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jasonp

[量产刀] 最接近零磨损的一体锁折刀——Chris Reeve Umnumzaan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9-4-12 08:35 |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胶圈设计的补遗

胶圈设计有两个已知局限,还有一个有待实践验证
第一是胶圈对温度敏感,室内20°C和室外0°C开合刀的感觉有些许不同,主要体现在锁定位置上,室外开时锁定位置吃进稍浅,原因是低温使得橡胶变硬。程度并不严重,但是确实存在。
第二是胶圈的缓冲和蓄能作用不是无穷的,当胶圈被挤压到一定程度的时候,虽然不会破碎,但是会失去缓冲作用,蓄能作用也达到极限
有待时间验证的局限是胶圈寿命的问题,这个东西没有数据或亲身经验的支持我不好乱说,但是也是潜在的会影响U使用的因素。好在胶圈可以替换,本来就是消耗品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9-4-12 08:4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benchmade9100 于 2009-4-12 06:12 发表
请问凸出来的是快开么——?还是击碎器!感觉挺神秘的,本来想入手大沙!看来又有新的目标了!是否大沙老版的BG-42的容易锈啊?所以后来都改成30v了!看来有时候怀旧是好事,但是要接受新事物!不错的刀!!

是击打锥
  • TA的每日心情
    无聊
    2014-7-11 11:27
  • 签到天数: 4 天

    [LV.2]偶尔看看I

    发表于 2009-4-12 08:52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在大沙的停止轴上套上胶圈是个好主意吗?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9-4-12 10:3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fuisokusu 于 2009-4-12 08:52 发表
    如果在大沙的停止轴上套上胶圈是个好主意吗?


    估计不行吧,大沙的面接触配合这样精密,不能留出足够大的缓冲空间吧。要想用胶圈缓冲,恐怕必须采用点接触才行。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6-1-4 12:38
  • 签到天数: 5 天

    [LV.2]偶尔看看I

    发表于 2009-4-12 11:08 | 显示全部楼层

    http://www.szsuna.net.cn/

    原帖由 fuisokusu 于 2009-4-12 08:52 发表
    如果在大沙的停止轴上套上胶圈是个好主意吗?


    原理上应该也能起到缓冲作用,只不过停止轴要改造一下,直接套上胶圈肯定不行,必须要开槽后套圈才能有好的效果,开刀后真正的受力点还是和铁接触的胶圈会压入槽内,只不过在刀片与停止轴接触的瞬间起到了缓冲作用,这样至少可以减少快开带来的磨损。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9-4-12 12:33 | 显示全部楼层
    看到这里,唯一的行动就是步Jasonp兄的后尘了,再次下订。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9-4-12 17:49 | 显示全部楼层
    Umnumzaan 真有学问!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8-5-8 07:13
  • 签到天数: 11 天

    [LV.3]偶尔看看II

    发表于 2009-4-12 18:3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jasonp 于 2009-4-12 08:35 发表
    胶圈设计有两个已知局限,还有一个有待实践验证
    第一是胶圈对温度敏感,室内20°C和室外0°C开合刀的感觉有些许不同,主要体现在锁定位置上,室外开时锁定位置吃进稍浅,原因是低温使得橡胶变硬。程度并不严重, ...

    时间长了胶圈一定是有老化的,感觉现在开刀不像开始的时候那样无声无息了,还是有清脆的响声,不知道是不是胶圈的老化,不过感觉声音也可能是来自于锁片的弹性。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7-8-13 14:31
  • 签到天数: 3 天

    [LV.2]偶尔看看I

    发表于 2009-4-12 20:0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fuisokusu 于 2009-4-12 08:52 发表
    如果在大沙的停止轴上套上胶圈是个好主意吗?

    厚的不行!就那个自行车上用的气门芯子剪下来一小截套在停止轴上可以试试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9-4-13 02:39 |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U锁定磨损的补遗

    我是一个懒人。每次想给刀照细节的时候都觉得该去买相机了,但是每次都懒得买。看着侃刀区里大家的微距照片让我好不羡慕,我要是能稍微勤快点去买个相机就好了。
    但是没辙,我就是懒。好在懒人有懒人的解决方法,今天我就用200万像素,貌似没有物理变焦的破手机照出了“山寨微距”的效果。这还要感谢我伟大的专业——土木。我的山寨微距利用的是地质课用的10X珠宝放大镜+手机
    效果如下
    第一张是自然光线下10倍大小U锁定磨损的图片,图片中看起来有很明显的凹槽,刀身底部中央位置还有一个更深的圆弧形凹槽
    第二张同样是自然光线下10倍大小U锁定磨损的图片
    当画面放大到30倍的时候,我们看到图三的景象,根据图片显示,虽然反光角度有明显不同,但是磨损区域的砂带打磨痕迹依然清晰
    图四是40倍的画面,砂带痕迹更清晰了,磨损的痕迹看起来像只小狗(汗= =!),但是相比磨损,这看起来更像是染色,因为砂带打磨的痕迹完全没有被破坏,只是表面被抛亮了。
    目测砂带目数应该在200目到300目左右。
    照相之后我尝试了用铅笔、尺子、硬币等物件尝试感知磨损,均未果。

    [ 本帖最后由 jasonp 于 2009-4-13 03:15 编辑 ]
    DSC01838.JPG
    DSC01840.JPG
    DSC01843.JPG
    DSC01844.JPG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8-5-8 07:13
  • 签到天数: 11 天

    [LV.3]偶尔看看II

    发表于 2009-4-13 03:4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也行?!真是太佩服你了。
    如果为了拍微距,买个索尼的T系列就不错了,有个放大镜功能,挺好用。我用佳能的Ixus也觉得可以了,不过没有Sony清楚。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9-4-13 05:0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jasonp 于 2009-4-12 08:35 发表
    胶圈设计有两个已知局限,还有一个有待实践验证
    第一是胶圈对温度敏感,室内20°C和室外0°C开合刀的感觉有些许不同,主要体现在锁定位置上,室外开时锁定位置吃进稍浅,原因是低温使得橡胶变硬。程度并不严重, ...

    还有一点,接触化学物质之后会不会老化,比如肥皂水等等

    胶圈设计最大的好处我看是降低了配合面的加工精度
    等于是另一个补偿设计。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8-5-8 07:13
  • 签到天数: 11 天

    [LV.3]偶尔看看II

    发表于 2009-4-13 05:08 | 显示全部楼层

    http://www.cstarlight.cn/

    原帖由 tcbgs 于 2009-4-13 05:00 发表

    还有一点,接触化学物质之后会不会老化,比如肥皂水等等

    胶圈设计最大的好处我看是降低了配合面的加工精度
    等于是另一个补偿设计。

    其它化学物质我不清楚,我的U常常泡在洗洁精和肥皂水里清洗,几个月下来还没什么问题。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9-4-13 05:2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tcbgs 于 2009-4-13 05:00 发表

    还有一点,接触化学物质之后会不会老化,比如肥皂水等等

    胶圈设计最大的好处我看是降低了配合面的加工精度
    等于是另一个补偿设计。

    我是把这个胶圈看做消耗品.......即使真的挂了10块钱能买一包回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9-4-13 06:0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jasonp 于 2009-4-13 02:39 发表
    我是一个懒人。每次想给刀照细节的时候都觉得该去买相机了,但是每次都懒得买。看着侃刀区里大家的微距照片让我好不羡慕,我要是能稍微勤快点去买个相机就好了。
    但是没辙,我就是懒。好在懒人有懒人的解决方法, ...


    真牛逼!
    用铅笔尺子的做法让我想到了AFM。你简直就是一台山寨版的AFM啊!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9-4-14 01:5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lsjalain 于 2009-4-10 20:32 发表
    另外,对您问CR的两个问题也非常感兴趣,希望能看到答案。

    我收到CR回复的邮件了。
    CR没有正面回答陶瓷珠是全陶瓷还是只有一层陶瓷,但是说陶瓷球是不会磨损的,而且刀身因为被热处过,很耐磨,所以这两样东西用在一起应该不会出问题。万一出了问题寄回厂就好了。橡胶垫圈不是通用工业规格的,需要从CR处订购,价格是0.50美元一对外加邮费。

    下面是邮件原文:

    PJ,

    Thank you for your email. The ceramic ball should not wear out. The ball and blade are both hardened and there should not be a problem. That being said if something did occur we offer an excellent warranty and would take care of the problem for you. As for the o-rings you would need to purchase them from us. We special order them. The cost is .50 cents a pair plus shipping. Please let me know if you have any other concerns.

    Thank you for your Easter greetings! I hope your weekend was pleasant too!

    Heather

    评分

    参与人数 1参与分 +1 收起 理由
    ericf + 1 有心了。

    查看全部评分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9-4-14 02:1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jasonp 于 2009-4-14 01:51 发表
    橡胶垫圈不是通用工业规格的,需要从CR处订购 ...


    的确,我现在还没有在各大五金店(以及著名的惠福西路)找到这个尺寸的胶圈。它比任何市售型号都要小。

    团购吧,我要红色的。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2013-11-23 11:05
  • 签到天数: 41 天

    [LV.5]常住居民I

    发表于 2009-4-14 02:5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ericf 于 2009-4-14 02:10 发表


    的确,我现在还没有在各大五金店(以及著名的惠福西路)找到这个尺寸的胶圈。它比任何市售型号都要小。

    团购吧,我要红色的。


    团购~~~~现在U的团队有多大了??

    PS.如果能有蓝色的橡胶圈,我就去买个U

    橡胶圈不只是尺寸问题,还有圈直径,或者其他线条,应该是CR订做的,人家有量.要不就是某其他量产东西上的圈,CR觉得合适,能用,相互达到个平衡,人家卖圈给CR,CR把推扭做成和圈一样大小的..

    PS2,奥迪A4L(图片),,,看一晚上了,,,激动,,,睡不着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9-4-14 03:0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饭太热 于 2009-4-14 02:54 发表


    团购~~~~现在U的团队有多大了??

    PS.如果能有蓝色的橡胶圈,我就去买个U

    橡胶圈不只是尺寸问题,还有圈直径,或者其他线条,应该是CR订做的,人家有量.要不就是某其他量产东西上的圈,CR觉得合适,能用,相 ...

    其实U的胶圈是可以自己山寨一个的
    挑橡胶部分粗细差不多但是圈的内径大一些的胶圈,拧成8字,绕过刀脊套在左右两个推钮上即可。
    顺便说一句,CR的橡胶垫圈概念不是原创的,而是采用的Grant & Gavin Hawk父子的设计。

    [ 本帖最后由 jasonp 于 2009-4-14 03:42 编辑 ]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9-4-14 04:13 |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U的prototype上第三颗定位珠的补遗

    为什么要在锁片和手柄中间设计一个定位珠呢?
    不知道有没有人和我一样觉得很好奇。
    起初我觉得是为了让刀子在闭合的时候不会因为使用者用力握住手柄(把U当作钝器或者要击打玻璃)而对锁片造成挤压,但是后来发现U在闭合的时候负责定位刀身的是非锁定面的手柄(多谢lsjalain兄),也就是说根本就不可能对锁片造成挤压。那那第三颗定位珠是做什么的?
    结合分析U磨损的形状,我有了一个猜想。
    U的锁定咬合轨迹,道理上讲应该是一条细轨,加上中间的凹痕应该是根火柴的形状,而非小狗(= =),而从70楼图2中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圆形痕迹右边是一个三角形,三角形的底边与打磨痕迹平行,顶边比较斜,这是为什么呢?
    答案就在U解锁的动作里。
    当U的锁定咬合位置较深时,锁片与非锁定面的手柄距离较近,解锁的时候想要直接侧向推开不容易,这时候使用者往往会用一个斜向的力推开锁片,斜向的力可以分解成一个将锁片向左推的力和一个将锁片向前推的力,向前推的力的作用是产生额外的摩擦力让手不至于打滑。但是同时这个向前的力会造成锁片沿着力的方向发生位移。随着解锁动作的进行,手指对锁片的力的作用方向逐渐变成单一的向左的力,这时锁片之前向前的位移会归位。
    说到这里也许您已经明白了,那条斜线就是陶瓷珠随着锁片向前位移而后随着解锁动作逐渐回归时摩擦刀身底部留下的痕迹(20楼lsjalain兄的照片也有这种轨迹)。而我认为CR之所以要设计第三颗定位珠,为的就是避免这种位移给刀身底部增加不必要的磨损,同时也避免让锁片承受额外的应力——因为应力会集中在锁片下方的铣槽位置,而手指施力的地方关于铣槽的力臂很长,会在铣槽位置产生一个弯矩。
    一个支持我的猜想的旁证是让我在锁定位置较深的时候尝试用一个斜向的力解锁时,把耳朵贴近锁片可以听到摩擦的声音,而锁定位置较浅或者刻意用侧向的力解锁时则没有这个声音。还有就是通过观察在施加侧向的力的时候锁片向前的位移,或者说是锁片和锁片侧手柄之间缝隙大小的变化——是有变化的,很明显。
    至于为什么CR最终在生产的时候取消了这个设计,我想有可能是CR觉得自己当初多虑了,也有可能是CR选择提高了刀身底部的加工精度,或者是因为额外的生产成本和它所能够提供的帮助不符。(第三颗定位珠的设计还有一个很大的局限,就是当锁定咬合位置深到锁片向前位移时已经接触不到定位珠的时候这个设计就完全失效了。)

    [ 本帖最后由 jasonp 于 2009-4-14 05:12 编辑 ]

    评分

    参与人数 1参与分 +1 收起 理由
    hyh3509 + 1 原创内容

    查看全部评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