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3241|回复: 159

[原创]给龙泉铸剑师的一封信——————从此不再相信武士刀!!!!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10-31 10:5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首先,小弟此文绝对没有诋毁龙泉各铸剑师的意思,只是希望根据我使用仿制武士刀的情况,刀友们能有所借鉴,剑师们能够在刀剑的质量上有所改进,但是我——————从此再不相信武士刀!!!!
小弟在此论坛以及拔刀斋多数情况下潜水,因为对刀剑知识感觉还很贫乏,以前也看到关于武士刀的很多精品贴子,评定武士刀的优良与缺点,感觉多数刀友还是很欣赏武士刀,要不然龙泉那么的剑师不可能争相仿制武士刀!而真正体会刀的优良与缺点的人似乎不多,但我很欣赏龙哥、不戒、菩提、师三少等刀友,我感觉他们对刀剑的了解不逊于各剑师的水平!
小弟对武士刀的了解也是从这把仿制的武士刀开始的,以前看到的图片跟现在握在手里的感觉确实大不相同。
前几日,花千余元从龙泉某剑师处购得一把全钢烧刃武士打刀。小弟也知,此刀当是手工刀类质量与品相可能最差的一种了吧,因为价格是手工刀类比较便宜的。但是小弟没有这么多银子,而且此刀对我最大的吸引力,一是刃口硬度为60HRC,二是烧刃——喜欢这个流线。与剑师定购过程中,小弟多次打电话、在论坛发短信、用手机发短信告知剑师一定要在柄处装两颗目钉。因为小弟没练过剑道、居合,只是爱练拳法、棍和苗刀,所以有个坏习惯,总感觉自己像个“武者”,而每次买到的各类兵器都喜欢与树木、铁器相碰,以检验兵器之性能,以求万一在街斗中兵器这种延长的手臂能够确保自身的安全!比如双节棍曾经往树上打折了不下十余根,其中包括国内最好的棍——北方的产品,而苗刀在几次斩树中护手晃动,刀条弯曲——当然这是沧州郭家的烂武术刀,疾呼上当!事后都曾告知厂家进行改进。北方还不错,经我重新定做,现在的棍质量确实提高了。
而此武士刀,小弟用一把类似十八子的水果刀(刃口开锋角度与武士刀较接近)与此打刀对砍(可能有刀友认为这是对刀剑的不尊重,没办法,小弟只从最粗俗的实用角度出发),但见刃口切先处,基本上无崩口。硬度也算可以。而用此刀斩如玻璃杯粗的树几下之后,只砍入木1/3,靠近切先处的刀条有稍微变形与弯曲,这也难怪全钢的刀,刀背、刀面的硬度肯定比刃口要低的多,加之吾用刀不讲究技巧,只靠展腰抖腕之暴发力,所以有点弯曲也算正常吧。然而此刀因只装有一枚目钉,砍之前就感觉可能未必牢固,果然身在柄部的刀条出现晃动,而镡部完好。而用此刀仅半小时内,柄部柄绳已将右手食指、中指磨出了泡。
夜来无事,每次挥刀,总能体会到刀条在柄部晃动,实在遗憾。联系剑师,剑师态度很好,要求将此刀返回修复。
怎奈何,因未能找到适用的包装盒,两次到邮局,都被打回。气急之下,唯有自行拆卸,拆下粘在柄处的黑色柄绳后,取出目钉,发现此目钉乃竹制,粗细很像筷子,细观之目钉也被劈砍中刀条的反作用力弄出个深深的印痕。于是乎用小刀也割下一段筷子头,替换旧有目钉,正合适!而原柄绳因是粘在柄部拆下的,无法再用,唯有购来军用绿色柄绳,为了不再让手上起泡,只有采用平铺缠法将柄绳缠好。而过两日,只有再拆下柄到机加工单位找个钻床做一孔,再加上一枚目钉。而目钉也不会再选用筷子,找个合适的钢制铆钉来代替。而刀鞘部因为喜欢将刀速插进鞘的缘故,鞘口的漆经力的碰撞有破损,看来这种鞘只能轻插轻放。

根据以上用刀的情况,我想说的是:
1、龙泉剑师在制作刀条的能力上还是可圈可点的,有一定的能力。
2、这把刀的不足,不是龙泉剑师的错,而是武士刀的结构决定的,谁让咱选中购买武士刀呢?
3、确实真心的希望剑师能对刀装的质量进行改进。
4、小弟没见过真正的武士古刀,不敢妄加评点。但是从这把仿制刀给人的感觉:武士刀比中国古刀剑差的太远,可以说是中看不中用————没错!

小弟说话如有不妥之处,请见谅,毕竟每个人的看法、观点不一样,今后有机会会找剑师定做一把自己设计出的实战刀,武士刀的性能、结构等小弟会继续探求,但绝对不迷信此种刀!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10-31 11:36 | 显示全部楼层

http://www.zdxz.com.cn/

很快就有人会说你有rpwt了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10-31 11:50 | 显示全部楼层
近五十年内中国人没有做出过真正的日本刀过~~~~~~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10-31 11:59 | 显示全部楼层
钢目丁,刀砍刀,老兄也是外行啊.玻璃杯粗的树几下之后,只砍入木1/3,不错了!目丁一般只有一个.
不要怪武士刀的结构,武士刀没有错!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10-31 12:49 | 显示全部楼层

http://www.mmabb.cn/

楼主应该把心里的话说出来!心底的那些--------------------!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10-31 13:08 | 显示全部楼层
挺好的感慨。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10-31 13:40 | 显示全部楼层
不知道究竟怎么样?
看看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10-31 15:07 | 显示全部楼层
rpwt!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10-31 15:09 | 显示全部楼层

http://www.woodengift.com.cn/

一叶障目,不见森林。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10-31 15:19 | 显示全部楼层
方法欠妥.......楼主的方法.......板斧最合适...(玩笑)......话说回来您试的那刀也只能叫仿日本刀而已..............日本到刀柄结构很科学...刀柄受损说明刀柄化解了很大一部分对刀条的破坏力.......可以想象没有这种结构刀柄......刀条受损变形更厉害...........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10-31 15:20 | 显示全部楼层

http://www.bhf.net.cn/

引用日本刀收藏和鉴赏专家许耀华前辈的一篇文章请参考:

                                日本武士刀收藏者的最爱
                           
                         许耀华 著

    有人说:[若欲了解日本这个民族,就应先窥知其对美的认定标准;若要洞悉日本人对美的认定标准,则必须先从武士刀着眼。]

  根据历史的记载,葡萄牙人在日本战国时代(注:自西元一四七0年[应仁之乱]起,至一五七三年丰臣秀吉统一日本为止)初期,首先将西洋文明传至日本。相反的,日本文化却因江户时期(注:指由德川家康所创的德川幕府时代,从西元一六0三年到一八六八年止)德川幕府实施[锁国政策]的影响,迟至十九世纪初才被介绍到欧洲。当时最令欧洲人讶异与感兴趣的乃是浮世绘(即风俗画)和日本刀(即武士刀),因为这两样东西的艺术韵味及制作技法,均远远逾越西洋人的想像领域。浮世绘因对日后在法国兴起的印象画派,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而广为人知,可是武士刀却在人们先入为主的偏差观念下,一直被视做单纯的杀人工具而被冷落一旁,甚至延至今日,一般人仍对它持有一股莫名的畏惧感。

  实际上,在西元一八七六年明治天皇颁布[废刀令]以前,武士刀除被用做护身的武器外,同时还被日本人视为象征民族传统精神的一项灵器。现在,虽然它已不再具备实用的价值,但不可否认,它在日本民族美的意识演变过程中,仍居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17世纪名刀匠藤原重常作品之一藤原重常:江户初期宽文年间越前国(今福井县)十七世纪中叶著名刀工,作品精致稀少,传世品极稀有,板目流地肌,直刃文,刀姿俊秀,充满江户初期武士的灵巧、机智与勇敢的内含,是德川家康统一天下后盛世时期代表作。此刀即使单手挥刀亦极俐落,而双手合使更具威力,刀鞘描金漆,金具错金,是典型江户武士华贵半太刀装.
  
  如果单以现代科学的眼光来评估,武士刀仅是一种纯粹由碳钢冶炼打造出来的锐利刃物似乎并没有什么艺术价值。可是由另一个角度来看,却又不难窥出它在历史发展的经纬里,不仅凝聚了外国人所不易理解的武士道精神,同时也充分地展现出日本人在克服自然环境方面所下的苦心。有人说:[若欲了解日本这个民族,就应先窥知其对美的认定标准;若要洞悉日本人对美的认定标准,则必须先从武士刀着手。]乍听之下,这句话仿佛略显夸大,可是当我们明白武士刀的整个历史后,就会发觉它乃是一针见血的灼见。

  由日本的文献考证,可发现武士刀最早出现于古坟时代(注:由西元二00年至七七一年)中期。当时的原料以炼铁为主,形状则仿造我国的剑而呈直形,到了平安时代(注:西元七九四年至一一九二年),原料改为略经粗炼过的铣铁,外观则依旧保持棒形,及至室町时代(注:西元一三三八年至一五七八年)以后,由於武士阶级在政治社会中扮演的角色加重,武士刀也随之有了革命性的转变,不但原料由出羽(即岛根县)产生的水钢和千草(即兵库县)产生的火钢取代了原有的铣铁,形状也从直形变成微向后倾。此外,阶级的制度化与战争形态的改变,亦直接促成了短刀与胁差(注:即武士所佩双刀中较短的刀)的诞生。

  众所周知,日本是资源贫乏的岛国,除去少量铁砂之外,当时根本采掘不到易生高温的燃料矿源,自然环境的恶劣,使早期炼钢只得使用一种叫做[松炭]的燃料(注:即是把紫薪燃烧至半途予以熄火后所制成的木炭)。松炭燃烧时的最高温度虽可达摄氏一千二百度(注:铁的完全熔解温度为摄氏一千八百度以上),但却含有燃烧时间不长的缺点,故中期以后的炼钢改采[佐仓炭],遗憾的是仍非理想。一直到距今约三百余年前的江户时代初期,一位住在现在和歌山县田边市,名叫备中屋长右卫门的人,发明出一种能长时间保持摄氏八百度左右低温燃烧的[备长炭]后,这项难题方告解决。

  备长炭系以槲木为原料所制成,能在长时间内维持均等低温燃烧的优点,不仅为当时的炼钢术带来了一线光明,同时也成了日后日本料理中蒲烧鳗(即烤鳗)、烧鱼(烤鱼)、烧鸟(烤鸡)以及煮物(红烧)等食物制做上不可或缺的燃料。

  在始终无法获得高温燃料的环境下,日本人乃较尽脑汁地开发出[半熔解]与[淬火冶炼]的特殊技法,经过千年左右的考验后,这项技法逐渐去无存菁,正式成为冶炼打造武士刀的唯一秘方。
  
  当武士刀于十九世纪末期流入西方时,欧洲国家已能凭恃其优越的科技,将武士刀中所含的各项成份一一解明,唯因限于对其冶炼过程的无知以及对日本风土文化的陌生,反而一直未能制造出堪与武士刀匹美的任何刃物。
经由各项资料显示 ,武士刀的冶炼打造固然颇费周章,但大致上可分成下列五个阶段:
  (一)、在铁砂中掺入适量的石英粉和木炭粉,并以脚踏式风箱(注:后改为手拉式)将其送进熔炉燃烧。经过三昼夜的持续燃烧后,铁砂即变成半熔解的粘稠状,这时再除掉浮于表面的一层杂质,并使之冷却凝固成板条状的生铁。
  (二)、先以铁锤将第一阶段的成品(即板条状生铁)打碎,重新掺入石英粉与木炭粉后,加热冶炼,经过此一阶段所冶炼出来的,乃是含有大量碳成份的[玉钢]。
  (三)、玉钢质地虽硬但有易脆的缺憾,为弥补其缺失,逐以[淬火冶炼](注:即先把玉钢烧至适当的温度再用水渍法增加其弹性)的方法,先以炭火将玉钢烧成红软的状态,再取出敲打,此时玉钢中,所含的大量碳,即会随着敲击而与火花一并逸出,俟敲打至稍具刀型时,再采瞬间淬火的手法使其冷却。如此经过反覆的[淬火冶炼],玉钢即会慢慢变成纯度和弹性俱佳的[软钢],这就是武士刀原始的刀蕊部份。为何刀蕊部份就得历经三个阶段来打造冶炼呢?其目的乃在:(1)除去玉钢中所含的杂质以减轻重量,(2)使玉钢里含有的碳保持均一,(3)增加玉钢的韧性以防折断,(4)可强化日后刀面所呈现的素质美。
  (四)、经由第三阶段所冶炼出来的刀蕊,虽拥有适切的弹性,但却大大降低了原有的硬度,因此第四阶段时,就先在刀蕊两侧包上了一层硬度较高的玉钢(称做皮铁),再在刀背部份覆上碳含量较多的玉钢(稍做栋铁),然后反覆进行[淬火冶炼],以完成武士刀的初步雏型。
  (五)、当刀身成型后,即开始进行[黏土冶炼],以使刀锋部份达到坚硬锐利的境界,由于此时尚需在刀身上雕制出具有深度及美感的刀纹,故所下的功夫要比前四个阶段复杂。首先,在刀身全体涂上一层含有砥石粉与碳粉的黏土,同时刀锋部份要较其他部份为薄,然后再施[淬火冶炼]。俟涂上黏土的刀身烧成红软后,其刀锋部位因附着的黏土较薄故颇易敲打,而且淬火时的收缩作用也较其他部位为快。此时敲打的力量若能维持均匀,则刀锋很快地就会变得即薄且硬。相反地,黏土附着较厚的刀身两侧与刀背部份,因淬火时的收缩作用较慢,故仍能保持住其原有的弹性。
  经过上例五阶段的冶炼打造,武士刀尚需通过研磨、雕饰、装置套柄等细部作业,方算大功告成,由此可知一把武士刀的完成,实是包含了刀匠的无数心血。

经验智慧聚成奥秘

  武士刀制造过程中,淬火时使用的水温系直接决定其良窳的最大因素,因此自古以来[水温]就被刀匠视为秘方而不轻易传授。这个秘密透过今天进步的科学已经获得了解答,那就是摄氏七度至十三度的水温,是最理想的水温。因为,若水温低于摄氏七度,则淬火时易使刀锋的收缩作用加快而产生裂痕;水温若超过摄氏十三度,则水渍时刀锋又会因收缩作用减缓而不易保有适切的硬度。至于碳的含量标准,依照解析名刀成份的结果,发现刀蕊部份以百分之0.一至0.四、两侧的皮铁与刀背的栋铁则以百分之0.七左右最为理想。

  从外型上来看,武士刀虽可分为太刀、剑、打刀、短刀与胁差五种,但以数量而言,仍推打刀为最。此乃因在物理学上,刀身微向后倾要较直立式更能发挥出[圆弧连动]的原理;换句话说,太刀能在各种不同的角度下,随心所欲地展现出最大的切砍范围,而极适于骑马者使用。此外,在长度与重量方面,太刀亦冠于其他四类,故持刀者只要使劲愈大、就愈能把它[柔而不折、锋利无伦]的特性,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

    在武士刀千余年的历程里,最受日本人重视的代表作,应推镰仓时代(注:西元一一九二 年至一三三三年)初期的名匠正宗的作品。正宗本住京都,在镰仓幕府初创不久,即迁至镰仓定居。由于地理的限制,当时他就以镰仓(注:即现在神奈川县的镰仓市)附近钱洗川所产的铁砂,做为制刀的原料。

  因为钱洗川的铁砂含有天然水铅的成份,使他冶炼出来的钢不仅硬度高同时弹性也佳,这份意外,加上他在火候、黏土成份与水温方面具有独到的见地,使他打造的武士刀,达到了[锐利易切,刚柔并济、完美无瑕]的最高境界。
十九世纪末期,正宗所制造的名刀经由贸易船而流入欧洲,德国的科学家们在敬叹之余乃兴起了研究分析的念头,并进而发现到它含有天然水铅的奥秘。

  经此启示,科学家们乃在炼钢时尝试地以人工方式加入水铅,结果不但成功地发明了闻名全球的安全剃刀,同时也制造出大批一流兵器,诸如德军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使用的大炮、第二次世界大战时令盟军头疼不已的虎型坦克等,可以说均是直接拜受武士刀奥秘之赐。

  在自然环境相当苛刻的条件下,日本人仍能秉持着丰富的创意、精细的技法与特有的美学原点,研制出世界上最锋利的冷艳刃物,不禁令我们对[日本过去没有科学基础]这句话,产生了无限的怀疑。
[正宗]虽然做为日本第一名刃,但收藏界里自古就充斥着无数的赝品,古仿与新仿皆有,市面上所流通的[正宗]的真品没有落款,因此必需经过严谨的鉴定才可确认。

  日本刀是世界上流通最广,藏家最多,可说是收藏无国界的冷兵器,除了日本之外,美国、欧洲也广泛流行,而中国在改革开放取得了重大成果的今日,一些先见之明的收藏家也对日本刀剑有了正确的认识。日本刀除了具备精湛的工艺之外,从中也可品味到我中华民族冶炼技术遗风,日本刀制作技术完全仿自我国汉唐,我国古兵器冶炼技术至今虽保留不多,但可从武士刀里看到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影子。

  收藏一把令人称心如意的刀著实不容易。以往刀剑知识尚未普及,检漏的机会大。现代信息快速、专业知识普及,尤其京、津等大都会区卧虎藏龙,能人比比皆是,收藏水平较以往有了重大进展。

    如何选择一把好刀呢?不外以下几个问题:一、必须是遵古法手工制作的真刀,基本具备折叠锻炼与淬火的纹路。二、刀姿造型优雅,重心平稳,合乎科学的使用原理,弧度威力与灵巧速度兼顾。三、刀刃上瘕疵多寡与品相状况。四、刀片上纹路的艺术性与价格成正比。五、物美价廉当然是每个人的追求,[检漏]机会是可遇不可求,一分钱一分货还是比较塌实,一般正规武士刀价格依档次分大约在二至三万元至十万元左右,在此价格范围外的也有,得个别依质量区分。

    总之,冷兵器收藏势将流行,收藏家必需练就专业的眼力才能买到物超所值的藏品。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10-31 16:39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人做日本刀,没必要。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10-31 17:19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文章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2013-10-26 23:04
  • 签到天数: 1 天

    [LV.1]初来乍到

    发表于 2005-10-31 20:33 | 显示全部楼层

    http://www.xwtool.net.cn/

    用武士刀需要技术滴~~~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10-31 22:57 | 显示全部楼层

    http://www.17808.cn/

    日本刀的结构自古如此,楼主从实战和恶斗出发的话还是29大刀好,据史料记载,在抗日战场上有日本刀被大刀片子硬生生"折断"的例子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11-1 02:10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11-1 23:31 | 显示全部楼层
    全钢刀最适合的就是观赏~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11-2 09:11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大虾,比张007还能作。

    做个29军大砍刀吧,要不和和尚一样找干将做个10斤的。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5-11-2 09:3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布袋和尚 于 2005-11-2 09:11 发表
    做个29军大砍刀吧,要不和和尚一样找干将做个10斤的。
    有道理,问题是对大砍刀的刀型不太喜欢。谢谢和尚!但我选打刀这种刀型,完全是为了对抗比赛前演练用的。

    [ 本帖最后由 DRAGON 于 2005-11-2 09:31 编辑 ]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11-2 14:07 | 显示全部楼层

    http://www.szngst.cn/

    你用这种刀这样砍, 对自己或周边的人有危险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