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7174|回复: 199

[量产刀] 浅谈刀具品牌的生存之道(仓促完成,虎头蛇尾)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9-4-12 11: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想写这个题目有一段时间了,今天终于决定动笔。虽然写的不一定对,估计还少不了谬误,因为我接触的刀具品牌还太少,而且即使接触过也未必对品牌有正确的认识,但是依然想写。有不对的地方,您多指正。喜欢看图的,抱歉了,纯文字。

谨以此文献给论坛作为我加入论坛一周年的礼物

引言

在市场经济高度发达且竞争激烈的国外量产刀具市场,任何品牌想生存都必须有自己独到的地方。有些品牌靠廉价,有些品牌靠品质,有些品牌靠设计,有些品牌靠炒作,有些品牌充分利用海外劳动力,有些品牌打着爱国的旗号坚持国内生产,有些品牌专攻某个特殊用户群,有些品牌为了能做到通吃而设计出不同档次的生产线,但是不管什么品牌,最少也得占个一两项,大多数品牌都是多管齐下,这些特点的集合也成就了不同品牌的品牌气质。今天写这个东西,目的就是想探讨一下几个主流量产品牌的生存之道,希望能通过这个探讨能让品牌的形象在大家心目中更清晰,便于日后大家选择玩具。


今天参与讨论的是几个目前比较有代表性的量产品牌,包括冷钢、蜘蛛、kershaw、安大略、ST和CR。蝴蝶、MOD、MT、KABAR、TOPS、Gerber和BUCK等恕我实在是不了解,不好乱讲,但是欢迎有话想说的您随时加入讨论。

[ 本帖最后由 jasonp 于 2009-4-14 15:15 编辑 ]

评分

参与人数 7参与分 +7 收起 理由
御神雾夜 + 1 精品文章
fhz + 1 感谢分享创作,请关 .
harries + 1 说的太好了~~!
646648734 + 1 真棒~~~
cqhb + 1 感谢分享创作,请关 .
liuxinzhe + 1 好久不见这种文章
nj-2123 + 1 感谢分享创作,请关 .

查看全部评分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9-4-12 11:41 | 显示全部楼层
冷钢,国外刀具品牌海外生产的领军人物。

关键字:代工\海外代工,炒作,通吃。

提到冷钢,就不能不提它的老板,Lynn C. Thompson。这个胖子是冷钢的创始人,也是冷钢现在的老板,犹太人几乎与生俱来的商业头脑帮助他在完全没有自己的生产车间的情况下在刀具市场生存了30年。他热衷于参与自己产品的设计并首先在美国推广了tanto概念。可以说冷钢是由他一手打造的。那么,冷钢是靠什么火了这么久的呢?

首先是代工。代工的好处太多了,不用担心工人培训、管理、厂房房租、水电、机械、各种维护,只要把合同拟妥,等着交钱收货就是了。还可以利用海外廉价的劳动力为自己节约成本,碰上价格不如意或者质量不达标或者其他什么问题,换一家就是了。算算冷钢的产品,CV的刀是Camillus做的,VG1、早期的AUS8A和大马士革大多是日本做的,现在的AUS8A大多是台湾做的,SK5大多是大陆做的,1050/1055的砍刀系列是南非做的,1050/1055的小刀系列是大陆做的,刀剑是华诺做的,除了最早Camillus的CV,其他都是海外工厂,还基本都集中在东亚,要不就非洲,价格便宜量又足,岂不妙哉。就这样,冷钢这样的一个只有十几个员工的空壳子营销公司,做成了一个世界知名的刀具品牌,它的老板Lynn可以整天地游山玩水捕鱼打猎,还能平均每天花两个小时在武术上。讽刺地是,制作曾经作为冷钢招牌的CV刀具的Camillus倒下了,冷钢却依然坚挺。我想当初如果Camillus的工会没有坚持要求收购Camillus厂的人一定要把所有员工也都留下的话(一说Camillus倒下是因为人工太高,入不敷出),冷钢会动心收一个自己的加工工厂专门生产CV也说不定。那将会是一个创造历史的举动。但是很可惜,冷钢没有选择拉Camillus一把,而是选择改变材料,改变代工厂家。在代工的路上,估计冷钢还可以走很久。

其次是炒作。这个可是冷钢的长项,太长项了。冷钢出名的三样东西:TANTO,CV和宣传DVD。可以说这三样都是炒作。您也许会说了,CV的性能确实很好啊。这个我不做评价,因为我没用过CV。但是我知道,CV的原作Camillus倒了,而冷钢没倒。冷钢的CV嗷嗷的卖,但是Camillus却入不敷出。同时我不相信CV是冷钢的原创,否则也不至于倒了个Camillus就不再做CV了。换句话说CV是Camillus的杰作,CV这个名字也不过是冷钢撰出来做市场的。这让我不得不对冷钢很佩服,同时替Camillus感到很惋惜。再说Tanto,美式Tanto作为日本传统Tanto刀型的延伸在美国被发扬光大有一大部分功劳得归Thompson,是他不断地宣扬Tanto的优越性——穿刺能力强且强度高不易折。必须承认的是,tanto刀尖确实有它的优势,比如平直的刃线好打理、刀尖强壮,而冷钢也确实是美国刀里我觉得把Tanto做的最美观最到位的。但是科学告诉我们,强壮和穿刺能力强永远是不可兼得的,Tanto的穿刺能力强得建立在被穿刺物的硬度Clip point和spear point这种刀尖扛不住的基础上。换句话说就是Tanto能做到的也就是能插些别的刀尖插了会断的东西,而不是插同样的东西比别的刀尖更省力。更别说什么穿刺能力强了。但是冷钢不惧,因为人家有DVD。DVD里几个美国壮汉拿tanto的刀往车盖里一捅就什么都解决了。殊不知他们能做到的别人不一定能做到,但是它们能做到的别的刀一样能做到。我从冷钢DVD里能看到的,除了大把的猪肉牛肉和偶尔的火鸡和牛头之外,就是几个壮汉和武术明星(比如James Williams和另一个教西洋剑很出名的老师)展示自己的蛮力与技巧,却鲜有能展现刀的真实品质的内容。但是又有什么所谓呢,冷钢的宣传DVD不需要所有人的认同,只要能达到广告效果就行了。事实证明这种宣传方式很有效,最好的证据就是Youtube里关于冷钢DVD片段的评论留言。我记得给我印象最深的一个片段是狗腿的片段,当时Thompson骄傲地在拿着一把左轮在一扇牛肉上打了一个洞之后,用一把狗腿把牛肉砍成两截,然后说:“这是我0.357的左轮用空心弹造成的伤害(指小洞),这个是我用冷钢狗腿造成的伤害(指切口),”然后说“0.357的子弹和冷钢狗腿能够造成的伤害是不能相提并论的。”我脑子里想的是:你丫换块钢板试试,要不比比射程。除了上面说的三样法宝之外,冷钢还喜欢玩一些别人不惜得玩的概念,比如超大折刀。我不知道冷钢是不是第一家生产5+英寸刃折刀的厂家,但它绝对是给我印象最深的,也是5+寸折刀产品最多的。6寸的Ti-lite,5寸和6寸的航海者,5寸的大鹰,6寸的狗腿折刀,5.5和7.5寸刃的Espada,此起彼伏层出不穷,把折刀的闭合长度做的比小直还长。让人不得不佩服冷钢创造噱头的能力。

接下来是通吃。看看冷钢的目录,从10美元到1000美元,从直刀折刀蝴蝶刀到战锤飞斧辣椒喷雾钢笔拐杖吹枪T恤棒球棍忍者镖工兵铲甚至梳子,可谓包罗万象。这不知情的要是进了冷钢官网还以为是卖杂货的。冷钢是在我看来把通吃这个概念发挥的最好的品牌,不光把刀具的价格区间拉的很大,还拓展了其他杂七杂八的一大堆东西,更重要的是其中很多东西都是他独家的,别的刀厂想不到或者不屑去做的,这着实让冷钢取得了一些优势。看看冷钢的刀,折刀虽然型号不多,但是把价格区间安排的很满,网价从10美元到300美元人人有份永不落空。这就好像撒了一张大网,虽然网很疏,但是很大,总有能捞着的。直刀也很多都是两个版本,高端的是VG1夹钢的,低端的是SK5或者4116的,只要你能看上这个设计就别怕买不起。如此营销,怎能卖不好。

[ 本帖最后由 jasonp 于 2009-4-13 01:38 编辑 ]

评分

参与人数 4参与分 +4 收起 理由
ximcn + 1 写的不错.
harries + 1 说的太好了~~!
日立 + 1
nj-2123 + 1 精品文章

查看全部评分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9-4-12 11:41 | 显示全部楼层
蜘蛛,永远走在设计创新的前沿

关键字:创新\吃螃蟹(抱歉了蟹蟹(*^__^*) ),通吃,产品的快速代谢

蜘蛛的老板和冷钢的老板一样,都是个性很强,且具有一定个人魅力的人。区别是蜘蛛的老板更踏实,更有才华,也更有魅力(亲和力)。曾经听一个业内人士聊起Sal Glesser的时候说到:“蜘蛛公司上上下下的几乎所有员工都很崇拜Sal,因为他真的很伟大,不管是作为一个老板还是作为一个设计师抑或是一个普通人。”对于这句话,尽管我没有很多事实论据,但是根据几次间接地跟Sal接触和阅读Sal在BF和其他网络论坛上的发言,我愿意相信,且深信不疑。众所周知,蜘蛛是很多当代折刀领域被普遍使用的技术细节的发明者,比如口袋夹,比如开刀孔(开刀孔的专利已经过期,但是圆孔是蜘蛛的商标,蜘蛛把球锁很很多其他功能和外观设计也注册了商标)。至今蜘蛛依然拥有超过70项未过期的专利,其中有功能的,也有外观的。蜘蛛对知识产权的保护意识非常强,这也是一个值得佩服的地方。蜘蛛从来不贸然使用别人的设计,如果使用了一定会征得同意并标明原作。一个非常非常让我感动的细节是,在蜘蛛的官网里,有两段话:

珠链、卡度拉、粉末冶炼、坩埚公司等等(其他词条被我省略)词条都是其拥有者的注册商标。
Michael Walker是衬锁内固定刀身的定位珠的发明人,H. McBurnette和马国森是正面衬锁的发明人(与之相对的是蜘蛛发明的背衬锁)。

这种对于设计原作者的尊重是在几乎任何其他品牌的产品或者宣传资料上都看不到的。包括今年蜘蛛在介绍今年新出的一体锁的几把折刀的时候也特别提到了这是“Chris Reeve style integral lock“这种严谨高尚的做法在刀具行业里十分罕见。没有人在使用开刀孔设计的时候会提到这是Sal Glesser的设计,也没有人在使用一体锁设计的时候会提起这是Chris Reeve的设计。而蜘蛛在使用Emerson的wave设计的时候却特别注明了这个设计是Emerson的。

废话说的够多了,下面进入正题。蜘蛛的生存之道。

创新,创新,还是创新。这里需要先解释一下,我说的创新也包括敢于尝试新鲜事物,让自己保持在潮流尖端,甚至引领潮流。蜘蛛在这方面最出名的就是诡异的设计和勇于使用各种高新钢材了。从440系列到G1到AUS系列到ATS系列到H1、VG10和以S30V为首的CPM系列钢材,蜘蛛恐怕是换钢材换的最勤快的品牌之一,这还不包括一些非主流的蜘蛛钢材,包括CPM D2,N690Co,ZDP189、154CM、52100、CPM M4、CPM S90V、BG-42、M2等等。可以说钢材的紧跟时代已经成了蜘蛛的方针,直到2002-2003年稳定在VG10、S30V、H1和8Cr13MoV之后蜘蛛钢材的高速换代才告一段落,而其主要原因我觉得是因为近年来没有什么适合大批量加工的高性能新刃材出现,如果有的话我相信蜘蛛肯定会动手的(比如CPM M4,蜘蛛是即Strider之后第二个使用的厂家,也是第一个用于量产的厂家,尽管只是小批量的)。而不适合大批量加工的钢材,例如ZDP189和S90V之流,蜘蛛也一直在小范围地使用,这不,前阵子又出了S90V的Mule Team,MT家族的最新成员,代号MT3。不光材料,在设计上蜘蛛也一直特立独行,坚持自己辨认度极高的风格。这又不得不说到Sal父子俩,这爷俩都是天才级别的刀具设计师,Sal的专长是经典实用的日用刀,其中我最喜爱的是C90 Stretch和C36 Military/C81 para military(其实还有很多很多,蜘蛛卖的只要是刀身上没写设计者的名字,官网上也没有设计者介绍的,全都是Sal和蜘蛛团队设计的,其中不少是他独立设计的,但是不写名字,倒是他儿子经常被单列出来),说实话Sal的设计大多都是很大方很有气质的设计,并没有太多怪味道,倒是他儿子是个怪才,蜘蛛的很多把怪刀都是Eric Glesser的杰作,比如Dodo,比如Poliwog,比如Spin,比如Scropius,比如Bali-Yo(这个不是刀),一把比一把怪(其实我的印象里Manix系列也是Eric Glesser的设计,因为刀身上有他的标志,但是记不清楚了,麻烦有manix或者mini manix的刀友帮忙看看)。Eric创造并推广了LBK(little big knife)的概念,受到了市场的好评(dodo是现在被追逐最多的已停产蜘蛛型号之一)。除了这两个设计怪才之外,蜘蛛还经常和一些武术名家或者刀具设计名家合作。当然,选择的眼光都是标准的蜘蛛眼光——独到,辨认度极高。再把这些名家的设计加入一些蜘蛛的元素,进一步蜘蛛化,就形成了蜘蛛独树一帜的品牌形象。这些名家们包括但不仅限于:武术家Michael Janich(yojimbo),武术家James A. Keating(chinook),雷胖子,Bob Lum(一直二折),Fred Perrin(Street beat),Ed Schempp(狗腿、波斯、Kris、Barong等民族折刀还有Rock Salt),Jens Anso(Rock lobster),Bill Moran(两把小直),Jason Breeden(Captain),Frank Centofante(Centofante1-4),Jerry Hossom(从小到大的直刀系列),Wayne Goddard(同名折刀),J.D. Smith(同名折刀),这里很多刀款都是刀匠的代表作品,比如moran的小直刀型,lum的柳叶刀型,Hossom的反曲刀型等等。而蜘蛛厉害的地方,就是能把这么多不同风格的刀匠的作品集合到一起,形成一个相对统一的蜘蛛风格。这么多年来,每年蜘蛛都会推出几款很有特点,让人精神一绷的设计,不管是好是坏(今年又是十几款新刀)。这就是蜘蛛的创新意识。

通吃。蜘蛛的通吃与冷钢还略有不同,因为蜘蛛是设立一条独立的Byrd生产线,与正牌分开。Byrd是中国大陆加工的,钢材是8Cr13MoV,也就是我们俗称的813,总体制作成本很低,所以售价也很低。尽管是低端,但是在设计上依然延续了蜘蛛风格,只是为了与正牌区分开而采用了鸟喙形的开刀孔而非圆孔,手柄上的防滑纹路也多采用羽毛纹路,刀款起名也都是围绕“鸟”这个主题,比如Byrd Wings,Crossbill,Crow,Finch等等。据称Byrd产品线的刀质量还不错。这也算是给喜欢蜘蛛设计又买不起或者不愿意花钱买正牌蜘蛛的同志们提供了个选择。(其实Byrd生产线的产品很多都是和正牌对应的,比如Cara Cara 对应Endura,Crossbill对应Harpy,Byrd Wings对应Micro Dyad等等,换句话说就是把正牌的设计稍作修改换个材料换个产地便宜50%以上)另外,蜘蛛的通吃还体现在,同一个型号的设计分出不同柄材、不同刃材的版本,最典型的是C10,有FRN的,有G10的,有不锈钢的,刃材有VG10的有ZDP189的。再比如Stretch,有FRN手柄VG10的,有FRN手柄ZDP189的,也有碳纤维手柄ZDP189的。

产品的快速代谢。这个也算是蜘蛛的一个特点,其产生的根本原因是不断出现的新设计和有限的生产资源的冲突。蜘蛛每年都要推出一些新产品,因为生产能力有限所以也相应的每年都必须停产一些产品。这种停产的选择一般是根据销售情况来决定的,当然也有例外,比如Manix。Manix是深受很多蜘蛛迷们喜爱的一款大折,但是当时不知道为什么就被停产了,搞得大家一头雾水,在蜘蛛论坛里哭天喊地的。后来蜘蛛没办法出了600把CPM D2的复刻Manix。如今看来也许去年蜘蛛是在给今年的Manix II铺路。当然蜘蛛的停产也不是绝对的,如果有型号是如此地受欢迎以至于停产之后连续几年价格居高不下且市场上货源稀少,蜘蛛也会有反应,比如C65 Lum Chinese Folder,Bob Lum的柳叶刀。C65自从停产以来,尤其是lum驾鹤之后,价格一直居高不下,品相完美的一般成交价都在250上下,蓝色更贵,齿刃会相对便宜一些,但也在200左右,而当年全新的网价也不过100美元。扯远了。今年蜘蛛决定复产绿色手柄的C65,并推出黑刃版本(自己汗一下= =),时间大概在8月份。Anyways,蜘蛛停产产品的速度和推出新产品的速度基本是相当的,这使蜘蛛的产品线始终保持在高速的新陈代谢状态下。我觉得这有好处也有坏处。好处是最后剩下的都是经过时间淘洗的经典设计,同时新陈代谢快也有利于让更多优秀设计面世。坏处是,首先,因为新产品要上市所以必须停产旧产品,而新产品又不一定比旧产品卖的好,所以停产本身是有风险的,其次如果给市场对新产品的反应时间太短,还不足以让蜘蛛有能力通过销售成绩来判断一个产品是否被市场认可或者成功,那停产谁留下谁的决定是很难做的,一不小心就可能扼杀了未来的经典。同时我觉得频繁地代谢产品本身也体现了设计的不成熟,看看人家CR。

[ 本帖最后由 jasonp 于 2009-4-12 21:52 编辑 ]

评分

参与人数 2参与分 +2 收起 理由
阳光猪 + 1
harries + 1 说的太好了~~!

查看全部评分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9-4-12 11:41 | 显示全部楼层

http://www.klmding.cn/

Kershaw,一个设计师撑起一个品牌

关键字:实用的艺术设计,通吃,创新,美国制造

奇怪了,为什么到目前为止每个品牌都有个代表人物?Kershaw的代表人物是谁?锵锵锵锵~~~~大名鼎鼎的夏威夷刀匠啃洋葱!(请原谅我老土的开场白)Ken Onion是不到十年前入主Kershaw的设计团队的,在此之前,作为一家靠卖buck 110类型的折刀过活的老牌刀厂,Kershaw已经快倒闭了。长时间没有吸引人注意的产品设计出炉,现有产品严重与时代脱节,公司的营销做的也很糟糕,Kershaw的名字甚至在逐渐走出人们的视线,总之已经奄奄一息,直到Onion加盟。看看现在的kershaw生产线,有至少小一半的刀款都是Onion独立设计的,畅销产品里大部分都是Onion设计的,其中包括在05年和07年折桂Blade大奖的offset和tyrade,还包括onion的招牌设计bump、leek、boa、blur等等。Kershaw也越做越红火,还先后推出了旬系列厨刀和与Strider合作开发的ZT系列战术刀。Onion对Kershaw的拯救真可谓是妙手回春起死回生。

实用的艺术设计。Onion不是一个战术或者实用主义的刀匠,他是一个华丽丽的艺术家,纯的。与Sal Glesser脚踏实地地以服务大众的心态设计优秀工具不同的是,Onion的招牌定制设计大多无比华丽,大马士革、金银、宝石、贝母、鲍壳、猛犸象牙、CJ Cai的雕花无所不用其极,即使量产版本也要使用彩色的钛柄电镀线条(3个限量版的bump,蓝绿灰,其中灰色没有公开发售过),钛柄电镀+碳纤overlay(tyrade),随机喷刷的铝手柄(offset),与蜘蛛合作的Spyker用银色碳纤做手柄内嵌等等炫目的元素,其作品华丽的艺术风格深入人心,而且与一些蹩脚的刀匠简单地将贵重的原材料拼凑在一起不同的是,Onion刀的设计与用料的搭配相当协调,很有美感。(我是不是又跑题了,说到刀匠身上去了= =)但是艺术远不是Onion作品的全部!用过Kershaw的朋友,尤其是用过Onion作品的朋友应该会有感受,Onion的刀从来都是兼顾实用与艺术,在很好地达到了艺术效果的同时,并没有为了艺术效果而牺牲太多性能。他的刀普遍人机工学设计合理,而且细节设计的很到位。比如助力刀上的安全设计,不同的刀款采用不同的安全设计,leek采用的是一个简单的挡刀设计,一个小推钮控制着刀尖附近横跨两个柄片的金属杆,想进入安全模式只需推动推钮,让金属杆挡住刀尖即可。而cyclone系列的安全设计则是给Onion的Speedsafe功能加了个开关,开关的位置一目了然,但同时又丝毫不影响cyclone的整体外形(这种开关设计也是无奈之举,因为Speedsafe毕竟不是侧跳,所以也无法做成天然双动,必须手动在双动之间切换)。再比如tyrade flipper的设计也是非常巧妙的,一把flipper居然可以有正常衬锁折刀的止刀机制。还有为了配合offset重量级的身体特意使用的double torsion bar,通过使用优质廉价的钢材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性价比等等(13C26是Sandvik制造的手术用钢,特点是晶体颗粒细腻,刀锋稳定性强,易打磨,刀锋保持性优秀,今年Kershaw又开始转向了Sandvik的另一款产品14C28N,具体资料不详)。除了Onion之外,与Kershaw签约的其他设计师也都才华横溢,并且和Onion的设计有共通之处,这些人聚到一起,形成了以Onion风格为首的Kershaw风格。这里有几个人一定要提一下,首先是定制刀匠Grant & Gavin Hawk,这爷俩开始是做直刀的,后来因为在刀展上看到现代战术折刀太炫了,深深被战术的感觉吸引而转向了战术折刀制作。他们最出名的就是对折刀机械结构的研究,他们创作过三款著名的折刀,E.T.,T.O.A.D和D.O.G,用的都是自己发明的锁定机制(三种完全不同的),其中E.T.是无锁胜有锁,D.O.G是防水防锈防尘什么都防,T.O.A.D是可以遥控开刀遥控关刀,且没有任何弹簧机制。作为一个工科学生,Hawk父子的锁定设计让我看了热血沸腾(尽管我对T.O.A.D的安全性持有保留意见,因为没上过手)。Hawk父子为Kershaw设计过三款折刀,一款是E.T.,一款是R.A.M,还有一款是ZT系列的ZT500 MUDD folder,其中R.A.M和ZT500使用的是D.O.G的锁定机制,这也是为什么ZT500的名字叫MUDD,暗示这把刀可以在泥泞的环境中使用而无需养护。另一个出名的刀匠是Tim Galyean,现在这哥们儿已经很少出镜了,他的刀比onion稍微便宜点儿,但是最低也都是1000美元以上,贵的超过4000美元。更让人感到惊讶的是他2001年才接触折刀,那时候的他连什么是衬锁都不知道。他2004年才开始定制刀具制作,而现在已经是名震刀坛的折刀大师了。差点忘记说,他还不到26岁(当时知道这事儿的时候囧的我想自杀,我一直以为他是个40来岁的中年男人)。他最出名的三款刀是Junkyard Dog,Moab和Lahar,这三款也都被Kershaw采纳出品了三款同名折刀,其中Junkyard Dog更是出了JYD1、JYD2、JYD焊接版和JYD夹钢版,受欢迎程度可见一斑,而Lahar则是Kershaw品牌中极少有的日产折刀,钢材用的是VG10。Tim Galyean最擅长的设计就是flipper,他的折刀是清一色的flipper。而且他的flipper都设计的很巧,详见nevin兄的精华帖《编辑完毕,奉献帖--KERSHAW 一体全拆+小孔的秘密》。这三位刀匠与Onion设计最大的共同点就是他们的设计中都带有一些小trick,设计的都很精巧,感觉一个小改动就造就了很大的不同。不管是快开设计、推钮锁设计、Hawk父子的两款精巧的机械锁定设计还是Galyean的flipper设计。把Kershaw折刀设计的精妙之处都琢磨一遍,绝对会头晕,起码我会。你看你看,现在就晕了。

通吃。Kershaw的通吃与冷钢和蜘蛛的都不太一样。这里我或许应该把Kershaw改称为KAI Cutlery,因为严格的讲Kershaw是KAI集团下属的子公司,只不过最初只有Kershaw。KAI现在包括三个分支,Kershaw、旬和ZT。KAI的通吃是通过对特定类别的刀具进行额外地、精专地开发达到拓展市场的目的。这里的通吃指的就是旬和ZT。不少刀厂都有厨刀,冷钢有,蜘蛛有,Boker有,现在连CR都有了。但是能把厨刀产品线做成KAI这样的,除了专门卖厨刀的品牌外估计就它一家了。这不仅仅指产品的种类数量,同时还有品质。大马夹钢VG10核心,要不就是整块的VG10或者SG2夹钢,结实的一体设计,产品种类涉及从鱼刀菜刀剥皮刀到砍刀刨刀面包刀的各种厨用刀具。让我不禁感叹原来厨用刀具也可以这么精彩(但是看看价格,清醒了)。另一个分支就是专门开发战术刀具的ZT系列。ZT系列相信国内刀友熟悉的会多一些,毕竟是和Strider合作的,名气听起来大一些。ZT系列的0100、0121、0200和0300系列都是Onion的设计,其中Strider参与了0121和0300系列的设计,Strider负责设计了JB2,也就是伞绳切割工具,Tim Galyean设计了0150靴刀,上文提到的Hawk父子设计了0500。事实证明ZT系列的开发是很成功的。现在ZT系列的刀在国外很受欢迎,今年还出了刺刀和比0300小一号的0350,价格也比0300平易近人很多。ZT产品线现在已经成为了厂家合作的典范。除了旬和ZT两条线之外,Kershaw也和蜘蛛一样喜欢把一个设计换个柄材换个刃材换个价格卖,最典型的是leek,有焊接刃的,有大马士革的,有13C26的,有ZDP189的,柄材有铝的,G10的,钛的,不锈钢的。价格从30多美元到100多美元不等。

创新。Kershaw的创新主要体现在功能上,所以可能这部分会和上面的实用的艺术设计有些重复,我尽量简短表达。是Kershaw发掘并推广了很多折刀设计,比如Onion的Speedsafe,Onion的推钮锁定(妈的,当时我看到这个锁定的时候惊为天人,太能想了),比如刀刃焊接技术,比如HAWK父子的精密机械锁定,比如广义的flipper概念等等。同时ZT也是率先将3V量产的品牌之一(好像只有CR比它早)。

美国制造。这玩意儿对中国人可能不是特别有吸引力,除非你觉得美国生产的东西比别的地方生产的更可靠或者质量更好(我是有这种倾向的)。首先说,Kershaw的东西没有大陆生产的,曾经一度在台湾生产过一些440A的产品,后来也都搬去美国了。除了Lahar、SG2夹钢版的JYD和旬生产线的刀因为用的是日本钢材所以在日本加工以外,其他所有的Kershaw或者说是KAI都是美国本土制造的。这对很多美国人来说很重要,美国人以美国制造的产品为荣,因为首先他们相信美国生产的东西质量更好,其次他们觉得不应该用本国的资本去满足外国的就业需求。当然了,第二种想法显然是有些问题的,但是这里就不多做评价了。

补充:Ken Onion是Tim Galyean的启蒙老师,Tim Galyean接触刀具设计的第一份工作就是2001年被Onion招入Kershaw设计团队,所以Tim和Kershaw很有渊源。

[ 本帖最后由 jasonp 于 2009-4-14 06:12 编辑 ]

评分

参与人数 2参与分 +2 收起 理由
日立 + 1
nj-2123 + 1 原创内容

查看全部评分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9-4-12 11:42 | 显示全部楼层
安大略,远离竞争的昔日巨鳄

关键字:高性价比,远离竞争,军事背景,美国制造

安大略是一个最初成立于1889年,至今已有120历史的老牌刀厂。它曾在上世纪70年代因被人买下而易主,一直至今。安大略从在久很久以前就与军方建立了亲密的合作关系,这从一个侧面也体现了安大略的经营策略——招投标嘛,中标的永远是符合要求的最低竞标者,大批量的军方订单尤是。不能再说了,再说就把上面的几个关键字都讲完了。进入正题。

高性价比。性价比是一个在工业设计中经常会用到的概念,反映的是投入和付出的比值。用公式表达可以表达为价格Y=e^x,x为质量,当x=0的时候Y曲线的斜率是1,这时候1单位的投入换来的刚好是1单位的回报,x大于0时则边际回报小于边际投入,x小于0时则边际回报大于边际投入。性价比可以被表示为Z=y/x,Z=(e^x)/x,在Z固定的情况下,这个方程有两个有效解,一个是大于0的,一个是小于0的,代表任何一个性价比都可以在平衡点两侧找到对应的点(性价比相同永远会有高价高质和低价低质两种情况)。这条公式是广义的,通用的。如果从性价比角度出发,大家追求的应该都是x=0,因为这是性价比最高的点。但这似乎对大部分刀友都不适用,因为刀友买的大多是玩具,追求的是绝对的质量。跑题了。安大略的产品所处的位置就是一个x小于0的位置,暗示的是安大略产品的质量并不卓越,但是能用(如果有人好奇的话,Ontario的军用生存刀1095的硬度是50-54,其他一些中直1095的硬度是54-56,小直是56-58,另一种他们自己称作Proprietary Carbon Steel的钢材硬度53-58,underhardening本身是可以节约成本的),同时价格非常低廉。换句话说从性价比的角度出发,低价买低质和高价买高质是相同的,而因为性价比的曲线过了平衡点之后会飞速上扬,所以低价买低质在多数情况下都是更划算的选择(翻译成人话是往往低质低价比高质高价的单位投入回报高)。当然,这是把刀当作工具来看。而且我们可以看到,安大略在开放市场里几乎是仅凭简单实用的设计和低廉的价格在竞争,它不玩钢材、不玩完工度、不善于创新、很少炒作,高性价比几乎是它在市场竞争中的全部优势了。这在我看来倒是很像一些中国山寨刀厂的作风。那安大略又是靠什么做大的呢?

远离竞争。据不完全统计,安大略是拥有NSN号最多的刀具品牌。各种刀具和战术装备属于正品军装的至少有10余种(相比之下Ka-bar虽然出名,但是好像也就一款USMC是被正式采用的),换句话说安大略拥有大量的军购订单,这一方面替它给自己的产品定了位,另一方面也让它变得很依赖军方订单,因为一直有军方订单所以安大略一直没有什么能够让人眼前一亮的产品设计创新,甚至很少与刀匠合作采用知名刀匠的设计(直到近些年才跟RAT合作,结果还闹僵了,闹僵了还不讲理,现在安大略又出了一款和Hossom合作的折刀)。也正是因为一直有军方养着,所以安大略可以离竞争激烈残酷的市场远远的,安心做自己的军刀。好像一个被呵护地很好的孩子,不用担心明天要吃什么,有没有地方住。我不敢想象如果哪天安大略要是失去了军方合同该怎么办,但是起码现在它还有,所以它依然可以舒舒服服地在刀具行业生存下去。

军事背景。这和上面的远离竞争是息息相关的。军方订单给安大略带来的不止是直接的财富,还有间接的。我不是一个军迷,但我知道这个世界上有很多军迷,他们乐衷于收藏、使用军品,喜欢烙在军品里的那一个个动人的故事。这对安大略来说是很宝贵的财富,也是我认为为什么安大略的产品会受到一些刀友的青睐的原因之一。怎么说呢,安大略的军事背景对我始终没有什么吸引力,因为我坚持认为会被大规模采用的(尤其又不是核心装备)都不会是最好的。

美国制造。我认为安大略的美国制造和kershaw的美国制造有所不同。原因有两方面,一方面是因为作为美国军方的装备供应商,安大略的军品应该不被允许在海外制造,另一方面是因为安大略的老板政治立场很保守。换句话说客观地讲安大略在美国本土生产绝对不是因为质量会比海外生产的好,而是它不愿意,也不被允许去海外生产。(看看人家Ka-bar,几乎所有的刀鞘都是台湾产的,还有一部分刀是大陆产的)但这依然是安大略自豪的地方之一,也是吸引美国消费者的卖点之一。

[ 本帖最后由 jasonp 于 2009-4-15 05:18 编辑 ]
untitled.jpg

评分

参与人数 2参与分 +2 收起 理由
harries + 1 说的太好了~~!
nj-2123 + 1 感谢分享创作,请关 .

查看全部评分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9-4-12 11:43 | 显示全部楼层
Strider, 在市场的浪潮里沉浮

关键字:创新,军事背景,硬汉情节

终于轮到你了,大名鼎鼎的Strider。要是在三五年前问中国刀友最想要什么牌子的刀,恐怕会回答Strider的不在少数(说的很心虚,因为我对那个时代的了解也都是听来的,我玩刀不过1年出头)。而现在再问这个问题,答案就复杂多了。一直以来Strider留给刀友的印象似乎都是“战术”、“强壮”、“钢材好”、“热处好”、“军用”,要么就是“开锋缠绳的钢板”等等,起初我也有这些感觉,但是随着我接触这个品牌越来越深,对它的理解也变了,变的很戏剧。现在我对Strider这个品牌最大的感觉是紧张。每当想到Strider我都会觉得很紧张,替Strider感到紧张。因为每次我看到这个品牌的时候都觉得它是在稀泥上盖大楼,不知道哪天就倒了。这个牌子太年轻,而且完全是顺应潮流而产生的,它的刀具设计理念属于“反常态”(不要误会,这并不是在批评Strider),利用的是人们对传统刀具设计概念的审美疲劳和对新生事物的新鲜感。换句话说,随着潮流的改变,当人们的热情开始消退的时候,如果Strider不做改变,依然坚持非主流,那它很可能会被淘汰。历史无数次证明,只有符合常态的能够最长久地生存下去(常态是由大量经过历史淘洗的元素构成的,当然悖论是Strider也会对常态的定义造成影响,比如让刀也能当撬棍,但是我觉得这种影响微乎其微,可以忽略不计),因为人们对反常态的东西更容易产生审美疲劳。刀与服饰不同,在当代社会里服饰的审美是纯视觉的,而视觉美学是很主观的东西,所以只有主流与非主流,没有优劣之分,好看与不好看,只是大家审美情趣不同罢了;刀则不同,刀被创造的目的是工作,刀的本质是工具,所以当一个反常态的刀具设计与刀具存在的本意向冲突的时候,它必然无法长命(当然,买刀来做纯粹的视觉欣赏就不同了)。也许在短时间内人们会被它独树一帜的外形所诱惑,但是长久地看恐怕能留下的只有不违背功能的元素——比如虎纹(虎纹现在已经被广泛应用了)。说的是不是太悲情了?其实没有这么糟糕。Strider虽然到目前为止依然在坚持自己的坦克风格,但是它还算是个上进的品牌,从品牌创立到现在一直在进步,只是改变实在是一个艰难而漫长的过程,不是一两天可以做到的。今天的Strider和10年前的Strider在风格上已经有很大不同了。如果Strider能够坚持这种进步,前面说的悲情的结局就未必会发生在它身上。下面说说我眼中Strider的生存之道。

创新。说Strider创新应该没有人会反对。是它掀起了近些年来战术直刀流行的狂潮,是它炒热了强壮的概念(TMD,要说强壮冷钢的大直比ST的强壮多了,都是8mm厚的,人家怎么不火呢)。紧追最热门的钢材,大量地应用厚厚的钛板和G10,把折刀的主轴做的跟拇指盖儿一样大,折刀刀片比别人家同长度直刀的刀片都厚,长度超过8寸的直刀几乎清一色的0.25英寸厚,还动不动来个马刀平磨,极尽强壮之能事。另外不管说是偷懒也好,技术不到位也好,有意而为之也好,人家把刀的完工度搞的乱七八糟,也成了自己的特色(纯视觉系,非主流,当然现在已经改了),被诸多fans所追捧,美其名曰新买来看着就旧,用起来也就不心疼了(结果很多人买来也不用),还有那容易造成锈蚀的偷工减料的虎纹(现在也已经改了,原来的虎纹是热处完直接喷所以容易造成锈蚀,现在都是先氧化表层再喷,这也是为什么S30V的虎纹基本都是黑色的而之前的老钢材会是红色)。以上种种,都是Strider吸引人的地方,也都是它当时在市场上的独一份儿。这些东西都为这个品牌能在市场上立足立下了汗马功劳。但是仔细想想,它的创新里有哪些是为功能服务的呢?想来想去我只能想出它拓展了刀的功能,从单一的切割功能拓展出了撬,除此之外我一个都想不出来。神奇么?仅凭一些完全不服务于功能的创新就占据了市场。我觉得很神奇,但是又是情理之中的。因为Strider恰好在这个个人英雄主义盛行而世界又需要英雄的时代出现在了一个崇尚力量、崇尚hardcore的国度。而它的这些创新恰好满足了这些人的审美需求。

军事背景。这恐怕是被炒得最热的Strider话题之一了,想起来都怕怕,因为故事其实很简单,但是要说出来很麻烦。总得来讲这是消费者的认识矫枉过正的过程。曾几何时,当所有人都认为Strider是货真价实的美国军方供货商,而Strider的两个老板都是正牌军人的时候,一件意外的发生把事情搞复杂了。Strider这个笨蛋在BF上开版,结果因为自己不会做人把BF老板Kevin惹毛了,关了Strider的分论坛,而后双方矛盾激化,Kevin开始疯狂地咬Strider的一切,从他个人的历史到Strider的所谓军方订单,这就是著名的BF事件。在BF事件里,Mick Strider和Duane Dwyer的前世今生被挖了个底朝天,Strider的军方订单也顺便被人拉出来抽了几巴掌(BF当时的主流气氛是反Strider的)。在Kevin查到的资料里,没有关于Mick曾经当过突击队员的任何信息,也没有Duane曾经是步兵狙击手的信息,而Strider的军方订单也有夸大甚至捏造事实之嫌,说客气点是misrepresentation of facts,说难听点就是骗人。一时间混蛋、骗子、小人的名头都被加到了Strider二人身上,而一些之前对Strider不了解甚至有好感的消费者也就此改变了对Strider的看法。Mick、Duane二人身世真相如何我不好妄下结论,我只能说Mick确实当过兵,也确实进过大牢。但是Strider有军方订单的事实是不容置疑的,只是可能事实与群众之前的理解不太一样。事实是Strider确实有4款产品是正式被军方采用的,包括JB、SMF、DBL和X(未知,望知情的朋友补充),只是采用的量非常的小。原因很简单,有哪个部队会傻到用能买一把手枪的价钱来大批量地给军人装备刀呢。铺垫够了,下面说军事背景给Strider带来的影响。首先在BF事件之前,Strider借助其对自己军事背景的大力宣传而受到不少军迷的青睐(加上有无数刀商炒作),人气一直稳步上升,即使在BF事件闹的最凶的时候我觉得Strider军刀的地位在很多人心里也没有动摇(因为BF影响有限)。但是自从BF事件之后,Strider自己似乎很少提起军队采用的事情了,至少我很久都没有听到,要说也只是说有很多军警人员使用,也不再提起自己和Duane的个人背景。至于harries兄说起的Strider在国内跌入谷底,我觉得有两个原因,一方面是因为国内一些刀友的热情褪去了,回过味儿来了,另一方面是因为国内外消息不对等,国外老早之前就已经结束的事情国内这两年才听说,所以反应比较激烈(再加上国内外的信息渠道不太畅通,能过来的消息不多,所以一有消息过来国内刀友就会格外重视)。 总得来讲,军事背景还是给Strider加了很多分的,我相信现在不管国内外依然有很多人把Strider看做是强悍军刀的典范。

硬汉情节。这个和美国文化有很大关系。保守的美国爷们儿们都特把自己当爷们儿,尤其是从事军人、警察、消防员和一些其他相关或类似职业的。他们崇拜洛基、崇拜兰博,崇拜Jack Bauer。所以他们也要给自己配上符合硬汉形象的工具。说明白一点儿,就是YY。这对Strider的销售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因为很多消费者需要的是一种形象,硬汉的形象。当然,不是说这些人买Strider就是为了YY,他们当中的很多人都很喜欢用Strider,或许是因为他们用刀的方式比较暴力,或许是他们真的需要超高强度的使用,或许是因为他们没有用过别的品牌的刀。

关于Strider的进步,我想多补充几句。我觉得这几年来Strider一直在进步,而Strider取得的进步也是令人感到欣喜的。首先是Strider坚定地走订制量产齐头并进的路线,保持对收藏市场的占有,并不断尝试创作突破自己旧风格的作品(尽管不是每把都成功);其次是对产品不断改进,提升产品的性能和做工。我觉得因为Strider设计和做工的起点都比较低,所以需要改进的方面还很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是起码现在的趋势是好的,我只祈祷Strider不会在把自己带进一条死胡同。

[ 本帖最后由 jasonp 于 2009-4-14 12:55 编辑 ]

评分

参与人数 1参与分 +1 收起 理由
日立 + 1

查看全部评分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9-4-12 11:43 | 显示全部楼层
Chris Reeve,优秀是一种习惯

关键字:高品质,个人魅力,充满灵感的优雅设计

CR这个牌子,大家都很熟悉了。如果您觉得自己还不够熟悉,请看这里:
http://www.knifriend.com/viewthread.php?tid=169812
由于LZ严重体力不支,我们现在跳过前戏,直奔主题。

高品质。这是CR的招牌。CR的高品质有目共睹,最好的证明就是折刀盒子上的小字部分——“BLADE Manufacturing Quality Award 2000-2001, 2003-2008”。现在如果有哪家刀厂站出来说自己的产品质量能和CR一较高下我肯定会对它刮目相看。CR的刀属于典型的高价买高质,性价比糟糕的一塌糊涂(一把小折刀卖400块钱还谈什么性价比),但是给消费者带来的心理满足是无法用金钱来衡量的(所以这个时候什么性价比之类的就可以抛一边了)。这在我上手Sebenza和U之前还都只是道听途说,在上手Sebenza之后是小有感触(主要是因为那时候玩刀的道行太浅,不懂得欣赏),直到前几天入手了U才真正被震撼了。细节在很多时候都决定成败,而细节恰恰是CR关注的重点。CR的高品质体现在每一个细节上,部件之间的配合严丝合缝、做工流畅而又不失稳健。在没有对比的情况下,我会说做工都差不多嘛,CR凭什么比别家贵一倍,放到一起一比就明白了,再差不多也还是有差距。CR贵,贵的有道理,我就是比别人做的好,你怎么地吧。能够把量产刀加工出定制刀的气质,甚至在加工精度上远超很多定制刀,还有什么所求呢?能够几十年如一日地保持这种高品质,甚至不断进步,没人追随就怪了。正如CR自己所说:“我相信,只要我们的刀做的够好,再贵也有人买。”尽管我对CR的热处理依然存有疑问,但是在亲身接触到任何负面经验之前,我不会再对CR的质量做负面评价,因为我觉得没道理一家做工如此精致的品牌会有表里不一的品质。

个人魅力。CR这个同志很有个人魅力。CR品牌的口碑不用说了,刚刚的。而Chris Reeve本人也和CR这个品牌一样在业内口碑非常好,尽管他的政治立场有点右(CR是一个在政治上极端保守的人),但这并不妨碍他在制刀这个圈子里广交挚友(引述一位业内认识的话,美国这帮刀厂老板,不是特左就是特右)。Chris Reeve给大部分人的印象都是和蔼可亲,容易接近,当然他偶尔也会自大一下(艺术家气质),尤其是对于自己自信的事情。说到艺术家气质,我觉得CR身上的艺术家气质本身就很吸引人,尤其听到他介绍自己的生活,自己的思想的时候,令人深受感染,不能自拔。除此之外我觉得CR一生的人生经历也会给CR品牌加分,但是个人魅力是一个很难衡量的东西。我只能说是我感性地认为CR的个人魅力对于CR品牌的销售起到了正面作用。

充满灵感的优雅设计。本来以为关于这个话题我想说的最多,结果却一句都说不出来。也许是之前关于U的设计说了太多,说疲了;也许是因为自己接触过的CR还是太少,肚子里没货;也许是因为现在是凌晨1点多,脑子不灵光;总之现在是多一个词儿都想不出来了。不过也好,我已经说了这么许多,是时候闭嘴听听您的想法了。

[ 本帖最后由 jasonp 于 2009-4-14 15:14 编辑 ]

评分

参与人数 1参与分 +1 收起 理由
zdp189 + 1 精品文章

查看全部评分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9-4-12 11:43 | 显示全部楼层

http://www.szngst.cn/

后记:

我认为,想在市场竞争中想取得绝对优势只有一个方法——别人做不好的我要做好,别人做的好的我要做的更好。但是从现实角度出发,这是任何一个刀厂都不可能做到的。所以才会存在不同的刀厂有不同的生存之道,有选择地发展。让自己在自己看重或者擅长的领域取得优势,从而在战略上占得先机。这种选择性发展的方向不一定是唯一的,一个品牌可能会在几个方面同时发展,发展的方向越单一就越容易出彩,但是相应地会在其他方面显示出劣势(比如安大略),发展的方向越多就越不容易在任何一个方面出彩,但是却可能达到一种令人满意的平衡,让消费者觉得你这个牌子没什么缺点(比如Kershaw);当然了,做的不好的话也可能让消费者觉得你这牌子高不成低不就,那就得不偿失了(我觉得Boker就是这样)。一个良性的市场里,产品的平均品质应该是在稳步提升的,反映到微观上就是每个品牌都要都要保证自己所有的生产和销售环节都在稳定进步,以免被市场淘汰,同时发挥自己的优势以占得先机(呀?怎么变车轱辘话了)。而作为一个消费者,只有在深刻了解一个品牌的内在,同时清楚地明白自己的需求之后,才能让自己的购买行为物有所值甚至物超所值。切忌冲动,切忌被商家出彩的特点迷昏了头脑(妈呀,这句的思维太跳跃了)。

最后希望当您读到这里的时候不会觉得我的鬼画符浪费了您宝贵的时间。

[ 本帖最后由 jasonp 于 2009-4-14 15:14 编辑 ]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9-4-12 11:46 | 显示全部楼层
就知道你一定先说冷钢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9-4-12 11:53 | 显示全部楼层

http://www.hcmkj.cn/

冷钢确实是炒作高手,那个DVD拍得……  完全叫人热血沸腾
前排坐等J兄大作完成
  • TA的每日心情

    2016-3-16 08:34
  • 签到天数: 54 天

    [LV.5]常住居民I

    发表于 2009-4-12 11:57 | 显示全部楼层
    人家冷钢养那么多人不容易,不搞点门道怎么维持生计,唉,生活都不容易啊。如果我有钱,我就买下冷钢,天天生产我喜欢的ABS手工刀。哈哈哈哈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9-4-12 12:12 | 显示全部楼层
    快点更新啊!搬个板凳等着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9-4-12 12:29 | 显示全部楼层
    说明人家冷钢是营销高手。
    另外也说明人家的产品设计理念是有它的特点,人家可没少花功夫。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9-4-12 13:07 | 显示全部楼层
    刚看完冷钢,lz总结的很好啊,强烈期待下文。。。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9-4-12 13:45 | 显示全部楼层

    http://www.woodengift.com.cn/

    继续继续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9-4-12 15:14 | 显示全部楼层
    好久没在刀友看到过这样的文章了,谢谢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9-4-12 15:25 | 显示全部楼层

    http://www.szngst.cn/

    坐在后面也要看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9-4-12 17:57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么好的帖子,赶快占个位子等着看下文,呵呵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2013-11-23 11:05
  • 签到天数: 41 天

    [LV.5]常住居民I

    发表于 2009-4-12 17:59 | 显示全部楼层
    期待对蝴蝶的阐述.

    晕,刚看到,蝴蝶不在阐述之内~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9-4-12 18:0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饭太热 于 2009-4-12 17:59 发表
    期待对蝴蝶的阐述.

    晕,刚看到,蝴蝶不在阐述之内~


    同晕,发现MT也不在阐述之内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