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喁喁收集

[量产刀] 一个萝卜引发的思考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9-2-7 11:14 | 显示全部楼层

http://www.bhf.net.cn/

原帖由 胖大厨 于 2009-2-7 09:46 发表
什么接触单兵技术论坛这不重要,呵呵!我有过黑鹰的防割手套,刺穿几乎不费力.既然有人举了这个例子,质疑的原因是:士兵带厚刀是为了刺穿防弹衣!但实际搜索的例子是:就软质防弹衣而言,仍然是尖锐角度小的更有效!
另外说起厚刀,其他牌子没见怎样,总是S先跳出来.何必这么敏感呢?有人极力证明ST的好,我很理解.刀里面的战斗机嘛.我过手过不少,里面也有我喜欢的型号,我认为的好刀.但试着用过几把打算日常用的,不好用是最直接的感受,同样有此感受的论坛里不少,测试帖里也有,于是放弃!当然这跟接触的比较早可能有关系,现在的型号我不了解.我要说我最早的质疑就是来自于它甭刃了,有人可能还会说那天那个牛逼老头心情不好,热处理不过关造成的.也许它的确要极限环境下使用.但很简单,我对刀的认识不是它这样的,我也没有极限环境可用.我也没傻到认为它极限了不会坏!
钢板而已,钢材厂方提供热处理数据甚至代替热处理,什么叫过关,什么叫不过关,有秘诀有独特配方吗?我相信自煅钢材的,我相信常用某种钢材的,我还真不喜欢这种自己啥也没有的!另外通过做厚和增大刃角来强调强壮和所谓的保持性.就这么简单!你有权喜欢,我就有权不喜欢!
可以说不适合我的人,我的环境,但我不能说这个刀不好.问题是我没指名道姓说某品牌不好,就有人跳出来极力证明ST好!
我不能说不好,别人就可以说好,是吗?
其实真的不用费那么大劲,说明适合自己就可以啦!

大厨,拿ST举例不是因为想证明ST好,而是因为ST是厚刀中的典型。其实我更想拿冷钢做例子,因为冷钢SK5系列钢板刀的价位更友善一点

各个厂家的热处理是很不同的,主要是为了节约成本。钢材厂,比如crucible,提供了三个步骤的组合,加热,淬火和回火。加热温度越高钢材奥氏体化越完全,之后淬火马氏体化也会更完全。但是不锈钢的这个温度很多时候是很高的,高温对热处理的炉子寿命影响很大,所以不管是厂家还是刀匠都有可能为炉子寿命而在热处理问题上做妥协。应该说刀厂是一定会。而且加温高也意味着需要更长时间,更多能源,这都是银子。加到最高温之后保持多久也是厂家自己定的,保持越久奥氏体化越完全,相应地成本也越高。淬火也是一样。不同的淬火方式,淬火温度、时间控制,成本也不同。而淬火方式和淬火的温度对钢材的微观结构建立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深冷也包含在这里)。回火也一样,但是回火温度的高低对成本影响不大,因为都不会太高,主要是回火次数。在回火温度控制得当的前提下,多次回火可以有效释放刀身淬火时产生的内应力,同时将残余的奥氏体尽可能地转化成马氏体。这些都是银子,白花花的银子。热处理厂给出了完全的热处理指导,这里没有秘密。“秘密”在于如何同时最大化经济效益和刀的性能。这两项同时最大化基本是不可能的,所以必须做妥协。而各个刀厂、刀匠,或者说是热处理厂们,做的妥协是不同的。这是除了改变刀的几何形状之外对刀的性能产生影响的最大因素。当然不光是流程,设备也会对热处理有影响,比如dozier的卓越的热处质量来自于高质量的保温,这一样需要投入。

大厨你误会了。我不是说你不能说钢板刀不好,只是希望你在和其他刀友交流的时候,不要把观点当成事实去陈述。

在这个帖子里应该不少人都觉得我喜欢钢板刀,喜欢撬棍刀,因为我一直在替钢板刀说话。但事实并不是这样。我深刻地明白刀的主要任务是切割,厚刀先天在切割上有很大的劣势。我喜欢用刀脊薄,刀刃更薄的刀做切割。我不喜欢用厚刀脊,哪怕是薄刃口的刀切东西,劈砍另说。但是我并不觉得厚刀是不好的刀,一方面我有需要用厚刀的时候,另一方面我能看到厚刀的优势,我能看到它们会在什么地方起作用。即使我办公室生活中不需要用到厚刀,起码我知道厚刀擅长做什么,而非一无是处。

[ 本帖最后由 jasonp 于 2009-2-7 11:22 编辑 ]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7-2-17 08:19
  • 签到天数: 3 天

    [LV.2]偶尔看看I

    发表于 2009-2-7 11:21 | 显示全部楼层
    你上面有句话我是完全同意的:"这是除了改变刀的几何形状之外对刀的性能产生影响的最大因素"!
    反过来,对于刀来说,开锋角度是对刀的性能影响最大的.比钢材,比热处理大的多!
    这同样是个著名的ABS刀匠的话,我很佩服!

    另外我同意你说的,适合的用处.我们确实有过讨论是否要区分开日常和特殊状态下用刀的不同!老实说,我对现在ST的很多改进和型号不了解,虽然他以前的毛病是有目共睹的.但大家喜欢它自有理由.而它也是进步的,因此理智的谁都不会轻易给它下结论来说好坏!

    [ 本帖最后由 胖大厨 于 2009-2-7 11:44 编辑 ]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9-2-7 11:3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胖大厨 于 2009-2-7 11:21 发表
    你上面有句话我是完全同意的:"这是除了改变刀的几何形状之外对刀的性能产生影响的最大因素"!
    反过来,对于刀来说,开锋角度是对刀的性能影响最大的.比钢材,比热处理大的多!
    这同样是个著名的ABS刀匠的话 ...

    哦,这是肯定的,没有研磨开锋,一块热处过的钢板拿在手里什么都切不了。
    上面关于热处理啰嗦了这么多,主要是因为大厨说

    钢板而已,钢材厂方提供热处理数据甚至代替热处理,什么叫过关,什么叫不过关,有秘诀有独特配方吗?我相信自煅钢材的,我相信常用某种钢材的,我还真不喜欢这种自己啥也没有的!

    事实不是这样的。热处很讲究。因为做刀对刀厂和绝大多数刀匠来说是生意,是养家糊口的玩意儿。他们最关心的不是刀具质量,是经济效益。

    关于刀的几何形状,我再重复一遍:

    我深刻地明白刀的主要任务是切割,厚刀先天在切割上有很大的劣势。我喜欢用刀脊薄,刀刃更薄的刀做切割。我不喜欢用厚刀脊,哪怕是薄刃口的刀切东西,劈砍另说。但是我并不觉得厚刀是不好的刀,一方面我有需要用厚刀的时候,另一方面我能看到厚刀的优势,我能看到它们会在什么地方起作用。即使我办公室生活中不需要用到厚刀,起码我知道厚刀擅长做什么,而非一无是处。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9-2-7 11:3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胖大厨 于 2009-2-7 11:21 发表
    另外我同意你说的,适合的用处.我们确实有过讨论是否要区分开日常和特殊状态下用刀的不同!

    就是这个“日常”很要命。因为每个人的“日常”是不一样的。这就是为什么钢板刀会成为某些人的“日常用刀”。
    我觉得没有必要区分,需要区分的只是对功能的需求。这个因工作而异,也因人而异。
    再退一步说,就像215楼pitbaby兄所说的那样,有时候我们需要刀来兼职一些其他工具的功能,因为想为每一项工具都带专用的工具,太困难了。

    [ 本帖最后由 jasonp 于 2009-2-7 12:21 编辑 ]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9-2-7 12:2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胖大厨 于 2009-2-7 09:46 发表
    什么接触单兵技术论坛这不重要,呵呵!我有过黑鹰的防割手套,刺穿几乎不费力.既然有人举了这个例子,质疑的原因是:士兵带厚刀是为了刺穿防弹衣!但实际搜索的例子是:就软质防弹衣而言,仍然是尖锐角度小的更有效! ...
    防割手套不防刺的。。

    薄刀比厚刀“更有效”的差距几乎可以忽略
    因为厚刀只是刀身厚,开了假刃之后,对付肉类、纤维面料的穿刺能力不会比薄刃差很多(这里还有个几何设计问题,刀尖的形状也会有影响,刀尖形状不同的情况下厚刀不一定比薄刀穿刺能力差,三棱刺是很厚的,但是穿刺能力要超过一般的薄刀)
    我们可以假设厚刀不如薄刀穿刺力好,假如一个刺入10cm,一个刺入8cm,那么导致的后果是一样的

    退一步,即使厚刀捅不死人,那也不是坏事,在战斗的过程中重伤敌人比杀死敌人更有利,伤员需要药品、食品、以及医疗,死人可全省下了。。

    原帖由 胖大厨 于 2009-2-7 09:46 发表
    另外说起厚刀,其他牌子没见怎样,总是S先跳出来.何必这么敏感呢?有人极力证明ST的好,我很理解.刀里面的战斗机嘛 ...

    这不是说我吧。。我可没说ST怎么怎么
    我很少提到这个牌子,同样说厚刀我的第一反应是3X
    我想有人提到ST,那也是因为他是厚刀的一个典型代表而已。
    像下面这位兄弟:
    原帖由 pitbaby 于 2009-2-7 01:55 发表
    但只带一把刀,那strider就是唯一选择。当然上山同时带斧子,榔头的,我只能说:操,我服你!我的斧子和榔头只呆在车里,汽车露营时用!

    按照我理解,这位兄弟说ST是唯一选择,意思是说,有一定厚度的刀是第一选择,也许因为这位兄弟手中典型的厚刀只有ST一个牌子,所以他才说“ST是唯一选择”

    原帖由 胖大厨 于 2009-2-7 01:55 发表
    我要说我最早的质疑就是来自于它甭刃了,有人可能还会说那天那个牛逼老头心情不好,热处理不过关造成的.也许它的确要极限环境下使用.但很简单,我对刀的认识不是它这样的,我也没有极限环境可用.我也没傻到认为它极限了不会坏!
    钢板而已,钢材厂方提供热处理数据甚至代替热处理,什么叫过关,什么叫不过关,有秘诀有独特配方吗?我相信自煅钢材的,我相信常用某种钢材的,我还真不喜欢这种自己啥也没有的!另外通过做厚和增大刃角来强调强壮和所谓的保持性.就这么简单!你有权喜欢,我就有权不喜欢!
    小胖的测试揭示了一个真理,世界上没有不可破坏的刀,所有的刀极限环境下都会坏,这点大家都很认同
    遗憾的是小胖揭示的另一个真理就很少有人认同,那就是,虽然每把刀在极限状态下都会损坏,但是对每把刀来说,他的极限是不同的。
    也就是说在同样的环境下,有的刀会先坏,有的刀可以支撑的长一点。有的刀损坏的条件下,别的刀也许还达不到损坏他的极限。

    这就是最大的区别,好比人,有人寿过百岁,有人英年早逝,虽然我们不会傻得认为有人永远不死,但是早死晚死,区别可不小。

    热处理是标准化的技术,不计成本的情况下谁都可以做的很好,我个人相信钢材厂家要多过自锻的,因为自锻过程中不可控因素很多。
    原帖由 pitbaby 于 2009-2-7 01:55 发表
    2. Buck 419-5994 薄刀
    这把buck猎刀是我的最爱。我打的鸟兽,小型的,都用这把刀剥皮,从来没磨过,锋利无比。是我用过得最好用,最好看的buck刀子。人体工程学合理。去纽约上州打猎时我的常备刀。...

    这是一把好刀,大厨说ST是刀中的战斗机,其实在我心中,唯有百年巴克才是刀中的战斗机,才是美系刀具的代表

    BUCK和ST的区别对我来说,就是前者多数刀我都会喜欢,而后者只有那么几款我才喜欢。

    原帖由 jasonp 于 2009-2-7 11:14 发表

    在这个帖子里应该不少人都觉得我喜欢钢板刀,喜欢撬棍刀,因为我一直在替钢板刀说话。但事实并不是这样。我深刻地明白刀的主要任务是切割,厚刀先天在切割上有很大的劣势。我喜欢用刀脊薄,刀刃更薄的刀做切割。我不喜欢用厚刀脊,哪怕是薄刃口的刀切东西,劈砍另说。但是我并不觉得厚刀是不好的刀,一方面我有需要用厚刀的时候,另一方面我能看到厚刀的优势,我能看到它们会在什么地方起作用。即使我办公室生活中不需要用到厚刀,起码我知道厚刀擅长做什么,而非一无是处。...

    这段其实也是我想说的,引用一下,省的打字了。。
    其实我的日用刀是很薄的,但如果出行,只能带一把刀,我一定会选择厚的。这就是用途的区别

    [ 本帖最后由 tcbgs 于 2009-2-7 12:34 编辑 ]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9-2-7 12:3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胖大厨 于 2009-2-7 11:21 发表
    你上面有句话我是完全同意的:"这是除了改变刀的几何形状之外对刀的性能产生影响的最大因素"!
    反过来,对于刀来说,开锋角度是对刀的性能影响最大的.比钢材,比热处理大的多!
    这同样是个著名的ABS刀匠的话,我很佩服!
    ...

    这话我很赞同,所以我前面说过,穿刺能力不仅看厚度,也要看两者的几何设计,当然几何设计相同的情况下,薄点的还是好穿刺。

    钢材热处理的比较必须建立在同样的开锋同样的几何设计之下,不然谁胜过谁,很难说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9-2-7 18:50 | 显示全部楼层
    兄弟 ,你居然还想让荷枪实弹的士兵多带把钳子...晕倒哦,各国奋斗了二十多年把枪支做成小口径,又用上了高强度工程塑料...这才减轻了3斤的重量...你一把钳子又增加了1斤多...相当于80发5.8的子弹哦..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7-8-13 14:31
  • 签到天数: 3 天

    [LV.2]偶尔看看I

     楼主| 发表于 2009-2-7 19:52 | 显示全部楼层

    http://www.cstarlight.cn/

    原帖由 ericf 于 2009-2-6 22:09 发表


    存在的事物必然有其合理性。(我想这是更好的译法,在逻辑上,也更接近黑格尔要表达的原意。)


    今年上考研辅导班的时候,中国人民大学的李海洋教授说,那句话按照德文的原文翻译过来应该是:“凡是现实的都是合理的”,国人对此话的理解一直存在误解

    有BUCK888 的都拿出来看看,看完估计您会有和我一样的看法,只要是想让刀子锋利,即使把刀背弄厚一点,到时候也会通过凹磨或是极幼开锋之类的手段把它减薄了。刃口及往上1-2厘米的地方强度还是上不去。所以我以为加厚刀身以加强度之说是站不住脚的,推理自木桶理论。薄弱的地方坏了刀就算是完蛋了。
  • TA的每日心情
    郁闷
    2013-6-27 07:55
  • 签到天数: 3 天

    [LV.2]偶尔看看I

    发表于 2009-2-7 20:24 | 显示全部楼层
    值得加精华的好贴,前6页1级精华,后6页2级精华.
  • TA的每日心情
    擦汗
    2016-10-22 18:54
  • 签到天数: 277 天

    [LV.8]以坛为家I

    发表于 2009-2-7 20:29 | 显示全部楼层
    一是用得顺手不顺手的问题,楼主的刀让你奶奶用肯定没有她用惯的菜刀顺手。
    二是适合不适合的问题,战术刀具主要功能是格斗,不是日常切削。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9-2-7 21:1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喁喁收集 于 2009-2-7 19:52 发表
    今年上考研辅导班的时候,中国人民大学的李海洋教授说,那句话 ...


    哲学系教授,如果说的只是这样一句,是不够负责的。我想他应该有作更详细说明。

    因为不管是“凡是现实的都是合理的”,还是“存在即合理”,都是一个关于 A=B 的描述。具体而言,各位朋友应用在当前情况下,就含有“厚刀是现实的”、“厚刀是存在的”……,以至于得出“厚刀是合理的”。那么,

    开个逻辑上的小玩笑:A=B、C=B。因此:A=C。

    不过:
    A=B——“厚刀是现实的”、“厚刀是存在的”=“厚刀是合理的”;
    C=B——“薄刀是现实的”、“薄刀是存在的”=“薄刀是合理的”;
    A=C——厚刀=薄刀(雷死人了)

    所以我将此句修正为:……有其合理性。————则B是A的必要组成部份而已。

    A=刀具厚度方案
    B=市场上的需求

    刀具采取某种厚度方案,必然有其市场需求上的原因!!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9-2-7 22:21 | 显示全部楼层
    A∈B…

    存在皆是合理的
    存在的皆是有其理由的,皆有背后的支持其存在的逻辑可寻

    这个背后的逻辑就是市场需求……
    不过
    “市场需求”≠“使用需求”
    “市场需求的最优化”≠“使用需求的最优化”

    市场上出现些噱头产品而大卖特卖的情况数不胜数啊……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9-2-8 03:1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卡巴克 于 2009-2-7 22:21 发表
    A∈B…

    存在皆是合理的
    存在的皆是有其理由的,皆有背后的支持其存在的逻辑可寻

    这个背后的逻辑就是市场需求……
    不过
    “市场需求”≠“使用需求”
    “市场需求的最优化”≠“使用需求的最优化”

    市场上出现些噱头产品而大卖特卖的情况数不胜数啊……

    市场是一个整体,市场需求可以通过统计来精确了解。
    但使用需求就复杂了,因为这个东西因人而异,所以不同的人会对不同的刀有不同的理解。同样的特点,有人会觉得是噱头,有人会觉得很实用。即使觉得实用的人是少数,也不应该被忽略。所以使用需求无法被当作一个整体讨论。可以确定的只有:一类产品市场需求统计得出的比例和实际人群使用需求的比例是不对等的。
    换句话说,噱头之所以能成为噱头,就是因为它能满足人们的需求,有些是使用需求,有些是心理需求。举个例子:有三群人,一群有1000人,他们觉得某把刀的一个特点是噱头,没意思;另一群有200人,他们觉得这个特点很实用;最后一群有500人,他们觉得虽然可能这个特点不会对他们的使用带来帮助,但是从心理上能让他们觉得这把刀更优。这个情况应该怎么解释呢?市场需求反映出的是1000:700,使用反需求应出的是1500:200。

    一个最好的例子就是钢材噱头。比如CPM M4,比如S30V。
    还有就是刀型的例子,比如tanto。
    还有玻璃打击器、绳子切割,等等等等,几乎可以无限制地举例下去。

    [ 本帖最后由 jasonp 于 2009-2-8 15:40 编辑 ]
  • TA的每日心情
    难过
    2013-10-27 22:00
  • 签到天数: 1 天

    [LV.1]初来乍到

    发表于 2009-2-8 10:09 | 显示全部楼层

    跟刃角有关

    估计楼主开的刃角比较大,30?40?刮汗毛削纸是用刀锋去切突出表面的直立障碍物,形成一个标准的剪切面,这样汗毛就很容易对付了。削纸的情况大概差不多,道理相近。而用这种刃角去切较肉的萝卜甚至更肉的胡萝卜,萝卜的表皮会像布一样的兜的刀锋上,剪力小的多!自然就会滚刀、切手!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7-8-13 14:31
  • 签到天数: 3 天

    [LV.2]偶尔看看I

     楼主| 发表于 2009-2-8 10:12 | 显示全部楼层

    http://www.rzdsb.cn/

    原帖由 ericf 于 2009-2-7 21:13 发表


    哲学系教授,如果说的只是这样一句,是不够负责的。我想他应该有作更详细说明。

    因为不管是“凡是现实的都是合理的”,还是“存在即合理”,都是一个关于 A=B 的描述。具体而言,各位朋友应用在当前情况下 ...

    哈哈,学过就忘,我刚才说的不完整,应该是:Hegel说过“凡是合理的,就是现实的;凡是现实的,就是合理的。”(Was vernuenftig ist, das ist wirklich; und was wirklich ist, das ist vernuenftig.) 凡是合乎理性的东西都是现实的,凡是现实的东西都是合乎理性的。这个理性,应该指的是黑格尔客观唯心主义哲学里的“绝对理性”
    这一段摘自《世界哲学史》:理性不仅仅是主观的理想性,而且是事物的本质,而事物归根结底要符合自己的本质,所以合乎理性的东西一定会成为现实。另一方面,并不是随便什么东西都可以被称为现实,只有真正合理的东西才能称为现实,因而一切现实的东西当然就是合理的。其实合理性和现实性之间的这一辩证的关系亦可视作黑格尔哲学的主题,或者说,黑格尔哲学的全部内容就是围绕着合理性与现实性之间的辩证关系而展开的,其目的就是要达到合理性与现实性的“和解”。


    有详细解说,都在我们的辅导讲义上。详细说了何为现实的,何为合理的。咱们一般大众的理解的确是有误的。并非是A=B之类具有直接性和具体性的,而是思辨性很强很抽象的。用在具体的刀具讨论上也未必合适。当然了,咱们毕竟不是在讨论哲学,我看见了就是那么一说。不必细究。

    一流好的厂商是可以引导潮流的,比如STRIDER。只能被动跟随潮流的,最多只能算是二流的。
    ST有能力把大多是非消防员的普通老百姓也弄得喜欢厚刀子,的确是他的本事,甚至可以说使自己的“供给创造了需求”。我发这个帖子的本意其实也就是讨论作为一个普通人,正常日用外加一些野外应用,需要什么样的刀子。看到有人问是否能用Busse的6mm小直做日常使用,我是觉得不合适。我觉得多数长期带刀用刀的人,恐怕不会这样选择。

    [ 本帖最后由 喁喁收集 于 2009-2-8 10:37 编辑 ]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7-2-17 08:19
  • 签到天数: 3 天

    [LV.2]偶尔看看I

    发表于 2009-2-8 10:34 | 显示全部楼层

    http://www.jianshen360.cn/

    周版有句点睛之笔:人习惯借物想象的强大!
    喜欢所谓硬汉的,强悍的构成了这种需求!男人嘛,可以理解的!
    不可否认的是,我们少不更事的时候都是其中一份子,呵呵!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9-2-8 10:3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喁喁收集 于 2009-2-7 19:52 发表
    今年上考研辅导班的时候,中国人民大学的李海洋教授说,那句话按照德文的原文翻译过来应该是:“凡是现实的都是合理的”,国人对此话的理解一直存在误解

    ...
    兄弟学哲学的?我在188楼曾经试着这样翻译,但后来想象,这句话和原文还是有微妙的不同
    合理,指的是黑格尔理论体系中的绝对真理,要精确的翻译这句话,必须要了解黑格尔的理论体系,以及结合上下文。。

    原帖由 tcbgs 于 2009-2-6 19:03 发表
    ps:存在就是合理的,这句话应该和原文有点差异,但是我找不到更好的译法。。或者应该说,现实的就是合理的 ...


    原帖由 喁喁收集 于 2009-2-7 19:52 发表
    有BUCK888 的都拿出来看看,看完估计您会有和我一样的看法,只要是想让刀子锋利,即使把刀背弄厚一点,到时候也会通过凹磨或是极幼开锋之类的手段把它减薄了。刃口及往上1-2厘米的地方强度还是上不去。所以我以为加厚刀身以加强度之说是站不住脚的,推理自木桶理论。薄弱的地方坏了刀就算是完蛋了。 ...

    木桶理论不适用这里,木桶理论的应用前提是局限
    一个木桶所承载的水,取决于最低的板块,并且其他板块的高度对盛水量是没有帮助的

    但一把刀能承担的重量却不是取决于刀刃部分。同时厚重的刀身,因为可以减小变形,侧向受力时对刀刃的强度是有好处的

    兄弟如果学哲学,应该很容易理解的。

    原帖由 喁喁收集 于 2009-2-8 10:12 发表

    一流好的厂商是可以引导潮流的,比如STRIDER。只能被动跟随潮流的,最多只能算是二流的。
    ST有能力把大多是非消防员的普通老百姓也弄得喜欢厚刀子,的确是他的本事,甚至可以说使自己的“供给创造了需求”。我发这个帖子的本意其实也就是讨论作为一个普通人,正常日用外加一些野外应用,需要什么样的刀子。看到有人问是否能用Busse的6mm小直做日常使用,我是觉得不合适。我觉得多数长期带刀用刀的人,恐怕不会这样选择。
    ...
    厚刀在有ST之前就有了,我觉得ST不能算是创造了潮流。只能说,ST敏感的把握了人们的某种需要,并且生产了这样的产品。实际上薄刀仍然是目前的主流。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9-2-8 10:41 | 显示全部楼层

    http://www.delori.net.cn/

    原帖由 胖大厨 于 2009-2-8 10:34 发表
    周版有句点睛之笔:人习惯借物想象的强大!
    喜欢所谓硬汉的,强悍的构成了这种需求!男人嘛,可以理解的!
    不可否认的是,我们少不更事的时候都是其中一份子,呵呵!

    这只是心理需求的部分,但决不是市场需求的全部。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9-2-8 10:4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胖大厨 于 2009-2-8 10:34 发表
    周版有句点睛之笔:人习惯借物想象的强大!

    这是一个以己度人的说法
    会有部分人是这样,但不是全部人。

    子非鱼,子非我
    又有谁能真正把握别人的想法。

    原帖由 胖大厨 于 2009-2-8 10:34 发表
    喜欢所谓硬汉的,强悍的构成了这种需求!男人嘛,可以理解的!
    不可否认的是,我们少不更事的时候都是其中一份子,呵呵!

    这种说法,其实就是我之所以要在这里发这么多贴的原因:
    部分喜欢薄刀的刀友,有一种优越感,喜欢站在一个高高的地方去批判别人
    在他们口中,总是有意无意的会说出类似的话,喜欢厚刀就是“少不更事”,就是“没有长大”,就“还是孩子”“玩刀刚入门”
    这也许是无意的,但给人感觉就是在炫耀自己的成熟,自己的资历等等。

    如果说喜欢什么样的刀是个人选择,那么谁又有资格去批判别人的选择呢?
    大厨你有没有想过,一个喜欢厚刀的刀友,看到你的话,他的感受是怎么样的呢?很爽?很舒服?很开心?以我猜测,恐怕不会很好受。
    原帖由 胖大厨 于 2009-2-7 09:46 发表
    我不能说不好,别人就可以说好,是吗?
    这里你提出的这个问题,我前面没有答复,现在回复
    刀你怎么说都可以,你可以说他切割能力差,日用不好用
    但(我认为)你不该说喜欢这种刀的人少不更事。。或者其他含有贬义的说法。

    我不是说大厨你一个人,这样的说法我见得很多了
    如果薄刀刀友只是单纯的不喜欢厚刀,而没有对厚刀使用者有这种歧视
    我根本懒得发这些帖子,我早说了,谁爱什么刀都是个人的选择,我也没兴趣掺和。
    国外的一些刀网我也偶尔去找图,这样的说法,我没有见到
    他们谈论刀,很单纯的就是说刀,不会说到玩刀的人。

    其实喜欢厚刀的人中,不乏年高德劭之人,我想以你我的年纪,不能说他们少不更事。

    [ 本帖最后由 tcbgs 于 2009-2-8 11:02 编辑 ]

    评分

    参与人数 1参与分 +1 收起 理由
    jasonp + 1 我很赞同!

    查看全部评分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7-8-13 14:31
  • 签到天数: 3 天

    [LV.2]偶尔看看I

     楼主| 发表于 2009-2-8 10:46 | 显示全部楼层

    http://www.hotmir.cn/

    引用:木桶理论不适用这里,木桶理论的应用前提是局限
    一个木桶所承载的水,取决于最低的板块,并且其他板块的高度对盛水量是没有帮助的

    但一把刀能承担的重量却不是取决于刀刃部分。同时厚重的刀身,因为可以减小变形,侧向受力时对刀刃的强度是有好处的

    兄弟如果学哲学,应该很容易理解的。



    就是因为学过哲学才坏了事,越是学过越容易在认识上产生分歧,越容易发生争论。甚至吵得面红耳赤。我不是哲学专业的,学的比较粗浅。或许木桶理论不能用吧,我也不管了。我的这段话说的只是一个感觉,而非严密的哲学论证。就是拿起我那把BUCK888来看,就会觉得厚实是厚了,但是刃口向上1.5cm的部分非常薄,所以才非常锋利,但同时非常脆弱(硬度又高刀又宽)。让我很不放心,总觉得很容易出问题。但是未能掌握丰富的第一手直观材料,只是感性认识,有待于上升到理性认识。


    另:上面的回复编辑过了,您再看看?我又回去查过资料了


    还有,我对刀具历史没什么把握,不知道ST之前,厚的T头战术刀是否就已经形成潮流了。就是感觉在其之后,的确形成潮流了。这其中,日本人的炒作也有功劳。当然了,对潮流的理解也会有分歧,讲起来很费事,就当是我的错觉得了。毕竟没见有人编过这样的关于刀具详细历史的书籍。若有,则一定找来好好看看。

    [ 本帖最后由 喁喁收集 于 2009-2-8 10:52 编辑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