋代既是如此。  

     宋军中骑兵只占七分之一,骑兵中又往往有十之三四无马。最高曾达十之八九无马。如刘光世军五万二千人,仅有三千多战马,可见宋军缺马到何种地步。宋马体形较小,一般约1。36米,按现在的标准也不算大马。韩世忠曾向高宗献马一匹,"高五尺一寸,云非人臣敢骑",约合1。58米,而这已是宋朝罕见的大马了。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辽,西夏,金,元的军队都是以骑射见长,平均一人有两匹马,精锐部队可达人均三匹。北方民族的骑兵非常灵活,一次冲锋,一个回合的交战即使失败,"败不至乱",利用骑兵机动性强的优点,退出战斗,重整队列,再次冲锋。当时即使是宋军兵力占优的一些大战,双方仍要激战几十回合,才能分出胜负。而宋军只要一次溃败,就会一泻千里。  

    面对善骑的劲敌,宋朝也有人主张发展骑兵,但这种主张不占主导地位,宋朝总的对策还是以步制骑。因为组建骑兵需要大量马匹,而宋朝的马匹主要是通过与贸易得来,需要耗费巨大的投资。"计一骑之费,可赡步军五人",这是许多官员反对发展骑兵的重要理由。
  
     甚至曾与西夏交战多年的范仲淹也是反对加强骑兵的。但是没有骑兵,就只能永远处于消极防御的地位,这是宋军的一个致命弱点。其实不善骑射的状况是可以通过训练和战争改变的。南宋时,岳飞是非常重视骑兵的。岳家军主要通过战场上缴获大量战马,组成了相当强大的骑兵。在堰城大战中,由岳云率领的岳家骑兵曾于金朝引以为骄傲的主力骑兵搏战。
  
    看来岳家骑兵的素质已不见得比女真骑兵差。可是除岳飞之外,宋军其他大将仍然局限于以步制骑的战略,没有以骑制骑的战例。  

     辽,西夏,金等举行大规模会战时,往往集中几万至几十万的骑兵,而步兵仅仅负责运输,开挖壕堑。而宋军却不懂的编组骑兵大部队,集中使用的重要性,而是将骑兵分散在各个战场和部队中,作为步兵的附庸。使数量本以很少的骑兵更显劣势。此状况宛如二战初期的英法联军分散使用坦克,结果一败涂地。  

    总之,马匹缺乏,再加上作战时分散使用,成为决定宋军武运的重要因素之一。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6-9-23 11:47 | 显示全部楼层

http://www.heibor.com.cn/

东方盔甲始终没有突破的瓶颈就是没有认识到偏斜打击轨迹的防护作用

换句话说,如果一味靠增加软式盔甲的厚度来提高局部防护能力很快就会因为穿戴者自身身体能力的极限达到临界点,超越这个临界点,盔甲就会因为穿戴者行动能力大幅度下降反而降低防护能力——这一点很好理解,正如空手道选手可以徒手打碎半米厚的坚冰,可是面对散打泰拳对手却完全无法发挥致命的重击一样。
然而这个临界点也并不是固定的,总体上说,关节部分的处理同样左右着重量临界点的高低。

(因此才会出现欧洲文艺复兴之后的重甲雇佣兵能够穿着几十公斤重的厚重板甲徒手翻越城墙或是在步下一对一的时候作出看似不可能的杂技动作。)


以宋朝盔甲对比当时欧洲盔甲是没有意义的,因为11,12世纪的欧洲正是欧洲最没落颓唐的时候,古典时代的辉煌已经远去,而新生的曙光却还遥遥无期。
然而是横向对比的参照物也是有的。
事实上拿同时期的女贞盔甲(在当时受到声誉的盔甲,在宋朝被列为敌方主要战略优势之一)对比一下下就可以知道宋朝步人甲已经大大超越那个临界点,成为了不折不扣的鸡肋。

至于3/4装甲,主要面对的是重型步兵的长枪方阵和方阵中心的火绳枪手(是的,火枪在早期隶属于重步兵,编于枪阵之中),事实上不需要整体的防护。一对一的单挑并不是3/4甲的工作范围,这时它反而不如相对薄一些但防护严密的全身甲。然而这种极度专业化的板甲,通过冷煅和热处理的双重加工,金属性能的潜力被一再发掘,是各种扎甲无论如何无法比肩的。用公元12世纪的盔甲和公元17世纪的装甲进行对比同样也是没有意义的。

至于40KG以上的盔甲,那是枪术用甲,是用来在枪术比赛中保护选手免于空心钝尖骑枪伤害的。和战场上的盔甲有本质区别。质地相对较软,更厚而且防护面积更小——前铁后肉,后背根本没有防护——当然,这就像比赛用的步枪和军用突击步枪有本质区别一样。

ZIZI认为,最适合上战场的步兵重型装甲重量,锁子甲大概在30斤左右,扎甲35斤左右,板甲60斤左右。

[ 本帖最后由 zi.zi.. 于 2006-9-23 12:02 编辑 ]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6-11-13 04:32 | 显示全部楼层

http://www.szsuna.net.cn/

原帖由 nibgnaw 于 2006-9-12 22:31 发表
都说是弱宋,没错,的确宋打仗比较惨,但是想想收拾了五代的破烂河山之后,忽然发现好大一个契丹,想要回那16州,花了牛大的力气,搞不定,和谈,终于和平了,契丹汉化了;阿骨打出现了哈,忽然发现汉化就是等死, ...

兄台高论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6-11-13 04:3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zi.zi.. 于 2006-9-17 16:13 发表
我对于铠甲是否优秀的评分是这样的
是否位于同时期盔甲的巅峰*20%+是否具有划时代意义*20%+实用性*30%+美观*20%+其他调整值*10%

举例
鲜卑甲具装:
达到当时世界金属铠甲的巅峰厚度——横向比较得分100
配 ...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6-11-22 14:47 | 显示全部楼层

http://www.yyxfm.com.cn/

这个。。。。大家吹这个主要是因为其有个指标比较牛B吧。

另外:鲜卑这个概念可是相当的广,具体是指拓跋鲜卑?蒙古高原上的我怎么记得一直缺铁。。。。如果是拓跋。。。。

再另外:个人认为:宋甲还是与当时欧洲甲比较才有可能,全身甲那个东西,怎么说呢?那个年代战争的光辉已经被大炮和角堡技术完全夺取,从世界史来看,已经完全不是一个年代拉。。。呜呼,崖山之后无中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