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11745
注册时间2005-12-1
参与分
技术分
精华
TA的每日心情 | 郁闷 2013-6-27 07:55 |
---|
签到天数: 3 天 [LV.2]偶尔看看I
|
http://www.gecbbs.cn/
本帖最后由 ximcn 于 2009-10-15 15:20 编辑
刀公前辈说的好,回头我补充些内容在这里,先占个位。
国内玩手工刀的不少,但是收了之后能总结出道道,能玩出点门道而且愿意分享给大家的不多.
刀公前辈,WK47前辈,佩剑的民族等数人都是玩的过来人了.
我斗胆再补充些看法,各位别笑话.
注明下,我说的刀匠仅仅指现代刀匠,不包括长兵,古兵等的,没研究过,我不能乱说.
国内最早的刀匠应该有一批人,包括刀奴老哥,BBK,刀狂等人.反正因为各种原因,现在留下的也是寥寥.
这里我同意刀公前辈的看法,有些刀匠最早的作品是小学水平,在我看来,仅仅是解决了如何做出来的问题,应该就是个“玩”字;而现在的水平则进入到大本阶段,已经有了自己的风格,该考虑如何做好,做精并发扬光大的问题,现在应该是个“学”字
一、我很赞同,对刀匠来说,你要做好刀,精品刀,就必须多看、多学习,多研究为什么国外的刀好,好在哪里.倒不一定非要过手多少把刀,只要能从中学到东西,就值得.就算你自己不买,那么这么多国内刀友都有国外的刀,也可以用聚会,借看等方法过手体会体会.
我觉得国内刀匠的刀普遍缺乏内涵,就是能长期吸引你把玩的精神层面的东西.这个内涵我至今无法用语言形容,可能我的功力还不够.是个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东西.而这个内涵我还是觉得在国外ABS的作品上面体现的更多一些.
就好比国画大师的水墨画,我不懂绘画,在我看来大师的水墨画和普通的水墨画没有太大的差别,但是为什么在专业领域齐白石的作品受到的评价比当时的其他画家好,肯定有内在的东西.
我也认为国内南方刀客兄的作品有内涵,而且有自己的风格,非常棒.可惜南方刀客兄不接受定制,做刀全凭自己的爱好,有个性.
国内刺青兄和随风的作品也有一定的内涵及自己的风格,还有提升的空间.
二、关于钢材和热处理。
同意AC米兰前辈的说法,刀匠如果只是使用普通钢材,可能买家也不满意。现在更多的是买家对钢材有要求.而且现在用什么高档钢材好象也是刀匠的卖点.如果别的刀匠用大马,我只用D2,显得我这个刀匠没水平.
记得不久前汉威陈先生关于瑞粉大马的一番话曾引起了轰动,我曾特意就此问题电话联系了陈老前辈,真希望各位可以多听听专业人士的看法,然后自己得出结论,我是获益匪浅.
关于瑞粉大马,我从没有听说过国内哪个刀匠有深冷处理炉,除了BBK.但是关兄作品的线条有点硬,要是能和南方刀客兄联手就好了.
有些DIYER包括有些刀匠写的自己的刀硬度多少多少,我怀疑其真实性.我觉得各位真没有必要过分关注于刀的硬度,这不重要.
我经常在国外网站浏览,见到国外卖刀贴鲜有注明此刀硬度多少多少,反而标注的是我们不太注意的重量多少多少.
反正得罪了所有人就等于谁也没有得罪,我今天借着这个帖子对国内刀匠的热处理胡说一次,仅此一次,以后也不提了,各位刀匠及粉丝多包涵.
三、关于开锋利。刀公前辈认为凿式和蛤式几乎不会在国内刀匠的作品上看到,这实在是一种遗憾。
我对开锋方式研究不多.反正凹式,平磨,蛤式的都有收集,凿式也是我以前一直推崇的,但是好象相应的人不多,因为刀匠要赚钱,要做生意,无可厚非,凿式打磨太费时间,影响出活.这点可以归结为国内欣赏水平的整体水平不高.
举个例子,大家表骂我,和中国足球有关的.
以前杨晨在国安队的时候,金志扬就提醒他,你带球控球的时候,要注意观察队友的位置,不要等到把球带到底线,非要传球不可了再看队友的位置,或者看都不看就传球.
但是杨晨没有听,为什么,金志扬后来说,杨晨当时的水平已经国内一流了,就算不学习这个技术,国内各球队还抢着要呢.
之后杨晨出国,到德国踢了几年,然后回国参加亚洲杯会,让人眼前一亮,给人以精艳的感觉.后来那届杯赛总结会上,总结出的结论是杨晨的意识已经超前国内所有球员一大截,所以只有他闪亮发光.
金志扬赛后说,杨晨在德国学会了踢球,以前我教他的,他终于在国外学会了.为什么,因为在国外,大家水平都很高,你不学会第一时间传球,不会行进间观察队友位置,你就上不了场!!!
国内有几个刀匠能做凿式打磨的,以前上海比赛的时候我记得zhw周兄用过一把(那个DIYER的名字我忘了),台湾的吉米.秦老师经常做,其他我见得少.
而国外ABS的作品从价格到渠道都不是国内刀友能轻易下决心买的,所以接触的少.因此整体水平不高.也不会单独对刀匠提出类似的要求.
......
四、风格和创新是矛盾的,这点应该体谅国内刀匠。
一种类型的刀,起码用心作三把以上,才能在其重心,手感,舒适度等方面趋于完美,形成一种风格.看看愚人兄的一体小直,经过漫长的修改,循序渐进,只有到现在这个阶段的一体小直才有了点精品的意思.这是持之以恒的过程.
还有刀奴兄的鹿虎(其实是豹),我称为大S的,也是经过修改之后出炉的.
但是类似这样的精品,国内要的人可能也比较多,如果仅仅为了赚钱,刀匠完全可以就做这几种刀形,如何平衡时间,既能完善某个风格的作品,又可以创新出新的风格,需要刀匠自己把握.
看看国外的作品,某些刀匠也就专攻某种刀形,例如BOB LAY,他的作品相当有劲,可惜他就会大量做一把刀.
五、关于握持和重心。我以前也写过专门的帖子,这里完全同意刀公前辈的看法。
六、细节。刀是个系统工程,不是一个铁片子就完事了。棱线、手柄、鞘、护手、背花等等,请注意你的每个细节。客户永远是挑剔的,那么就需要你自己先对自己挑剔起来。比如背花,要不不做,做就要做到精致。比如皮鞘,如果你线都走不好,那还不如不做呢。
我补充下,量产和手工的区别其实就在细节上面,很多细节比较费时间,费功夫,量产省略了.但是国外的手工作品基本都做到了.这其实就是差别.
我看国内很多刀匠很多工作都用机器代劳,这和量产有什么区别?难道仅仅是因为个性?因为产品没有被大厂量产?这些作品我觉得是属于手工量产(我自己编写的名词),说实话,有些刀匠的作品真不如国外量产刀的水平.
说句不好听得,如果小三的师傅辞职不干,专门到我们这里开个专版,用高档钢材,稍微换个刀型,完工度和细节与小三一样,顾客绝对趋之若鹜.算了,不说国内的折刀的例子了.
其实直刀也一样......
七、客户。现在很多刀匠忙于应付订单,哪有工夫仔细研究业务以及处理和客户的关系,整体上讲,这个市场是卖方市场.
我和其他刀友聊天的时候发现,有的刀匠月产量几百把,少说也有几十把,而该刀友手里的几把该刀匠的作品都不尽如人意,还有返工的,这还是对熟客,想想也难怪,就因为刀匠名气太大,订单都忙不过来,而且那些刀友或非刀友拿到手还好好贡着,哪会找刀匠的麻烦.
类似这样要求返工的太少了,刀匠能忽悠就忽悠,赚一把再说.
所以才出现该刀匠专版没有什么新鲜作品,其实产量惊人,只不过刀匠自己不好意思把这样的作品放上来.
话尽于此,希望抛砖引玉。同时也预祝国内所有刀匠大展宏图,大发利市。
下面我稍微点评下自己收藏的几把国内手工作品,我只说优点,仅供各位参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